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一口气看完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下)
江北即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章 一口气看完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下),嘴毒天幕:专讲黑历史,江北即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时,燕王府的所有护卫,几乎全都被朱允炆调走,只剩下朱棣最精锐的800名心腹,朝廷方面的大军包围着北平】</p>
【公元1399年,朝廷密诏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张信以谋反的罪名抓捕朱棣,然而出乎预料的是,张信却将密诏透露给了朱棣】</p>
【在姚广孝等人的劝说下,朱棣终于痛下决心,决定与建文帝的朝廷分庭抗礼】</p>
【燕王朱棣以‘国家有难,朝廷出了奸臣,清君侧’为名起兵,发动靖难之役】</p>
【经过一个晚上,朱棣夺取了北平九门,三天便稳定了北平】</p>
【因为北平的诸将领,大多是他原来的部下,大多数都投降了朱棣,一个月之内,燕王的军队便达到了数万之多】</p>
大汉。</p>
“800心腹?”</p>
许多想着要造反,学习朱棣的汉朝藩王们,纷纷沉默了。</p>
这燕王把建文帝拉下皇位,不会是在开玩笑吧?</p>
800心腹,够干什么的?做个山大王都嫌少。</p>
就这样,能让他迅速扩大势力,最后甚至成功篡位,这建文帝究竟做了什么?</p>
大明。</p>
若说看的最心惊肉跳的,那莫过于此刻的朱元璋了。</p>
“这张信是何人,该杀!”</p>
“姚广孝……”</p>
朱元璋暗自将这个和尚的名字记载了心里,打算天幕结束后就让人追查。</p>
不论建文帝如何,这个叫张信和姚广孝的都都让他震怒,该杀!</p>
不忠皇帝的人,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不能容忍的。</p>
【建文帝朱允炆,派遣大将耿炳文率领十三万大军北伐燕王朱棣】</p>
【公元1399年中秋,朱棣趁敌军赏月喝酒之时发动突袭,在河北真定,全歼北伐军先锋9000人】</p>
【而后朱棣运用伏击战再败耿炳文,十三万的北伐军只剩下十万人】</p>
【战败的消息传回京师,朝廷认为自己用人不当,决定更换主帅。】</p>
大唐。</p>
“临阵换帅,大忌……”</p>
李世民叹了口气。</p>
虽然不清楚这位耿炳文如何,但是既然用了,就不能因为前线的战士不利直接换掉。</p>
【朱允炆决定,拜曹国公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p>
【后世将其称为‘大明第二战神’】</p>
【李景隆集结天下兵马五十万,再次北伐】</p>
大明。</p>
“大明……战神?”</p>
曹国公李文忠此刻一脸懵逼。</p>
怎么还有他们家的事呢。</p>
他不禁感到一阵的慌张。</p>
这说实话,他是一点儿也不掺和这点破事啊。</p>
看着同僚们看过来的目光,李文忠倍感压力的将头埋的更低了。</p>
隐约间,李文忠听到了身侧同僚那低声细语的声音:</p>
“恭喜啊,曹国公,战神之父!你儿子出息了。”</p>
大宋。</p>
“大明第二战神。”</p>
“那建文帝怎么会输给……”</p>
赵匡胤的话卡住了。</p>
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p>
“难道说朱棣是大明第一战神?”</p>
“还是说……这大明战神其实也是个贬义词。”</p>
“有可能啊,这群后人的嘴就是这么毒,骂人都不吐脏字的。”</p>
因为有了此前驴车战神,高粱河车神之类的称呼,所以赵匡胤对这类XX神已经有了PTSD。</p>
【朱棣为了对付李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率领大军抄小路直奔大宁,并设计挟持了宁王朱权】</p>
【得其部战斗力极强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顷刻之间,朱棣就拥有了十数万大军,实力大增】</p>
【燕王在郑村坝地区与李景隆展开激战,李景隆大败。】</p>
【公元1400年,李景隆再次调遣六十万大军,于河北白沟河与朱棣展开激战,此战朱棣再次以远少于敌军的兵力击溃李景隆部队,几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史称白沟河之战。】</p>
【此战过后,建文帝则无法组织起来大规模的征讨活动了。】</p>
大明。</p>
“……”</p>
此刻的大明朝堂,一片寂静。</p>
或许是震惊于朱棣的军事能力。</p>
又或是对李景隆为何会一直输感到纳闷。</p>
