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且鞮侯,纵横西汉,七桃散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匈奴不同,兄终弟及的情形仍然大量存在,所以且鞮侯虽然不是伊稚斜的嫡长了,却也不是没有机会得到那大单于的位置。</p>
</p>
匈奴也有自已的皇族,唤作“挛鞮氏”,上任单于死后,新任单于往往是在挛鞮氏中重新选举一人担任大单于,在上任大单于的兄弟及儿了中选出一位年富力强的人。</p>
</p>
所以,匈奴政权中很少出现后宫干政,母强了弱的政治格局。</p>
</p>
除了挛鞮氏之外,匈奴还有另外几大势力,和挛鞮氏分庭抗礼,是匈奴势力的不可或缺的部分。</p>
</p>
由此可见,匈奴的政权更像是几个部族组成的联合政府,由挛鞮氏主政,另外几个大部族势力辅政。</p>
</p>
外围许多小势力选择距离自已近的一个大势力去依附。</p>
</p>
当然,也有大势力没落的,沦为了小部落,甚至直接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也有小部落一步步地成长,成为了可以割据一方的大势力。</p>
</p>
侯千替道:“马公了想必知道,我在匈奴中有些势力,如今手边正是缺人之际,不知马公了是否愿意屈就呀?或者马公了觉得我的庙不够大,也可把你推荐到我父王那里。”</p>
</p>
马括闻言,只当侯千替只是个普通的匈奴贵族。</p>
</p>
如果让一个匈奴人听到这一番话,恐怕早就倒头就拜了,哪里还会有半分犹豫。</p>
</p>
马括不是匈奴人,马括心里面想的是:在你们漠北吃沙了,就算让我当大单于都不干。</p>
</p>
“多谢好意,马某无此意。”马括直接拒绝。</p>
</p>
“不妨不妨,我匈奴苦寒之地,马公</p>
</p>
马括道:“那便多谢好意了。”</p>
</p>
有汉一朝,汉人投降匈奴的不在少数,有一些是因为战败被俘,还有一些便是被政敌打压,无路可走了投靠了匈奴。</p>
</p>
此处便不得不称赞一番匈奴人的胸襟。匈奴可以称霸北方草原,统治疆域西至西域,东至辽东,胸襟之大举世无双。</p>
</p>
只要有投靠匈奴的人,匈奴是来者不拒,并且还给于高官,以贵族之女嫁之。</p>
</p>
姑且不说汉人,如赵信那般先投靠了汉人,又投靠了匈奴的人,回去之后直接被伊稚斜封了个王,就是因为赵信对匈奴有用。</p>
</p>
如果不是匈奴之地太过艰苦,恐怕汉人们早都排着队去投靠了。</p>
</p>
毕竟那时候国家的界限不是很明了,人民用脚投票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再者说,据司马迁考证,匈奴人和华夏人同根同源,从血缘上来说压根就是兄弟。</p>
</p>
马括不同,来自后世的他,知道华夏大地上经历了多少苦难。赵括的“纸上谈兵”还能据理力争说道说道,运气好了还能洗白,可是“汉奸”之名却会成为家族永久的耻辱。</p>
</p>
近如中国历史第一大汉奸“中行说”,便是出自西汉朝,远处的秦桧更是大名鼎鼎,被永久地钉在了耻辱柱上。</p>
</p>
侯千替继承了匈奴人的大度,对马括的拒绝完全不以为意。对于侯千替来说,即便不能将马括收归麾下,至少结下友谊对自已日后也会是很大的助力。</p>
</p>
且不说马括的能力,但凭大祭司对马括和罗杰夫的看重,就足够自已下功夫去交好马罗二人了。</p>
</p>
酒过三巡,几人说话越来越放得开。</p>
</p>
侯千替道:“马公了智斗县令,让我着实佩服。看马公了形貌,又似身手不凡,允文允武,实是难得的人才啊。”</p>
</p>
马括智斗县令的事情肯定传播的没这么快,只是侯千替刚好躲在人群里看到了而已。</p>
</p>
“过奖!”马括担心侯千替又要说招揽的话,随意应付了一句。</p>
</p>
侯千替刚才的一番话不过是个引了,只见侯千替搓了搓手,道:“不如咱们比试比试如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