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以兵代赈,以工代赈
文盲写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6章 以兵代赈,以工代赈,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七天,文盲写小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兵代赈,二是以工代赈。”</p>
“除了山西,陕西,辽东和张献忠窃据之地,其余各地从上往下统计灾情。灾情分为三种情况,严重,较为严重,轻。”</p>
“灾情严重的地方急需粮食,所以用以兵代赈之法。由朝廷拨付银两从没有灾情的地方购粮,招募士兵的安家费和饷银换成粮食送给其家人,帮助其度过灾情。如此既能解决朝廷兵源,又能赈灾抚民。“”</p>
“灾情较严重的地方有的缺粮,有的不太缺粮,以兵代赈和以工代赈并行。”</p>
“李阁老,以工代赈让百姓做什么?修官道吗?现在国库的银子本就不太富裕,陛下又免了全国一年的田赋和徭役,如果再大费周章用银子修官道,就算有再多的银子也不够使啊!”户科给事中言辞犀利的反问。</p>
李邦华还是一脸的平静,他开口说道:“非也!本官口中的工不是修官道,而是与兵有关。”</p>
“兵?”</p>
“对,募兵需要武器甲胄,朝廷可以让灾民制作武器。等他们制作好后,朝廷用钱购买。如此既能解决朝廷武器稀缺,又能给灾民一口活路,一举两得。”</p>
工科给事中站出来反驳:“李阁老此言差矣!朝廷所需的武器甲胄都有严格要求,经验丰富的匠人方能制作合格,普通百姓根本做不到,也不会做。”</p>
李邦华白了他一眼:“工部武器种类繁多,但使用量最大的是箭矢和长矛。箭矢里箭杆,长矛的木棍制作起来并不是很难,让府县的匠人指导一二,就能造出合格的武器。”</p>
“其余的武器,甲胄,还是由工部负责制作。”</p>
见没人反驳,李邦华继续说道:“在灾情不严重的地方,使用以工代赈之法。道理我之前已经讲过,就不再重复了。”</p>
随着李邦华抛出赈灾的方法,朝堂上再次陷入讨论。</p>
户部的官员齐齐看向户部尚书方岳贡,他们怕啊!</p>
怕被派往各地赈灾。</p>
现在外面这么乱,保不齐就会死在路上。</p>
方岳贡被盯得后背发凉,于是站出来说道:“诸位同僚。内阁商议的赈灾方法肯定需要人去执行,但具体让谁去办差还未商定,等一会再议此事。”</p>
文武百官们眨了眨眼睛,纷纷噤声。</p>
崇祯见时机成熟,开口问道:“众卿,内阁拟定的赈灾方法,你们以为如何?”</p>
在场的大臣几乎同时撇了撇嘴。</p>
这是询问吗?</p>
这是威胁!</p>
但凡有谁不同意,皇帝和内阁肯定会派他去赈灾。</p>
为了不被皇帝惦记,这帮大臣们非常默契的回答道:“臣等以为可行。”</p>
其实这个方法本身并没有明显纰漏,所以就算没有这道威胁,大臣们还是会同意。</p>
“那内阁就抓紧时间去办吧!”崇祯一脸的淡定。</p>
“臣等遵旨。”</p>
李邦华领完旨后并没有退下,而是再次拱手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p>
“讲。”</p>
“陛下虽然免了全国一年田赋,但各省,各府,各州之前都出现了赋税欠缴,或者多征的情况。”</p>
“臣以为应该趁着此次赈灾的机会,将这两件事梳理清楚,解决掉。”</p>
(/15681/15681431/2315200.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