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时代带来的味觉享受
一只胖胖的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章 时代带来的味觉享受,四合院:60年代一厨子,一只胖胖的猪,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后,再勾芡,这“文思豆腐”就算是出锅了。</p>
“您请用。”曹魏拿了一个碗,装好之后,放在了台面上。</p>
刘秀兰看了他一眼,说了一句“你忙你的吧”就端到一边,坐在凳子上,拿起调羹,舀起一勺,送进嘴里。入嘴的一刹那,她的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气息明显厚重了一分。</p>
鲜,极致的鲜。</p>
她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文思豆腐”,可为什么,这“文思豆腐”吃起来,比起正版的还要好喝,一口鲜,就足够概括“文思豆腐”的所有闪光点,淮扬菜,就是在食材本身的味道上做基础,可以说,淮扬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突出一口鲜。</p>
所谓臭到极致就是香,香到极致就是臭。所谓的鲜,那也是有讲究的,不可鲜过头,那就生,也不可浓过头,那就是腻。</p>
一口接着一口,她没有感觉到丝毫的腻,而是感觉整个人置身于森林之中,那种和大自然面对面的感觉让她感到迷醉。</p>
她还想再舀起一勺,可却听到了勺子和碗碰撞的声音,低头一看,一碗“文思豆腐”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被她喝完了。她的脸微微有些发烫,看了曹魏一眼,发现曹魏正在努力地干活,压根没心思看她一眼,这才放下心来。但是,她的心里又多了一个疑惑。</p>
他是怎么做到的。</p>
吴师傅做淮扬菜做了一辈子,她也吃了不少次,但似乎,并没有曹魏这随手做出来的要好吃。</p>
事实上,也就是刘秀兰赶上了。</p>
这“文思豆腐”,有一半的功夫是在刀工上,曹魏最近刚好刀工有了不小的进展,做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至于另外的一半,其实归功于后世的厨艺。</p>
后世的厨艺,相比较6070年代的技艺,那进步的不是一点两点,很多经典菜式都有了些许上的改变,一方面是调味料丰富了,另外一方面是厨子们愿意交流了,尽管还是有一部分敝帚自珍,但大多数菜谱,但凡你愿意上网找,一个土豆丝,都能找到十几种制作的法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口味。</p>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厨子来说,是不可想象的。</p>
曹魏不知道的是,当他志得意满地做出那道“文思豆腐”的时候,他师傅刘三刀,并不是嘚瑟,而是害怕,偷学,放在这个时代,那是重罪,需要挖眼剁手的。还好,后来吴师傅尝了一口就说这并不是他那一脉的做法才成了刘三刀嘚瑟的根源。</p>
但其实大多数人都以为,曹魏的这道“文思豆腐”应该是他故去的父亲流传下来的。</p>
吴师傅自己都说了,曹魏的这一道菜,已经把“鲜”发挥到了极致,就是刀工还差点意思。他一个老前辈,也不好意思跟后辈打探配料,只能闷头自己研究。也就因为这道菜,曹魏年纪轻轻地,就入了丰泽园掌柜的眼,到了后来,还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能上灶。</p>
里面的道道,这货是一点儿都不知道。</p>
这就是后世人和这个时代人的思维差异,若是曹魏知道了,一个配方,给就给了。可吴师傅做不出这种事情来。</p>
刘秀兰深呼出了一口气,站起身,放下碗筷,转身就出去了,并没有打扰曹魏,时间也快到了,自家丈夫,也应该到家了,接下来,就该她出场了,没心思继续寻思这一碗“文思豆腐”了。</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