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钓寒江秋月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章 钱少事多,幸福的向往,独钓寒江秋月白,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霞算过一笔账,抗旱高峰期一个村的水电费达到六七千,一年的办公经费才五万。村里有没有三产和集体企业,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可不就得寅吃卯粮,举债度日?
打井,必须打井。不论花多少钱,费多大的事,这事必须解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打井,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她一边走一边理顺着工作思路,有些心焦。眼下疫情这么严重,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转,出了正月就要准备春耕……
沿着主路北上,再翻过一个坡,就是东沟了。东沟名副其实,坐落在望海楼东面又深又宽的沟里。东沟七八十户人家,平日里出门打工的多,也有几个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留在家里的多数是妇孺和老人。
李霞掏出防疫摸排表看了看,准备先去东沟李开良家看看。按照牛书记的说法,他们家的大妮子,是在武汉还是重庆上大学。应该是放了寒假就回来了,但她第一天排查的时候还在,
隔了一天,老李两口子就改了口风,说是来家住了两天,早就回学校了。
外省回鲁人员,是重点排查和观察对象。武汉重庆都属于疫区,尤其是武汉。如果真是从武汉回来,又没及时排查隔离,万一感染或者携带病毒,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想着,李霞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老李家门口。老李家门很好认,门北旁有棵高大的梧桐树。据村里的老人说,这棵梧桐树怎么也得又上百年了,如今还是枝繁叶茂。
都说“家有梧桐树,不愁金凤凰”,老李家的闺女,就是这个小山村里飞出的金凤凰。她参加高考那年,可是中了全区的头名状元。有这么个好闺女,村里人谁不羡慕?老李家的两扇旧木门上,贴着红彤彤的春联。上联“万般皆下品”,下联“惟有读书高”。
“大叔,大姨,在不在家?是我呀,小李。”李霞边拍门边喊。
突然有种特别奇怪的静谧,瞬间李霞仿佛听到雪落大地扑簌簌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才听见“吱呀”一声,应该是开了堂屋门。然后伴随着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有人穿过院子朝门口走过来。
“谁呀?”木门被打开了,老李站在门槛里,警惕的望向门口。李霞从阴影处转到了他面前:“李叔,是我呀!这天寒地冻的,到你家站(休息)一下,哈(喝)点儿水是不行(行不行)?”
李霞两手笼在袖子里,镜片后笑盈盈的一双眼睛看着老李。李霞包片的时间不长,但村里家家户户她都去了解过情况。她勤快又立整,到谁家也愿意伸把手,什么活也都能上的了手,而且嘴巴又甜。
村民对这个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满脸是笑的姑娘,印象还都不错。在大家伙看来,李霞不像个下村的干部,倒更像村里邻居家的闺女。
老李犹豫了一下,还是请李霞进了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