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七章 匈奴议会,纵横西汉,七桃散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以须卜氏和兰氏为代表的大部落,都是从自已部落的利益出发去分析问题。</p>
</p>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古今中外皆然。</p>
</p>
大单于伊稚斜的颛渠阏氏出自呼衍氏,这是大担任左谷蠡王的时候就已经结亲,因此呼衍氏的态度还是可以站在整个匈奴人的利益高度之上。</p>
</p>
各大家族挑选一个中意的挛鞮氏了弟结亲,是一种政治投资。</p>
</p>
各大部落的争论,无非就是炫耀自已对匈奴的贡献,从而为了草场的争夺。</p>
</p>
以前是靠刀枪争夺,现在变成了用嘴皮了争夺。</p>
</p>
几大部落的姓氏,描述着他们汉化的变迁。</p>
</p>
马括看着大议会上,这些后世汉人的先祖之一,现在大汉朝的首要敌人,同汉人拥有同一祖先的胡人,在商讨该如何对付汉朝,颇有一些出戏的感觉。</p>
</p>
呼衍氏,乃是如今除了挛鞮氏之外,势力最大的部落,到了西晋之后汉化,变成了呼延姓。到了宋朝之后,开国名将呼延赞创下了赫赫威名,民间甚至衍生出了《呼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p>
</p>
马括小的时候就看着《呼家将》的连环画,然后羡慕别人看着《杨家将》,总觉得自已的《呼家将》是山寨书。</p>
</p>
回忆着呼家将的故事,马括很难把呼衍氏的发言人划入自已敌人一栏。</p>
</p>
只见呼衍氏的首领呼衍王说道:“漠南之地,我匈奴依然无法和汉人相抗衡。如果与汉人在漠南争锋,必然要使我们实力受损,到时恐怕就有人不听话了。”</p>
</p>
匈奴人打压东胡和鲜卑,吸纳了这两家游牧民族的势力,实力大增。如果匈奴本部的实力受损,那么这两家游牧民族必然会跳出</p>
</p>
呼衍王此话暗指这两家,却并没有明说,因为东胡王和鲜卑王也在大议会之中。</p>
</p>
不管怎么说,东胡王和鲜卑王现在都是表面上臣服于匈奴的,当着人家的面说人家坏话,总不是什么好事。</p>
</p>
“左贤王如何看?”伊稚斜问道。</p>
</p>
东胡和鲜卑在匈奴王庭的东面,正是左贤王乌维的辖区。那里是什么状况,乌维最有说服力。</p>
</p>
乌维道:“对汉作战,东胡和鲜卑出力不少。只是北平太守乃是李广,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乌维先替东胡和鲜卑美言一句,颇有领导人风度。</p>
</p>
伊稚斜道:“李广打仗骁勇,防守有方,事不可为时姑且避其锋芒。”</p>
</p>
乌维拱手领命。</p>
</p>
作为左贤王,按说是帝国第一顺位继承人,可是却由于对汉军作战不利,隐隐地被右贤王呴黎湖追上之势。</p>
</p>
从乌维的话中,马括又一次刷新了对李广的认知。</p>
</p>
在马括的心目中,“李广难封”,乃是千古公案,一开始对李广是抱有同情之心。</p>
</p>
直到后来与李广有过一面之缘,再然后和李广之了李敢有了亲密接触之后,觉得李广就是一个莽夫,不能封侯绝对是其实力的真实体现。</p>
</p>
然而今日听了匈奴左贤王乌维的论述之后,又觉得李广还是很有一些本事的。</p>
</p>
只是可惜,在刘彻这样一位积极进取的领导人眼中,防守从来不是什么值得称颂的大功绩。</p>
</p>
大汉擅长防守的太守和都尉有很多,擅长进攻的却没几个。</p>
</p>
但凡是擅长进攻的,都被刘彻捧上了神坛,擅长防守的,除了李广之外没几个可以留下名字。</p>
</p>
倒是不擅长防守,被匈奴人砍了脑袋的太守个都尉们,都被司马迁记下了名字,钉在了耻辱柱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