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市井生活
老姜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市井生活,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老姜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拥有年轻的体魄真是好处多多。不管白天多么疲倦,只要晚上好好睡一觉,第二天醒来就能精神抖擞。齐凌现在深有感触。</p>
昨天下午,他累得半死赶路;晚上又被硬拉着出去喝酒直到深夜。但今天早上,他一点疲惫感都没有,甚至连黑眼圈和黑唇色在铜镜里都淡化了不少。</p>
既然身体和精神都恢复了,就应该做正事了。他在专为官员准备的馆驿享用完早餐,把自己从头到脚打理整齐。齐凌拿着拜帖,悠哉游哉地步行向县衙走去。</p>
县令张威叫他去的目的,不用多想,齐凌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肯定与前几天晚上粮草库失火有关。那些粮食和马料是朝廷为了防止夏州李继迁再次叛乱,特别命令永安军路转运司准备的军需物资。现在突然被大火烧成灰烬,从节度使、转运使、提刑、安抚使,到县令、县丞,这两天肯定都急得焦头烂额。</p>
然而,齐凌并不感到紧张。首先,粮草库属于转运司,而巡检所属于巡检司,两者互不干涉。巡检司的官员再怎么有权,也管不到转运司的头上。其次,他的官职是九品,而已故的粮草库司仓刘大人是正八品。理论上,平时只有刘大人可以命令他,他没有权利对刘大人指手画脚。如果刘司仓生前没有派人请他,他连粮草库的门都进不去,更别提分赃的事了。</p>
再者,永兴军路转运司的定安粮草库距离金牛寨足足有三十七里,大部分还是山路。粮草库失火,齐凌能带手下兄弟赶过去救援,已是难能可贵。在这个时代,没有直升机,也没有摩托车,没人有资格责怪他来得太晚!</p>
此外,永兴军路转运司的定安粮草库距离县城比到金牛寨还要近十几里。那天晚上,直到暴雨倾盆,只有齐凌一个人带队救火,安定县的县令、县尉、主簿连影子都没见到。</p>
再再者... ...</p>
总的来说,齐凌觉得粮草库着火这事跟他没什么关联,也不想牵扯进去。自从穿越以来,他尽力适应这个环境,但始终无法真正把自己当成一个宋朝人。他喜欢做官的感觉,但对大宋和赵家并无忠诚可言。他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更像是大宋这个“公司”的员工,而非臣民。作为员工,他不可能为了公司利益去冒生命危险。</p>
前天晚上偶然发现的秘密,齐凌打算保密,坚决不会主动告诉任何人。这种置身事外加上打工者的心态让齐凌感到很轻松。即使县衙的门卫告诉他,张县令上午有急事,让他午后未时再来,他也没有太在意。</p>
毕竟人总有情绪,他昨天因为旅途劳累,进城后没第一时间去县衙拜访,张县令肯定有些不满。有了不满,今天不让进门也是正常的。反正他来县城就是走个过场,县令也别指望能从他那儿得到有用的信息。他也不会给县令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既然只是走过场,上午去还是下午去都差不多。</p>
难得有机会进城,上午不用见县令,正好可以四处逛逛,顺便见识见识二十一世纪已成传说的宋朝市井生活。想到这里,齐凌的步伐更加轻快。对于张帆口中不满的“过午不候”,他完全当作耳边风(注:过午不候,古代过了中午,除非很亲近或紧急事务,否则拜访别人是不礼貌的。反过来,让人下午再来也显得不尊重)。</p>
金牛寨到县城大约七十里,路况也不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距离开车很快就能到达,但在十一世纪,骑马要走近两个小时。因此,齐凌上次被迫进城为李师兄送行已是三个月前的事了,那次因为匆忙,他也没顾上看风景。这次时间充裕,他对大宋的适应程度也远超三个月前。所以,沿着主要道路一路逛下来,确实增长了不少见识。</p>
与他前世熟悉的城市景象不同,宋朝的许多街道并不互相连通。大多数半封闭的小巷最终会连接到一条南北向的小主路。这些小主路又像肋骨一样与贯穿县城东西的主要街道相连。主街靠近北边中央的位置就是县衙,这样就突显了县衙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从县衙出发,骑马到县城任何一个巷子都不超过半个时辰,按齐凌上辈子的时间计算,大约八分钟。</p>
当然,除了齐凌这个无所事事的人,平时也没别的官员或老百姓会关心从县政府到最远的巷子要走多久。</p>
县城里的大部分官员和居民,平时只关心三个地方:县政府、东市和西市。</p>
县政府就不用详细描述了,那是齐凌每次进城必去的地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p>
东市和西市,他今天却很少涉足。难得有空闲时间,正好可以好好逛逛。</p>
这两个与县政府共同支撑起县城重要地位的地方,其实只是沿用了唐朝的叫法。在现在的大宋,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严格。</p>
东市沿着主街道延伸,一直到达县政府。西市的范围大致相同。</p>
人们习惯去东市买衣服、首饰、家具和书籍等贵重物品,像牡丹阁这样的消费娱乐场所也坐落在东市附近。而西市则售卖柴米油盐,还有牲口和农具。</p>
偶尔有几个首饰或化妆品店铺,但都是制作粗糙的低价商品,只针对囊中羞涩的市民,绝不会有富贵人家的小姐带着丫鬟光顾。</p>
至于吃饭的地方,东市和西市都有。不过,除了少数几家小得像巴掌大的汤馆,大多数餐馆此时还没开门营业。大概是因为当地人习惯每天的第一顿饭——早餐,在家里享用。而第二顿称为“餔食”的午餐,通常在下午的申时左右,不会太早。</p>
只有宴请客人或同事聚会等社交活动,才会有人在正午时分跑到餐馆点菜喝酒。而以安定县的规模,这类社交活动注定不会太多。</p>
当然,像牡丹阁那样的高档消费场所,即使在凌晨也能提供各种餐食和服务。但前提是要预订,并且预订者在当地有一定地位或财富。齐凌昨晚刚在牡丹阁大快朵颐,短时间内没兴趣再去。</p>
他在街上悠闲地逛来逛去,直到中午觉得有点无聊,便随意挑了一家干净明亮的餐馆走进去,点了些饭菜填饱肚子。有张帆、王武等小吏跟着,他不用担心尝不到本地的特色美食。</p>
因此,这提前了两个时辰的“餔食”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喝足茶,时间也到了下午。</p>
齐凌起身吩咐店员结账。没想到,餐馆老板竟然堆着笑脸,亲自走到他的桌前。</p>
“巡查使大人,这顿饭合您的胃口吗?之前小的老头亲自下厨,就怕厨师火候掌握不好,砸了我们店的招牌。”因为整个大厅里只有齐凌一桌客人,老板也不怕被抱怨厚此薄彼,直接开始自我推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