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压力
雨城无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章 压力,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雨城无雪,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如北方地区,不识字的人可能会更多。</p>
明末来华的欧洲人曾记载了,中国的男孩普遍能够读写汉字,但这可能仅限于某些地区或阶层。</p>
朝鲜官员的见闻录也提到了江南人普遍读书,而江北不学者多的情况。建国前的文盲率达到80%,这也反映了明清时期识字率的一个大致情况。</p>
徐教授还提出,考虑到瀛洲当前的实力,未来的世界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给予我们压力,并且有效地促进我们的社会进步。</p>
尤其是将来实现了世界民族大融合,为了确保人类前进步伐不会停滞不前,孙教授认为最好是在自己的体系内部创造一个可控的对立面。这样既能把握今后文明的变革方向,又能激发社会的动力和活力。</p>
这种行为放在后世就叫做鲶鱼效应,按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了对比,人们才会知道自己到底过得好不好,有了伤害才会有改革和进步!</p>
其实这样的安排还有一个附带好处,那就是相当于多了一道润人防火墙。如果有个体或集团背叛了瀛洲或华夏的利益,他们可能会自认为理念不同的地方就是安全的。</p>
进而试图逃往另一个表面上对立的国家,却根本不会想到这其实是自投罗网。</p>
所以现在支持者只有寥寥几位学者,他们认为“一套班子两个制度”是一种既现实又有前瞻性的想法,结合基地的科技设施,能够帮助华夏快速从封建愚昧过渡到更加开放和进步的社会,同时确保这个过程的稳定可控。</p>
反对者就多了,他们认为这就像是看后视镜开车!两套完全不同制度可能还会因为未来的地域广阔而导致民众不合,继而引发更多矛盾与冲突,特别是不知情的‘本地人’,将来他们在这种割裂的世界环境里走到中上层,保不齐会引发一些变故。</p>
“领导,其实无论选择哪种制度,对于我和老李来说都一样。”</p>
“哦?”朱逢春有些诧异的看向他。</p>
赵刚脚下不停,一边慢慢踱步一边解释道:“尽管平时我们不说,但是我们都清楚,自己只是一个复制体。在提取记忆前,德胜同志给我们以及一些主要同志讲过课。”</p>
听到这儿朱逢春更好奇了,不过并没有开口打断他,只听赵刚继续道:“他老人家有个预测,我们在域外要打的仗,也许会是三战、四战。可能需要我们从世界的废墟中把中国人民重新扶起来,那个时候一切都要以发展为主,更要以指挥官为主,因为我们必须要团结。”</p>
“我们需要团结你,团结新的世界!”这时他停下脚步,眼神无比真诚:“这就是我刚才要提复制人身份的原因,我们的根已经不在原来的世界,而是在基地,在你这里。</p>
德胜同志说,我们在解放自己的世界时,受到外界朋友全心全意的帮助。现在轮到我们帮助他们,我们也要一心一意。他们不给我们加规矩、提条件,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条条框框强加到别人身上。”</p>
朱逢春一时间怔在那里,耳朵仍在听着赵刚的声音,心里却犹如翻江倒海。</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