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非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四章:献俘阙下,织明,蜗牛非牛,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大明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巳时末。
北京,紫禁城,午门,天晴无云,阳光普照大地。
午门,是紫禁城最高的一座建筑物,分台基和楼体两部分,他的台基高约四丈,比约三丈高的宫墙高出近一丈,若再加上门楼的上半部分,午门总高逾十二丈,宽度和进深各九楹,面宽约二十余丈,进深约十丈。
在午门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两座楼观,宽度和进深都是各五楹。
此时,午门的门楼上前楹正中位置,檐下张着黄盖,设有皇帝的御座,在东西两侧的楼观上,都是顶盔挂甲的大汉将军肃立着,约有近三百余位,他们都是膀大腰圆的,看上去很是威猛。
“皇上起驾!”
随着一名小太监尖利的嗓音划破太和门前的宁静。
一座由几十人抬着的明黄色辇舆,自太和门方向缓缓奔午门行来,辇舆前后左右都有众多的内臣、侍卫扈从着。
午门楼前设有一队近百人的奏凯乐队,在得到礼部官员的指示后,他们立时便鼓乐齐鸣,凯歌乐声响彻午门内外。
伴随着鼓乐齐鸣的凯歌,几十人抬起明黄色辇舆沿着宽大的马道,一直上到了午门的城墙上,内臣、侍卫簇拥在前后。
崇祯皇帝缓步走下辇舆,只见他头戴九寸高的通天冠,身着深红色的绛纱袍,配方心曲领饰之,一举一动间,威仪自生。
在内监王德化和王承恩的引导下,崇祯皇帝走到午门楼前楹处的御座前,他先是站在门楼上俯视着午门前的文武群臣和勋贵,过了一会,才志得意满的在御座上坐下。
随着崇祯皇帝在御座上入座,鼓乐齐停,凯歌立止。
午门前,文武百官按文东西立于午门直道两旁,勋臣贵戚亦是同样站于午门前,此时跪倒一大片。
“…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们三拜九叩,山呼万岁,场面极为壮观,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心潮澎湃间,一股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有了一丝作为大明皇帝的荣耀感。
文武百官与勋贵行跪拜礼毕。
奏凯大将兵部右侍郎衔、前宣大总督卢象升自午门前的武官侍立位处起身,缓步走向午门。
宣镇总兵杨国柱在左,宣镇千户张诚居右,他们俩随在卢象升身后,在他们二人的身后又是十多位各营的千总、哨总等下级军官。
“…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们来到午门门楼前,整齐的跪在那里,四拜叩首,山呼万岁,毕竟都是武人,虽人数少了,但声音却更显宏亮。
行礼毕,又依次退回到午门南面的武官侍立位处,挺身肃立在那里。
此时,奏凯乐队又开始再次齐奏凯歌,鼓乐齐鸣中,张诚则带着诸千总、哨总自午门直道边缘缓缓退出到端门外。
午门前内道正中设有受捷报的几案,从这里往南文武百官、朝中勋贵一直排列到端门附近,在他们的外面,则是大汉将军们分列两边,守护着午门,更增威严。
张诚等诸人出了端门,就看见由锦衣卫中大汉将军组成的仪仗队,执兵张帜的,分列在御道两侧及金水桥内外。
他领着诸人在御道边前行,来到承天门外,押解清军首级、俘虏、旌旗金鼓甲胄的大车罗列此处,一队队军士也列队于此。
他们都已下马,战马有京营将士在广场一旁看护着,见张诚等诸将出来,所有军士都精神抖擞起来,准备好进承天门,直至午门献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