眀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九三章 服首帖耳,大魏春,眀志,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先生是从哪里请来的?”
“不需用请,本身便是自北镇逃祸而来,分寨后,由各寨流民自行荐举的饱学之士……”
“饱学之士……莫非皆是官吏,或是豪强出身?”
“选来教书的小吏倒有不少,但官吏与豪强一个都无……”
达奚悚然一惊“全杀了?”
“我西海正义之师,怎会行如此勾当?”
李显义正言辞的回了一句,碰上达奚鄙夷的眼神,又悻悻道“郎君令时叔领军驻守西境,凡族众过百帐,部曲过一队者,皆不得入境……”
达奚“吭吭”两声,险些被一口口水沧死“就未打起来?”
“打倒是小打了几场,但将军也知我西海兵强马壮,且有火器之利,自然如切砍瓜切菜一般……”
李显略有些得意,“而后时叔与溃将、豪强予山下盟约若入境,无论军民皆需就地缴械,族众与部曲就地打乱,另编一卫。
而凡六镇之旧官、酋长、族长,或迁入新军中任职,或入民寨,暂任乡、党之职,署理民务……若两者皆不应,便好走不送……”
达奚一脸的古怪,都不知道怎么评价李承志了。
六镇之乱与李承志有无干系暂且不知,但他绝对是知情的,不然也不会早早就令李丰陈兵于南床山、大碛,并比干城。
这算是彻底断了流民与溃兵的北逃之路,而历尽千辛万苦辗转两千里到了西海,却又遇到了拦路虎?
而除过西海,这些人又能到哪里去?
一过居延湖与浚稽山,千里皆为戈壁与荒漠,不说粮食还余多少,够不够吃,而是根本寻不到水源。
好一招欲擒故纵。
达奚腹诽了一阵,又问道“之后呢?”
“难免有铤而走险之辈,但时叔祭出了火炮,只是一轮,流兵便溃不成军,余者见状,自然俯首帖耳……”
又是威逼利诱这一套?
达奚用脚趾头也能猜到李时之后的手段,无非便是一手刀枪,一手粮食。
对付首领、将官或许不怎么管用,但对小官小吏、小门小户、或寒民而言,却无往而不利。如此一来,当能收服七成以上的散民。而剩下那三成若是一意孤行,难保不会当场就来个窝里反……
他已然
寨中就只一群童子和几个冬烘先生,刚过饭时,学堂外的泥炉上还架了瓷瓮,其中剩着少许吃剩的麦饭。
能有剩余,表明无论先生还是学子已然饱腹。再一问,凡寨中之民无论老少、妇孺,口粮皆是足量发放。便是病的走不动路,既垦不得田,也剥不得麻的残废,一日也有半斤干麦。
这与红山下担不够土便没饭吃的丁壮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何如此?”
李显左右瞅了瞅,压低了声音“郎君称,青壮最难安生,不论吃的太饱,还是精力过甚,都会生事……”
达奚哭笑不得也就是李显,但凡换个人,都绝不会将李承志随意说过的一句话执行的这么彻底……
达奚失笑般的摇着头,又随意的转转便出寨,再次往东。
走过营寨尽头,便是偌大屯田。放眼望去,人影绰绰,不见尽头。除了一个“大”字,达奚再委实无法形容此间之景。
他徐徐一叹,悠声问道“此间宽广几何?”
“东西近二十里,南北约二十八里,可垦田二百万亩……”
“竟如此之大?”
达奚诧异道,“昨日国公还称西海无田可种,只得让百姓改耕为牧?”
“确实无田可种,但非无地可垦!举表是县,民不过千余户,常耕粮田还不到二十万亩,便是加上被前朝荒废之田,将将近两百万亩。
但郎君不愿横生枝节,靳令父亲(李松)弃荒县城左近、盐池以南之田,如此一来,所剩边五成都不到,还不足百万亩。便是一户只分五十亩,也只够两万户,还剩九万余户无田可耕……
但民以食为天,放牧也罢,入厂帮工也罢,终非长久之道。便是再难,也要开荒屯田……
若是有山截挡,移了便是,若是有谷阻隔,填平就是!只要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多费些时日,总能开出足够十余万民户活命的良田……”
李显竟能说出这么一番话?
达奚愣了愣,随即释然。
这番道理,应是李松或李承志讲给他的。
不过远没有李显说的这般艰难。
翻过合黎山便是一马平川,直抵浚稽山逾千里,皆为水草丰美之地。
只要能长出水草,就表明土质不差,自然也能种出粮食来。而最关键的是不缺水,有弱水横穿而过,便是从镇夷算起至居延湖,也有八百里之遥。
不说将河水引多远,只是在靠近两岸之处屯土,各垦十多二十里,这八百里长的河岸莫说养民十余万户,便是再翻个四五倍也能养的活。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费时日久。
这是真正的荒地,不似镇夷城左近的那些弃田原本就是熟地,晒养个一两年就能产粮。
过奚估计少则耕种五六年,多则七八年,才能称得上良田。
但李承志有没有这个耐心,在西海安心蜇伏五到八载,还是个未知数……
心中猜忖,达奚又靠近了些。
应了垦了许久,田垄齐整,沟渠便利。有半大童子往田中灌水,也有老农扶犁,在翻耕已然半开的地。随后就有妇人提着细布口袋,在往田中撒种。
达奚登时吃了一惊。
已然时近九月,且河西偏寒,再多再过一月就会下雪,除了冬麦,再种什么东西都只多收一把草。
但他再是不懂,麦种还是能认得出的。
初看似是粟米,便若细看,就会发现比粟米要小一些。而达奚辩了好一阵,也未认出是何物。
不好事事都请教李显,不然显的他这个上官太过无能。达奚便状似无意的起了身,又往前走去。
不远处应是前几日撒的种,地中已然长出了幼苗,看着颇为喜人。
“苜蓿?”
辩认了好一阵,达奚才不确定的问道。
倒不是他见多识广,而是奚康生附庸风雅,曾有一年清明时节入京,陪元恪游赏华林园,正值苜蓿开花,宛如金海。(唐以前紫花苜蓿尚未传入国中,皆为黄花苜蓿,所以又称金花菜)。
他当即便向元恪求了些种子,回华州后便种在了府中。偶尔兴致来了,还会带达奚操弄一番。一来二去,达奚自然就有了印像。
但他委实想不出,为何非要在荒地中种这种能看不能吃的东西?
“此物种来何用?”
“这可是好东西,不但牛、马喜食,人也能吃,很是肥嫩……”
李显吧嗒着嘴唇,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且能肥田……最多种过三年,便可换种粟、麦,亩产至少两石往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