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郑和,你会满载而归吗?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郑和,你会满载而归吗?,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朕闻上古,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乾清宫,御书房。</p>
朱棣手中拿着奏章,却是丝毫看不进去。</p>
他时不时地起身踱步,显得有些焦躁不安。</p>
“小鼻涕,郑和回来了没?”</p>
“回皇上的话,太子爷已经亲率文武百官前去迎接了,估摸着快进宫了。”</p>
小鼻涕躬身回答道,忍不住偷偷笑了笑。</p>
这位皇上文治武功,堪比太祖高皇帝,什么时候露出过这般着急的模样。</p>
朱棣听了这话,随即连连点头,脑海中却是思绪翻飞。</p>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便仓促回国。</p>
这第一次出海,只是朱棣的一次尝试,以破除高皇帝“片板不得下海”的祖训。</p>
当年朱棣即位为帝,迫不及待地想要推行新政。</p>
得位不正的他,迫切地想要使大明复兴,重振雄风。</p>
他也发誓决不做温饱即安的井底之蛙,永乐新政就是要从国策的根本入手,奠定一代盛世之基石。</p>
奈何朝堂之上矛盾重重,即位初期时局动荡,朝臣各怀诡异心思。</p>
在这种情况之下,朱棣明白要想天下归心,道路还很漫长。</p>
他想要大治天下,必须另谋新路。</p>
万事开头难,永乐新政,关键是如何迈出第一步。</p>
正在这个时候,郑和提出了扬威海外,朱棣认为这是当时最合适的突破口,完全冲开片板不得下海这块坚冰,如此才能振聋发聩,势如破竹!</p>
他朱棣就是要借下西洋,拉永乐中兴的这驾新车,作强国富民的大文章!</p>
所以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去得仓促,回来得也仓促,效果也十分喜人。</p>
郑和等人途径了麻喏八歇国、三佛齐旧港等海外小国,还顺手宰了海上最大的盗匪头子陈祖义,成功宣扬了大明天威。</p>
只是出海靡费甚众,却没有带回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引得朝臣极其不满。</p>
不过第一次尝试,不出错已经算是很好了。</p>
郑和回国后,立即就进行了第二次远航准备,同年再次出海远洋。</p>
然而这次远航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较小,带去施恩的物资却不在少数,带来的海外物资更少,朝臣们更是暴跳如雷。</p>
当时国库空虚,朱棣不得不暂缓郑和出海之行,一直到永乐七年九月,郑和才得以第三次出海远洋。</p>
只是这一次,可就奔着海上财富去得啊!</p>
朱棣顶着群臣反对的莫大压力,硬生生地力挺郑和出海,就是为了此刻,等待着郑和从海上带回大量财富,填补那几近空虚的国库!</p>
如果这次郑和又是出海靡费甚众,在海上漂泊两年空手而归,别说夏元吉等朝臣会暴跳如雷,朱棣都会亲手砍了他的脑袋!</p>
没银子,拿什么修顺天帝都,拿什么北伐蒙元,拿什么编《永乐大典》,拿什么疏浚大运河……</p>
郑和如果空手而归,那永乐新政大部分都不得不暂停了啊!</p>
一想到这儿,朱棣就有些心急如焚。</p>
“小鼻涕,你说郑和这次能满载而归吗?”</p>
大太监一愣,“皇上,郑大人已经递了消息,此次合计共有三十多个藩国使臣向大明称臣纳贡,算上那些小部落土酋,那可当真称得上是万国来朝的盛世之场面啊,不是满载而归吗?”</p>
朱棣瞪大了眼睛,恨不得一脚踹过去。</p>
老子说的“满载而归”,是这个意思吗?</p>
那些海外藩国上贡的域外方物,要是不值钱该怎么办?</p>
小鼻涕瞧见朱棣脸色不愉,顿时就反应了过来,轻飘飘地给了自己一巴掌。</p>
“哎哎……是奴才愚笨,但是奴才记得,汉王爷曾说过,海上财富数不胜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