眀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过光,大魏春,眀志,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皓月当空,清辉似水。
晨雾渐渐浓起,天地间变的朦朦胧胧,仿佛被罩了一层轻纱。
兵卒拆帐的拆帐,喂马的喂马,造饭的造饭,井然有序。
李承志掀开帐帘,一股凉意扑面而来,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冷战。
北地向来如此,特别是河西、西域等地,正午时热的沙子里能烫熟鸡蛋,黎明时,却哈一口气都能看的到白雾。
李承志紧了紧大氅,出了毡帐。
不远处,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像冻住了一样,正呆呆的望着天空。
天上能有什么好看的?
李承志下意识的抬起了头。
原来是起了月晕。
月亮像一只银盘,温润如玉,散发着淡淡的光辉。四周围着一道光环,五彩斑斓,像是一座圆型的虹桥。
怪不得这两个这般稀奇,跟两樽望夫石一样?
中原地区天气潮热,很少会看到月晕,所以会当成奇景。
北地却很常见。
李承志记得,前世的时候一到夏天,特别是收麦子的时候,这种现像尤其多,被称作毛月亮,那道圈又叫做风圈。
“将军!”
看到李承志,高文君担忧的说道:“月晕首,星不明,箕分,不利于客”
什么玩意?
李承志愣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高文君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连星相都算不上,至多也就是气候现象,绝对和什么主客、凶吉没一丁点的关系
李承志笑了笑:“放心,至多也就是刮场风”
说着他又一回头,给李亮交待道:“知会下去,午时可能有风,十之是东风,让士卒备好帷帽(围有轻纱,防止风沙入眼的斗笠)。”
“你还会看星相?”魏瑜好不诧异,“但为何会是东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李承志往天上一指,“高女士称‘月晕首,箕分’,指的便是晕环东边的那处缺口,因此会刮东风”
对比月晕,李承志更好奇,河西一年都不见得刮一场东风,竟让自己给撞上了?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听到这两句,高文君的心脏猛的一跳。
月晕也就罢了,但日晕在历朝历代中都有记载,均被视为大凶,是君王易位、臣下弑主之兆。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日晕)
荆轲刺秦王,燕太子见白虹贯日不彻,曰:刺秦不成矣
但到了少年将军口中,却只是夜晚会下雨的征兆?
高文君的眼睛越来越亮,连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将军不信星相命数?”
我信个鬼!
李承志不说话,只是笑了笑,转身就走。
他准备交待李睿,今日率斥候探路时,绝对不能走太远,更不能过于分散。不然万一风大,很可能失散。
李承志这一笑,分明就代表的是肯定的意思。不知为何,高文君觉的心脏好似被狠狠的攥了一把,像是擂鼓一样的跳了起来。
他不信命数?
他不信命数
“还未说完,你莫走啊?”魏瑜急的大叫,“为何你懂的这般多?”
李承志哪有时候给他解释,边走边冷笑道,“我懂的东西多了,要不要每样都给你教一教?”
不知为何,听到这句话时,魏瑜就跟冻住了一样,颊间升起了两抹红霞,不多时,一张小脸涨的就像一只大号的圆茄子。
李承志都走的没影了,她才反应过来,银牙咬的咯咯吱吱:“登徒子”
根本不用到午时。
天色刚一破晓,就刮起了东风。
风虽不大,但天却不是很睛。总感觉天上蒙着一层雾,连天色都看的不是很真。
魏瑜佩服的不要不要的,早将李承志无意中调戏了他一句的事情忘了个干净。
“姐姐,真的起风了唉,还真的是东风?”
“是啊,没想到呢”
高文君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句,心里浮现着乱七八糟的念头,连眼神都有些涣散。
他不止是不信命数,也并非不懂装懂
心里纷乱如麻,高文君星眸微转,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不远处的那道身影。
李睿正在向李承志禀报:“那郡尉称,自半月前,郡内时不时的就会有大股胡骑出没,都在百骑左右,且大多佩甲,一看便知是吐谷浑军,而非小部落的杂胡
有时,还会靠近郡城窥探据他推测,吐谷浑可能会大举攻城,所以想请我等多留几日”
李承志不由的冷笑了一声。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
昨日黄昏,那群郡兵抬着羊肉和酒来时,他就猜到可能是武威郡官遇到了麻烦,想请自己助他守境或守城。
但先不论自己着急赶路,早回泾州一日便能早一日心安,即便是从公处论,他也不可能留下来。
他是泾州的官,哪有替凉州守城的道理?
再说了,朝廷设立专门用来防范吐谷浑的鄯善镇(今青海乐都),抱罕镇(今甘肃临夏),离此也就四五百里,快马一日就到了,哪轮的着自己?
李承志冷声说道:“去回绝了,即刻起程!”
李睿应了一声,打马而去。
李亮却有些担心:“树敦城(吐谷浑都城)离此不远,说不定真有大股吐谷浑骑兵出没”
意思是那郡尉可能没说谎,也更说不定,他们行军途中就可能会遇到
李承志叹了一口气。
何止是不远?
郡城往南不足百里就是祁连山,翻过山就是青海湖。武威城离吐谷浑的都城,比离鄯善镇还要近。
再加河西的汉人越来越少,无主之地越来越多,就如张掖属国的杂胡一般,原本属魏境的祁连山北麓,早就成了吐谷浑的放马地,武威境内见到吐谷浑的牧民再正常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