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笔老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98章:苟且偷生,明末黑太子,牛笔老道,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清军的惨败,瓦拉几亚帕夏(罗马尼亚总督)萨利赫已经通过己方飞机侦察以及明军送来的通报清楚了大概。
根据苏丹陛下的命令,奥斯曼军队迄今为止仍旧保持克制状态,一直固守在边境线上,没有向北推进哪怕一步。
原因很简单,清军还没到穷途末路的地步,&nbp;至少还没向奥斯曼臣服,此前仅仅是派人前来求购武器弹药,并希望奥军能够北上抗击明军的推进。
前者或许可以考虑,但后者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奥斯曼帝国与明帝国是同盟关系,而且还要有求于对方。
放眼世界,只有明帝国能够消化己方的大部分原油和成品油的产能。
己方还能从双方的易货贸易里大受益处,几乎不用花钱便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先进武器以及各种商品。
只要明军没有在非演练的情况下,&nbp;踏上帝国的土地,&nbp;那么帝国上下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明帝国开战。
实际上,从开战至今,帝国一直在向盟友提供大量的成品油,而且是走苏丹运河、博斯普鲁斯海峡,运抵黑海北岸的。
凡是明帝国的非战斗舰船,并不需要提前向帝国通报,便可以驶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去往黑海,甚至进入亚速海。
萨利赫还希望明军能够进一步消耗清军的兵力,这样就等于为今后帝国收编残余清军开打了方便之门。
之前己方与明帝国规定的分界线是南布格河,清军也就是凭借这条河以西的地区在负隅顽抗。
萨利赫相信这对武器精良的明军来说并不算多大的困难,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明军可以肆无忌惮地打击各地的清军。
奥斯曼帝国空军也已经列装了“大力神”轰炸机,不过前期并没有部署到瓦拉几亚,而是全部调到在匈牙利与巴尔干地区,用来防止盟军南下。
对付清军,连萨利赫都认为光是两百架“信天翁”战斗机,配合数万精锐骑兵以及几百辆坦克,&nbp;便足以让己方大获全胜了。
到下雪之前,&nbp;西帝定承皇帝弘皙麾下有约五十万人马,大部分都是察尼带来的,这位败军之将立刻成为了勤王的有功之臣。
察尼的百万大军此前在进攻德意志地区时遭到了重创,损失了近三十万人。
为了阻击出现在第聂伯河西岸的明军,该部人马又折损了三十万左右。
凡是能带来的,察尼都已经将其带到了定承皇帝面前。
至于动员的那些兵马,根本就不顶用。
在成百上千的飞天邪物面前,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连常备军都不是飞天邪物的对手,更别说动员起来的预备军了。
大清国号称披甲五百万,实际上常备军大约两百五十万。
其中有一百万是用来频繁进攻西欧蛮夷用的,一百万是负责在北方防御狗蛮子的。
余下五十万有三十万部署在南方,其余则分散在本土各地,用来固守重要城池。
现在北方的百万大军被狗蛮子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定承皇帝弘皙估计四叔那边至少应该能有二三十万兵马,两边加起来的总兵力倒是不少,说不定仍旧有百万大军。
然而随着国土被狗蛮子快速蚕食,没有足够的耕地,那就养活不了如此之多的兵马了。
夺回失地是当务之急,如若不然,&nbp;那就只能将波立、摩拉维亚、波希米亚、普鲁士等地当成本土来发展了。
然而随着蒂雷纳元帅所指挥的盟军击败察尼的部分人马,盟军在中欧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行动。
到十月份便已经收复了摩拉维亚、波希米亚、普鲁士等地,连同大半个波立,前锋部队已经攻入了此前属于清国的东喀尔巴千山地区。
利奥波德与索别斯基都很想直接率部攻入匈牙利境内,将奥斯曼卷入这场战争之中。
蒂雷纳却提醒二人适可而止,现在还不是跟奥斯曼进行决战的时候。
在明帝国,多方已经达成了一致。
现在联军反悔的话,那明帝国也可以反悔了。
谁都看得出来,明帝国是偏袒奥斯曼的。
以前是在幕后支持,真激怒了明帝国,变成了公然支持。
这就意味着奥斯曼将会从明帝国获得大量先进武器,其军力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哪怕奥斯曼的军事工业基础比法国要差很多,但完全可以从明帝国那边大量进口成品武器。
人家用石油直接换购就行了,这是西欧所有盟国加起来都无法比拟的天大优势。
出于盟友的角度,蒂雷纳认为只要能够确保波立、摩拉维亚、波希米亚、奥地利、威尼斯等一圈外围地区的安全,那么中欧在总体上就是安全的。
至于利奥波德一直惦记的匈牙利与巴尔干地区,蒂雷纳连提及的兴趣都没有。
为了帮助这位志大才疏的皇帝,法国已经打光了国库,还借了两亿银币的外债。
利奥波德想去打奥斯曼,那就让他自己带兵去好了,反正任何一个法军士兵是不会去的。
打仗不光要考勇气,还要靠武器,实际上就是在比拼财力。
没钱?
那就只能倒退到中世纪的冷兵器作战模式了!
法国已经没钱了,择时退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有一件事让索别斯基非常恼火,那就是瑞典大肆抢夺波立位于波罗的海南岸的土地。
对此,瑞典方面宣称是从鞑靼人手里夺来的,与波立完全无关!
双方此前已经发生了军事摩擦,还死了十几个人。
现在等于处在军事对峙状态,而且都不愿意妥协。
索别斯基向蒂雷纳告状,认为自己被盟友在背后捅了一刀。
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波立军队已经打不过拥有空军的瑞典军队了。
由此,蒂雷纳推测明帝国的那位皇帝已经着眼于战后的欧洲新秩序了。
瑞典与奥斯曼更好位于欧洲的一南一北,奥斯曼虽然不是欧洲国家,却拥有大片位于欧洲的土地。
而瑞典在上次欧战时与法国并肩作战对抗哈布斯堡家族,这次倒是没明着反水,却也损害了波立的利益。
卡尔十一世敢这么干的前提就是获得了来自明帝国皇帝的鼎力支持,据说现在去明帝国都不走海路了,每次都搭乘火车前往访问。
如果明帝国对瑞典位于斯堪迪纳维亚半岛的本土没兴趣的话,双方或许真的可以形成战略同盟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瑞典才会公然抢占原本属于波立的土地,也不惧索别斯基发出的口头警告。
索别斯基只有骑兵,而瑞典军队骑兵、炮兵、步兵、装甲兵齐备,甚至连战斗机都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