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才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章 杨庄主求助枫叶庄(上),兵王令武龙,无才浪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余镇有三句俗语:“余镇的白菜——满心;余镇白茄子——肉香;余镇白黄瓜——脆甜!”这些话,既是对余镇“三白蔬菜”品质的肯定,又是对当地民众优秀品德的赞誉。</p>
“不过,这也只能说明余镇的蔬菜好吃,广大百姓喜欢吃,并没有什么‘传奇’色彩呀!”令武龙听到这儿,感觉师叔讲的这些内容,与“传奇”无关,不由得脱口问道。</p>
“这些是与‘传奇’无关,可这‘三白蔬菜’的来源,就与‘传奇’有关了。”杨柳岸边知道师侄令武龙心里怀有疑惑,接着继续缓缓说道:“据说,余镇‘三白’蔬菜的种子,来自于蓬莱仙境……”</p>
“噢!这倒有意思,种子来自蓬莱仙境?这又是从何说起呀!”听师叔杨柳岸边说余镇“三白蔬菜”种子来自蓬莱仙境,令武龙不禁又是脱口问道。</p>
“相传,明末清初,楚地南涝北旱,百姓日子艰难。某日,余镇一对余姓夫妇在乡间卖菜。晌午时分,摊前来了几个破衣烂衫、年老体衰,自称是沔阳逃水荒过来的乞讨者。这对余姓夫妇一向乐善好施,他们将那几个乞丐请进草棚安坐。尽管,当时因为数月无雨,所有庄稼将近干枯,颗粒无收,缸底仅剩两升留着应急之需的碎米。可为了那些乞丐不至于,因为一饭之饥,饿死街头,他们夫妇还是拿出大半,为乞丐们炒菜煮粥,盛情招待。他们自己却躲在厨房里,啃焯水的老菜叶子和菜帮子。”杨柳岸边接着继续缓缓道来:“乞丐们吃罢饭,一个个都是点头微笑,满脸的欣慰。临走的时候,其中一位年老的乞丐,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简陋的布包,递到那对余姓夫妇面前,对那对余姓夫妇轻轻说道:“掌柜的,你们真是菩萨心肠,请我们吃白米粥,自己却吃菜叶子,啃菜帮子。我们无以为谢,这个布包就送给你们吧!”余姓夫妇俩心里纳闷:“我们一直躲在在厨房里,并没有出去,他们几个也没有人进厨房,他们又是如何知道我们吃的什么?”因为心里疑惑,余姓夫妇俩坚辞不受,说道:“天下穷人是一家,这包里不管是针头线脑,还是金银财宝,我们都不能要!”老乞丐见余姓夫妇不受,急忙解释道:“二位不必客气,这布包里,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你们一定要收下,这只是我们的一片心意,你们要是不受,那我们只有继续乞讨,将乞讨所得,还你们一饭之恩!”不待余姓夫妇俩继续推辞,乞丐们却已步出草棚,转眼间不知所踪。余姓夫妇俩不由大惊,情不自禁地打开布包一看,里面竟然是三包蔬菜种子,名为‘蓬莱仙种’。 夫妻俩顿知,这是仙人恩赐他们优质蔬菜种子。于是,他们赶紧下跪,对天膜拜。</p>
次年,风调雨顺,余姓夫妇俩按季节播种。仲春初夏,藤蔓上结出了香喷喷、脆生生的白皮黄瓜;枝丫上挂满了白晃晃、胖乎乎的白皮茄子;深秋隆冬,田地里又长出了圆墩墩、水灵灵的大白菜。乡邻们都是赞不绝口,说这些蔬菜:‘见之清爽,闻之清香,食之脆甜,品之余味绵长’。于是,乡邻们纷纷前来讨教。余姓夫妇认为,这是上天所赐,他们不能自私,据为己有。便把这些种子和种植技术倾囊相授给乡邻们。就这样,‘三白’蔬菜便在余镇慢慢传开,直至家喻户晓。</p>
后来,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路过应县地界。因长途跋涉,劳累过度,食欲不振,随行大员惶恐不安,着应县县令进献美食。正好,县令之妻厨艺高超,用余镇大白菜做出了一道鲜美可口的菜肴。乾隆大帝见之大喜,食之拍案叫绝。龙颜大悦之时传旨:‘免应县三年赋税,纳此物为贡品’。从此,余镇‘三白’名扬天下。”</p>
“啊!这还真是‘传奇!’”听到这儿,令武龙不禁又是脱口而出。</p>
“这还不算,毕竟这是历史!”杨柳岸边依旧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云淡风轻的继续说道:“ 2018年4月27日,华夏和天竺两国领导人在中江东湖宾馆会面。也许是余镇“三白”的名气太大,抑或是史书上早有记载,接待单位半夜急电,调余镇‘三白’蔬菜中的‘二白(白黄瓜、白茄子)’进省城。风闻,次日傍晚,两国领导人在东湖边散步,华夏领导人问及北湖印象,天竺领导人脱口而出:‘时蔬之趣,令我终生难忘!’至此,余镇‘三白’蔬菜,由寻常百姓的农家小院,步入了国宾宴会的大雅之堂。</p>
如今,余镇‘三白’蔬菜,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余镇的金字招牌,也是余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2004年被国家权威机构授予‘绿色食品’证书,并注册‘余镇牌’商标。2020年在该镇墩子村碑基塆,建‘三白演绎’文化广场;2022年在墩子村赖家畈和古城村古城畈,建立省级蔬菜种植示范基地。</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