七斤七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黑心县,穿越初唐从造反开始,七斤七两.,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村头木屋内。
李承乾凝眉沉思,一旁的两名太监也不敢出声打扰。
屋内陷入沉默。
察觉到贫穷的李承乾,自然也轻而易举感受到了诸多问题。
本以为到宫庄来是拥抱金山,没曾想到头来竟是账单。
但再三思索之下,他不准备放弃宫庄。
哪怕包括庄内所有收益在内,自己每年都要补贴5000贯。
原因很简单,宫庄内的佃户性质特殊,属于半奴仆。
换言之,用这群佃户,只需要养着就行,月钱发不发,完全看他心意。
但如果是自己招人,按照大唐现在的物价,每人每月最低都是半贯钱。
这是什么概念?
2000人,一个月月钱1000贯,一年12万贯。
这还是最少的,像之前提到的陇右养马场,在那的马夫、兽医等,月钱五贯起步。
就t离谱。
不过现在既然离不开宫庄,李承乾也不想那些有的没的,只能着手改造庄子,提高收益。
还好自己是个挂壁,脑海里该有的都有,赚钱的点子不少。
至于战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敲了敲桌,李承乾出声问道:“小安子,咱们现在还有多少钱?”
“铜钱五百贯,丝绸麻布接近两百匹,加上些许杂物,一共值六七百贯的样子。”小安子快速说着,末了又补充道:
“500贯还是太子妃昨日交给奴婢的。”
李承乾:???
合着自己除了点破布一毛钱也没有?
而且,
六七百贯确实太少了点,作为启动资金都十分困难。
至于来自太子妃的软饭,他表示很香。
真要缺了这点现钱,那才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承乾向来是个乐观派。
在他看来,方法总比困难多,缺什么补什么便可。
一时的磨难,不过是成功后的调味品而已。
如同现在启动资金不足,李承乾自然把目光放在了宫庄内每年结余的粮食上。
每年庄内能余下五万石粮食,但这千余户一年也就消耗不足三万石,再次结余的粮食都存进庄里建的小型粮仓。
庄内的粮仓最多可存放十万石粮食,这些都是属于东宫的储备粮食。
按照惯例,五年一更换。
意思则是粮仓存满粮食五年后,把第六年产出的粮食分出十万石,用于更换仓内的粮食。
原因很简单,古代存粮技术受到限制,时间长了粮食会带上霉味,变成陈米。
而陈米,亏。
“对了,孤看你做的挺好,还是先别回去复命了,再管理一段时间。”李承乾似是想到了什么,双眼隐约透露出一个‘十’字。
“是殿下。”马脸太监躬身应是。
“还有,安排人卖粮仓内的粮食,卖一半吧。”李承乾道。
“是殿下,奴婢这就联系长安县。”马脸太监道。
长安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