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限君一路好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8、18,公主与圣僧二三事,下限君一路好走,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元容一大早就拿着帖子往太学去了,其实以他的学名,根本用不着什么帖子,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李安然还是亲自给他写了一封帖子,让他交给大儒蔡凤。
荣枯出门也早,一般来说到这个时候,其实僧人们都应该已经开始准备夏三月的安居了,但是荣枯现在离开僧团索居,他得在夏三月来之前找到能给他挂单的寺庙。
永安地界之中一共有五座寺庙,其中有两座建在坊间,分别是佛佑坊的报恩寺,以及同康坊的慈静寺——慈静寺是庵堂,荣枯不方便去,自然先去了报恩寺。
这报恩寺从魏朝开始就伫立在此,原本是不在永安城坊内的,但是当今圣上登基以来,永安城的范围扩大了不少,一圈一圈地往外扩建,最终将报恩寺也圈在了坊内。
他到报恩寺的时候,刚赶上报恩寺的俗讲刚刚开始。
因为已经没有地方坐了,他便持着挂珠站在不远处,看着高座上的老法师绘声绘色的讲佛经中摘出来的故事,
荣枯熟悉所有的经卷,无论是已经翻译成汉文的,还是尚未翻译的梵文原本内容,他都如数家珍,甚至连一些比较偏门的故事也略有涉猎,自然知道法师讲得是哪一卷经文中的哪一个故事。
报恩寺的俗讲,有些故事是经卷中的,也有一些荣枯从来没有听过,大约是法师为了贴近永安民众,特意编撰的。
所讲内容无非是什么前世因后世果,轮回果报,前世行善后世享福之类的,倒也浅显易懂。
只是最后,似乎都会绕到“供奉僧侣”上。
加上老法师神态自若,更能捏起嗓子发出各种声响来模拟六道,语调抑扬顿挫,倒是让原本枯燥深奥的经文平添了几分俗趣。
荣枯低头忖度了一会,发现自己似乎并不能做到老法师那么豁出去。
前来听俗讲的大多数都是贩夫走卒,很多都不识字,拿捏喜怒哀乐,全都靠台上法师一张嘴,说唱就唱,说哭就哭。
前排车驾里坐着的是京中贵女,听法师说到动情处,往往都掏出帕子来擦泪,一边撸下手上戴着的金臂钏、银手镯让扈从给台边上负责收供养的沙弥
送过去。
佛堂高座外头是戏台,待到这一场俗讲完毕,外头戏台也就开张了。
和俗讲不同,戏台上演的多是俗世演绎,京中贵女们听完了俗讲,多半会绕到戏台那边,在看一会杂耍,听一会戏再回去。
荣枯耐心听完了老法师的俗讲,却冷不丁听到有人呼唤自己。
“提婆耆上师,是提婆耆上师么?”
他扭头循声望去,却看到一个年轻人挤过人群,艰难跋涉到自己边上。
年轻人生的温吞和善,倒是有些眼熟。
“上师。”年轻人对着他行了一礼,“我是哲努啊。”
荣枯这才想起来这个眼熟的年轻人是谁——前西凉王的次子哲努,笃信佛法,当初他和师父,以及僧团滞留西凉的时候,这个比自己小了许多岁的年轻人一直想要寻师父受戒。
西凉被灭之后,整个西凉王室都被带到了遥远的周朝国都,背井离乡,远离故土。
“父亲被带回永安之后,皇帝封了他一个顺义公,如今也在永安住着,姐姐当了郡主……”说到这里,哲努一下子闭上了嘴,“上师为什么会在这?”
“游学至此罢了。”荣枯双手合十,微笑回答。
哲努一双干净澄澈的眼睛眨了眨:“这里的法师俗讲好,但是只能让外行看个热闹,没有上师你说得透彻。”
荣枯只是摇摇头:“我也不算透彻。”
哲努还想说什么,却听外头戏台传来开戏的声音:“不好,我得回去了,不然阿姐又要发脾气……”他走了两步,又折返回来,“上师你放心,见过你的事情,我不会告诉阿姐的。”言罢,便匆匆挤进人群,须臾没了踪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