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无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2章 盟誓,汉末之常山赵子龙,奕无疆,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扬还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样子,他出身边郡,又是武人,与这些名人,没有任何交集,排在倒数第三,并不意外。</p>
“第十七镇:声如巨钟,丰姿英伟,右北平太守公孙瓒!”</p>
“哼!”</p>
公孙瓒冷哼一声,他居然被排倒数第二,若不是有曹操兜底,他就是倒数第一,这对他来说是耻辱。</p>
“第十八镇:急公好义,英雄气概,奋武将军曹操!”</p>
闻声,曹操细眼一眯,挺直矮壮的身躯,踏上阶梯。</p>
高台上,十八镇诸侯以排序,各自落座;宣读誓书的藏洪,高喝道:“歃血盟誓!”</p>
语落,高台之下,早就准备好的力士,举着一个大缸,奔上高台。</p>
力士举缸于顶,单膝跪在蔡邕面前;蔡邕拔出腰间配剑,左手手心握住剑刃,右手一拉剑柄,剑刃割破左手手心,丝丝鲜血滴入大缸中,缸中烈酒染红。</p>
接着,力士举缸于众诸侯面前,每一路诸侯同蔡邕一样,拔剑割破手心,注血于大缸中。</p>
待完成这一步,缸中烈酒呈现妖艳的殷红。</p>
这时,又有甲士于高台上堆砌十八个大碗,力士将缸中血酒,倒入大碗。</p>
十八镇诸侯,在蔡邕的带领下,端起血酒,面向台下无边无际的联军。</p>
主持盟誓的藏洪,慷慨激昂道:“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p>
臧洪辞气慷慨激昂,十八镇诸侯齐齐举碗,将血酒一饮而尽!</p>
继而,十八镇诸侯摔碗大喝道:“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p>
“万胜!”</p>
盟誓已成,联军将士无不振奋,山呼海啸般地呐喊着“万胜”。</p>
盟誓已成,十八镇诸侯,再次落座高台。</p>
曹操对众诸侯当先道:“盟誓已成,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较之!”</p>
在酸枣这段时间,曹操已隐隐发觉众诸侯心怀各异;特别是袁术,仗着自己实力雄厚,尾巴都要翘上天了。</p>
曹操现在当众提出,就是告诉大家,我们都发了毒誓,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共除国贼,以安社稷。</p>
蔡邕闻言,非常赞同,道:“邕蒙诸君信赖,添为盟主;然,国有常刑,军有军纪,有功必赏,有过必纠,各宜遵守,勿要违犯!”</p>
十七镇诸侯闻言,纷纷躬身作揖道:“谨遵盟主令!”</p>
“后将军袁术听令!”蔡邕儒雅而威严,大喝一声。</p>
“末将在!”</p>
袁术神色一喜,起身至中间,躬身应道。</p>
“擢汝为联军副盟主,督京南战事!”蔡邕肃穆道。</p>
在三天前,选蔡邕为盟主后,众诸侯便开始商讨伐董战略,最终定下进攻雒阳京南、京东两个方位。</p>
京南,即雒阳南部广成关、轘辕关一带。</p>
而京东,则是雒阳东面,荥阳、成皋一带。</p>
总督京南战事,袁术喜不自禁,高声应命。</p>
“颖川太守李旻,长沙太守孙坚、上党太守张扬,广陵太守张超!”</p>
蔡邕接连唤出四镇诸侯,道:“汝四镇,协同副盟主进攻京南,望诸君尽心尽力,共戮国贼!”</p>
“诺!”</p>
四镇诸侯躬身应命。四人在袁术的带领下,快速奔下高台。</p>
这四镇诸侯,兵力加起来有五万,再加上个人兵力最多的袁术,总兵力达十万,可谓实力雄厚。</p>
“其余诸君,随吾兵进荥阳!”</p>
蔡邕拔剑出鞘,高声大喝。</p>
“诺!”</p>
剩下十二镇诸侯齐齐大喝。</p>
军令一下,二十五万联军动了起来。</p>
不久后,袁术领十万大军,向西南方向行进,目的地是南阳郡鲁阳。</p>
袁术将以鲁阳为据点,向京南重镇梁县发起进攻。</p>
蔡邕之所以命袁术担任副盟主,并负责进攻京南,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南阳郡北部与京南接壤,如今南阳也在袁术手中,由袁术向京南发起进攻,后勤各方面都有保障。</p>
再则,袁术实力够雄厚,以袁氏的威望,足以节制另外四镇诸侯。</p>
所以,袁术是最适合负责进攻京南的。</p>
很多人肯定会想到一个问题,袁术从数百里外的南阳,带着五万大军来酸枣会盟,盟誓结束,又带着人回南阳,不是多此一举吗?</p>
这么做看似劳师动众,实则不然,袁术是什么人?最喜欢显摆的人!能够到众诸侯面前显摆一番,对他来说,比打了胜仗还爽!</p>
当然,这也是袁术变相的炫耀实力。</p>
十万联军跟着意气风发的袁术离去,酸枣城外,还有十五万联军,蔡邕留下陈留太守张邈领一万本部固守后方,以及负责粮草供给。</p>
盟主蔡邕则亲率十四万联军,浩浩荡荡向西面原武城进发……</p>
原武县在河南尹东北角,北濒黄河,东邻酸枣;原武县令一见延绵无尽的关东联军杀来,马上开城投降。</p>
原武望风而降,蔡邕与众诸侯并不打算继续西进,因为他们得到消息,吕布领两万并州军去了中牟…..</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