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火烧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搞事情,娱乐玩童,金色火烧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确实很厉害!”赵兴华摆了摆手,示意考生们安静,笑着对肖遥道。
“谢谢老师夸奖。”肖遥矜持的笑了笑。
“先不说你的过目不忘,反正我感觉好像已经不止一千字了。”赵兴华非常感兴趣的问肖遥道,“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你这种一心多用的本事是生来就有的吗?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这种能力的?还是说你是通过什么特殊的方法锻炼出来的?”
相对于肖遥那恐怖的记忆力,赵兴华对肖遥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分心多用显得更感兴趣。看剧本、背台词的确是每个演员都绕不开的一件事情,但是这方面的能力再优秀,也不能就此断定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好演员了。而且这种事情,就算你天赋资质差一些,也是可以解决的,无非就是比别人多花上一些时间罢了。而这种分心多用就不一样了,这种天赋和能力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才是更为难得的。
申戏的表演系和燕电一样,主要也是教斯坦尼体系的方法派。也就是所,他们也是教学生如何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去,将演员和角色融合成一个人。可是凡事也都讲究一个度的掌握,在表演学里,这就涉及到演员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了。
第一自我是本我,是自然人的生命形态。第二自我是理性的“我”,是意识形态,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自我理性认识,是承载了各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载体。而对于演员的表演来说,第一自我就是原本的自己,第二自我自然就是所扮演角色的那个“自我”,由角色的思想、精神、灵魂所形成的自我。
在表演中,演员追求的就是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重合,将自己变成那个想要演的角色,以角色的那个“自我”的状态去进行表演。在那一刻“我”就已经不再是演员本人,而是活生生的那个角色。这也就是所谓的“入戏”了。
可如果一个演员入戏太深,又有可能会出现“戏过了”或者是难以从角色中抽离的现象出现。
当初孙之皓第一次找肖遥演话剧时,也曾经谈到过这方面的问题。当时一方面是孙之皓相信肖思齐再婚之后肖遥入戏的程度不至于太深,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孙之皓本人一直陪在肖遥的身边,随时监督把控着肖遥的表演。
甚至是肖遥第一次拍电视剧演“承影”时,也与这个问题有些关联。当肖遥在拍戏之外也一直处在“承影”的角色状态时,其实也是一种“入戏太深”的表现。只是那时候他还算是个孩子,“承影”这个角色本身也并不招人讨厌,所以大家对他的状态比较包容,没有强行要求他抽离角色,打断他的角色体验。可如果每部戏每个角色肖遥都是这么去演的话,恐怕也没有几个剧组能够受得了他。
最为理想的状态,是一个演员在感性的体验入戏时,同时还能理性的监督自己的表演,把握和拿捏着自己表演的程度,这也就是要求要分心二用了。
不过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状态,现实生活中即便是那些特别厉害的影帝影后级演员,也没见谁真的可以把心分成感性和理性两块分开运用,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大概也只有精神分裂的病人了吧?
所以当赵兴华见识到肖遥这真正意义上的“一心三用”时,这位老爷子的心里是异常的激动和兴奋。在他的心里,肖遥绝对是在表演上有着罕见的优势和天赋。他在肖遥的身上,也看到了将那种纯理论的理想化状态付诸于实践的可能。因此老爷子连肖遥的书法都顾不上看,首先关心起肖遥这种“分心多用”的技能到底是天生的,还是通过某些方法可以锻炼出来的。
“算是先天后天都有吧,”肖遥道,“不谦虚的说,我的脑子确实比一般人要好一些,从小记性就特别好,学东西也快,但是却比较难以长时间的保持专注。我在小学的时候,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经常上课放空走神,也因此被老师骂过。后来到了初中的时候,我自己提前把语文和外语两门需要背诵的东西都背下来了,等到学校早读课的时候,我就偷偷在课堂上自学韩语。为了不影响别的同学,同时不被老师发现,我把韩语的教材夹在竖起的英语书和语文书里,试着嘴里读英语,眼睛看的却是韩语教材。可能我的脑子的确是比较好吧,结果发现我竟然真的用这种方法把韩语给学进去了,那算是我最初发现自己可以一心二用的时候吧。
“我靠,这样都行!”现场的考生们估计不少都有过在课堂上干其他事的经历,可是像肖遥这种一边读英语课文的同时还能一边看韩语,那可是闻所未闻,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后来我就有意的加强了这方面的锻炼。”肖遥接着道,“我会玩乐器,而且会的还不算少,所以我就先在乐器演奏上进行练习和尝试,试着将弹吉他和吹口琴同时进行,后来又加上了用脚来敲鼓。《好声音》上盲选时的那场表演,我就是这么练出来的。再后来,我觉得同时演奏三样乐器其实还是演奏的同一首曲子,没有什么大的节奏变化,算不上真正的“一心多用”,就又开始尝试同时做不同的事情,像是今天的这种背诵、书法和演奏同时进行,也是我最近才练出来的。”
“也就是说,你是因为天生有个异于常人的好脑子,再加上后天的练习,才练出这种本事的?”赵兴华道。
“是的。”肖遥点头。
“那你觉得这两方面的因素,哪个更重要一些?”赵兴华接着问道。
“应该都挺重要吧,”肖遥道,“不过如果非要说哪个因素更重要的话,我想借用爱迪生的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不是中小学教室外面走廊上挂着的名人名言吗?”不少考生在心里笑道。
“也就是说后天努力更重要?”赵兴华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