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啦下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强推,重启激荡年代,哗啦啦下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个姐姐中,傅松最心疼的就是二姐傅秋。
大姐傅夏是民办教师不假,但2000年后就转正了,等到了退休,刚开始一个月三四千的退休工资,然后公职人员不停的涨工资,最后她一个月能拿千的退休工资。
就算养着李茂才这个啥活都不干的男人,日子也过得很舒坦,何况她家的两个孩子都出息,基本上不用她操心。
三姐傅香家里有个脑子活会赚钱的男人,一辈子就没为钱发过愁。
唯独二姐没享过一天福,年轻的时候在家带弟弟妹妹,结婚后上有老下有小,后来林德志承包了暖气片厂,她不仅要顾着家里,还得在厂里帮忙,操碎了心。
等林德志的厂子走上正轨,三个女儿也都结婚了,结果得了乳腺癌,五十来岁就走了。
这种病除了和遗传有关外,还和个人情绪也有很大关系,傅松的另外两个姐姐好端端的,就二姐得了这种病。
在中国开工厂办企业难,办私营企业尤其难!
今天这个来检查,装孙子好吃好喝好东西地伺候着,好不容易把人哄走;明天那个又来检查,继续装孙子。
有上不完的供,孝敬不尽的人,还有那些永远也讨不回来的欠账。
往往辛苦一年,年底一盘账,居然还倒欠供应商的钱。
所以,着急上火是做生意的常态,尤其二姐还是管钱的,更容易生气上火,而且有气也没处撒,只能忍气吞声,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长年累月,不得病才怪呢!
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心情愉悦,笑口常开。
这也是为什么穷人都活不久的原因所在。
穷人其实就和猫狗一样,活着已经不易了,他们每跨过一个台阶,都得和血统、基因、习惯、家庭做惨烈的斗争。
他们辛辛苦苦洗碗刷盘子扫大街做收银员的时候,正是富人们读书健身与成功人士喝咖啡谈笑风生的时候。
大刘在科幻赡养人类中就描绘了如此残酷的现实——富人和穷人的区别,比人和狗的差别都大。
穷人为了活命,每天比鸡起得都早,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就要精打细算,像狗一样忍气吞声,像牛马一样负重前行,这种情况下,根本笑不出来,又怎么可能长命呢?
这辈子,傅松绝对不让二姐再受上辈子的那些委屈,如果不是为了顾全林德志的面子,他甚至想直接给二姐塞钱,让她可以啥活儿不干,每天游手好闲,或者想干啥就干啥,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直接给钱不行,那就间接给钱呗。
这几年恰逢他大搞建设,简直就是打瞌睡送枕头,连借口都不用找了。
而且他还打算帮林德志更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管理水平,生产那些利润更高的暖气片,到时候一块暖气片赚个十块八块的,三四年赚个几百万,让二姐拼命地往家里搬钱。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却可以让人心跳加速,心情愉悦。
有了钱,二姐可以隔三岔五出去旅个游,做个头发,买买衣服,他还就不信了,这样养着二姐,她还能再得病!
“三舅!”宋怡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傅松身后,扑在他背上搂住他脖子。
傅松回头问道:“干啥?不唱歌了?”
“哼,让傅蕊抢去了!”宋怡气呼呼道,随即露出一个甜甜的微笑:“三舅,我刚才唱歌好不好听?”
傅松违心道:“一般般。”
宋怡撒娇道:“三舅!”
傅松笑道:“还行吧。你不会就想让我夸你吧?我夸完了,你该干啥干啥去。”
宋怡不满道:“光嘴上夸人哪行?你怎么也得来点实在的才行。”
宋新明立马就知道闺女要干什么了,不悦道:“你想要什么跟我或者你妈说,别磨你三舅!”
宋怡撇撇嘴道:“我跟你们说,你们又不会给我买,我才不浪费口舌呢。三舅,我想要卡拉k机。”
傅松笑道:“我就算给你买了,你觉得你妈能让你用吗?信不信她能给你砸了。”
宋怡被噎住了,因为她知道老娘真能干出这种事情来。
“唉。”宋怡发出一声叹息,没精打采地转身离开。
傅松见她也没回去唱歌,而是一脸落寞地坐在角落里,手托着腮不知道在想什么。
“你和我姐管的是不是太严了点?”傅松忍不住问宋新明。
宋新明不以为然道:“这也算严?我觉得你姐已经很克制了。”
傅松道:“女孩子嘛,有些方面是得管得严一些,但有的方面可以适当松一点。”
宋新明虽然觉得他说的对,但他这个当爹的在教育孩子上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苦笑道:“这话你跟你姐说去,跟我说没用,我说也不好使,搞不好连我都要挨骂。”
傅松连忙摇摇头:“你当我傻啊,我去说更得挨骂。反正是你闺女,你这个老子都不心疼闺女,我这个当舅舅的干嘛多管闲事?”
宋新明无奈道:“她但凡争点气,成绩好点,我也有底气帮她说好话,可她,唉,愁啊!”
林德志感同身受道:“我家这个小的,也是个棒槌,这次期末考试倒数,全班四十来个人,她考了三十九名,我跟你二姐都懒得管她了。”
傅松问道:“林凤几年级了?”
林德志道:“初三,明年中考,哼哼,就她这样的,别说中专了,连个普通高中都考不上!”
傅松道:“中专就算了,高中是必须要上的。”
林德志苦笑道:“我也想让她继续上学啊,但她的成绩连最差最差的高中都上不了。”
“看看吧,说不定林凤超常发挥呢。”这话连傅松自己都不信,不过从明年开始,沐城可以花钱上高中了,四千起步,上不封顶。
90年代,4000块钱是笔不菲的开支,能一下子掏出这么多钱的家庭不多,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上高中,都是砸锅卖铁,东拼西凑。
他们期望着三年后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但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绝大部分家庭的这笔投资都打了水漂,除了拿到一张一文不值的高中文凭,什么都没捞到,反而还欠了一屁股债。
生病致贫,对很多家庭而言,上高中同样致贫,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当年林德志和傅秋也东拼西凑才凑了两万块钱,将林凤送进了一所乡镇普通高中,不过他俩的这笔投资回报率相当高,林凤高中毕业后“考”进了军校。
傅松觉得这条路真的挺好的,所以他不打算干预,甚至如果明年林德志突然改主意了,他说不得要强行帮他扭转过来。
当然,如果是林凤自己不乐意,那就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