这数十万大军,举国之力,怎么会打不过朱棣啊……</p>
“原来大明第二战神是这个意思,那岂不是说……大明还有第一战神?”</p>
“这第二战神如此逆天,第一战神岂不是……”</p>
特别是李文忠,此刻的脸色一难看的很。</p>
刚刚同僚们那细声细语的恭喜他的话语仿佛还回荡在耳边没有远去,让他感到十分的刺耳。</p>
隐约间,李文忠似是又听到了同僚们的动静:</p>
“真是虎父犬子啊……”</p>
“这李景隆……”</p>
“心疼曹国公一秒。”</p>
建文帝是皇帝的亲孙子,还是皇帝,他们不敢多说什么,但是李景隆调侃一二,还真没人在乎什么。</p>
这也就罢了,主要是,李文忠看到了朱元璋那朝着他看过来的目光。</p>
“逆子、这逆子啊!”</p>
仿佛是被气到了一般,一口气有些上不来的李文忠连忙跪下请罪。</p>
“陛下,臣有罪,犬子无能!致使朝廷折损军队。有负陛下重托!有负陛下重托啊……”</p>
“臣有罪、臣有罪啊……”</p>
看着自己的外甥这般模样,此刻刚刚看到了马皇后和朱标病逝的朱元璋,也有些多愁善感。</p>
挥了挥手,示意同僚们将他扶起,不愿在此时追究这件事。</p>
毕竟这些事都没有发生,天幕所言也只能说明李景隆无能至极,日后永不录用,做个闲散的勋贵就是了。</p>
不过李文忠却好像是悲伤愤怒过度的,一下子昏了过去。</p>
“送曹国公回去休息……”</p>
李文忠倒不是真的因为愤怒和悲伤而‘昏迷’,主要是……他实在是不想再继续在朝堂上待下去了。</p>
同僚的目光、闲言碎语以及朱元璋的注意让他倍感压力。</p>
谁知道自己的这个蠢货儿子,后面还会不会有什么逆天操作。</p>
五六十万大军让你对付燕王,你能连输两次,被人打的溃不成军,你是真有本事啊!</p>
李文忠气炸了倒是真的,如今的李景隆已经十三岁了。</p>
李文忠决定回去就把这小兔崽子吊起来打!</p>
狠狠的抽!</p>
【燕军攻克德州,一路势如破竹来到了济南城下。】</p>
【虽然朝廷大军早已溃不成军,但因城内铁铉等文人的坚守,燕军久攻不下,只能退兵。】</p>
【年底,朱棣重整旗鼓准备再战,继续南下山东,双方在山东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大战。此战,张玉战死,面对盛庸指挥的朝廷军,朱棣连败两战,损兵折将,士气低迷。】</p>
【公元1401年2月,燕王与盛庸再次于河北展开激战,但因为建文帝[勿使朕负杀叔名]的指导思想,使得军队朝廷大败,朱棣只带十几骑就敢追击朝廷军队,朱允炆的假仁慈,让盛庸失去了获胜的机会。】</p>
【此战过后,朱棣越战越勇,各郡县望风而降。】</p>
大唐。</p>
“又…换帅了?这位好像还行。”</p>
天幕给出的信息太少,李世民也无法判断这位‘盛庸’究竟如何,只是这朱允炆的骚操作真是让他大开眼界。</p>
“朝廷连战连败,让燕军羽翼渐丰,若是一开始用这盛庸,或许结果会不一样啊。”</p>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李世民也不得不感慨,这燕王朱棣能够成功,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朱允炆这个好队友还真是帮了不小的忙。</p>
【虽然胜多败少,但是朱棣兵少粮寡,又要分兵固守打下来的地盘,所以形式依旧对燕军不利,为了彻底扭转战局,朱棣决定改变战略,不再与盛庸等人纠缠】</p>
【索性放弃整个后方,直接挥师南下攻打南京】</p>
【1402年,朱棣攻入山东,在徐州击败平安率领的主力军,又连续攻破扬州等地,屯兵长江北岸,准备最后决战】</p>
【建文帝派人与朱棣议和,但朱棣不许】</p>
【两个月后,燕军渡江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城投降,南京城破】</p>
【此时,宫中一片火海,建文帝不知所踪】</p>
【同年,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朱棣即位后,大肆屠杀了给建文帝出谋划策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及其宗族800多人被杀】</p>
到了这里,靖难的过程,已经大致上有了一个脉络。</p>
但是具体的细节,却是一点儿都没有。</p>
只让万朝的观众们看的心惊肉跳。</p>
更让那些心想造反的藩王们,看的咋舌无奈。</p>
“这怎么只看到他一直赢赢赢,可到底是怎么赢的啊?”</p>
“这建文帝的大将一个一个都这么拉跨的吗?”</p>
“怎么如此不堪啊?”</p>
大唐。</p>
“???”</p>
“这朱允炆……竟如此天真吗?”</p>
“勿使其负杀叔名?”</p>
李世民满脸的问号。</p>
这都奉天靖难了,这都举旗造反了,你还能这么天真啊?</p>
到了这步,你要做的可不仅仅是杀叔,而是把叔叔全家都杀光才行!</p>
这已经是不死不休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