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远去
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 远去,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再使人去叫。"</p>
朱允炆拼命挤眼睛,过了好久,朱允熥才到了文华殿。</p>
朱元璋问道:"你去哪了?"</p>
朱允熥自然不敢说去送蓝玉了,撒谎道:"昨晚背书太迟,睡过头了。"</p>
朱元璋嘴角笑了笑,说道:"小孩子家家的,哪有那么多觉要睡?你是存心偷懒,该打!咱像你这么大时,犁地,养羊,放牛,什么活不干?"</p>
朱允熥讨好地笑:"爷爷饶过,孙儿知错了。"</p>
朱元璋教训道:"咱们老朱家不养闲人。你们的爹身体不好,你们帮忙干点活。"</p>
朱允熥:"我也不会呀?"</p>
"不会不能学吗?"</p>
朱元璋絮絮叨叨讲了一大篇,朱允熥也只听了个大概。</p>
文华殿的事务繁重至极,没几个人受得住。</p>
这都是朱元璋事必躬亲,不愿放权的结果。</p>
开国之初,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奏章,都是先交到中书省,由左丞、右丞、左丞相、右丞相择其要者,优先呈送。</p>
朱元璋一一批复后,再发往中书省。</p>
中书省再讨论是否合宜,认为合宜的,发往相关部院或地方,反之则批注意见,再发往文华殿,由朱元璋裁决。</p>
因为奏章实在太多,中书省认定为不重要的奏章,甚至经年累月都不能送到朱元璋的案头。</p>
丨朱元璋偶然得知这种情况后,勃然大怒,认为中书省这是在扣留奏章。</p>
中书省则辩解说,中书省每天收到的奏章少则四五百封,多则一千二三百封,有些的确事关重大,但有些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中书省不加甄别筛选就送到御前,那是一种懒惰和不负责任的行为。</p>
朱元璋根本听不进去这套说辞,胡惟庸案后,废了中书省,设立了通政使司,所有奏章一律送往通政司,然后再由通政司送到文华殿御览御批。</p>
通政司和中书省相比,啥也不是,相当于个门卫室。</p>
所有的重担都落到朱标肩上。</p>
为了看完这些奏折,朱标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累得精疲力竭,身体每况愈下,不是上了火,就是受了风寒,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p>
最要命的是,朱标并非啥都懂。</p>
比如边事,比如水利,比如财税,比如盐铁、茶马,都是专业性极强的,做决策并非拍拍脑门就行了,得有智囊团。</p>
朱元璋御下太严,动辄滥杀,部院和地方官员本着少说少错的原则,在奉章里只请示,不提供任何参考意见。</p>
朱标病了两三月,无人处理的奏章堆积如山。</p>
以朱标的身体状况,想要全部看完,大概又得死一回。</p>
朱元璋分派朱允熥帮忙整理奏章,各部各省分门别类码放整齐,方便朱标翻阅。</p>
朱允熥故意将来自云南的奏章码在朱标够不着的角落。</p>
看着老爹夜以继日地拼奏章,真怕他又病倒了,可是却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p>
朱元璋向沐英传去旨意,命他带三万五千兵,火速奔赴四川,一举平定月鲁帖木儿之乱。</p>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初八日,云南黔国公府派人到了南京,报告沐家于六月十三日收到朝廷圣旨,但沐英已于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十九日病逝了,随即向朝廷上了奏章,问朝廷为什么没有批复。</p>
沐英竟然死了,朱元璋惊得目瞪口呆,不禁流下泪来,责问朱标:"你连沐晟报丧的奉章也没看到吗?"</p>
"积存的奏章太多,也不知道哪个要紧。这段时间主要关注延绥和宣大一带。"</p>
"明知道要派沐英平叛,云南的奏章为什么一封也没拆?"</p>
朱标十分委屈,"我哪能料到沐英……"</p>
朱元璋:"兵贵神速,耽误了这么久,月鲁帖木儿肯定势大了!如何是好?"</p>
果然才过了两天,蜀王府和四川三司先后派人到京,报告黔国公己死,根本没有赴任,四川无人领兵,月鲁帖木儿攻州克县,情况十分危急。</p>
朱元璋火了,命傅友德挂帅。</p>
朱标道:"颖国公腿摔折了,走不动了。"</p>
朱元璋吼道:"那就抬过去!"</p>
朱标:"命傅友德立即赴川,为稳妥起见,火速派人到岷州,命蓝玉赶往四川,谁先抵达四川谁领兵。"</p>
朱元璋恼着脸不说话,算是默认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