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小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九章君子之交,老者赠决,我有一个剑仙娘子,阳小戎,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戎将青君拉到身后,面向陶渊然。
亭内的这个带南华巾的熟悉老者,刚刚与青君说的那些话,何尝又不是说与他听的。
刚刚青君她们是背对赵戎,认真倾听。
一时半会没有发现他。
而陶渊然却是面朝向赵戎方向的。
虽然赵戎站的有些远。
但是随着他渐渐听到陶渊然说出某些类似于‘礼者,乱之首也’的刻意严厉话语后。
赵戎就已经心中确定了,陶渊然已经看见了他。
不过赵戎还是沉默的听了会儿。
因为他想知道,这方世界的道家,究竟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
百家争鸣的中心,稷下学宫,道家学派目前的主流学说到底是什么。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关于这一点,因为望阙洲离的很远,消息不敏。
不过赵戎很快便渐渐摸清楚了情况,特别是当陶渊然那番‘圣人与大盗’的言论一出。
至于亭内老人之前说的那些批判儒生的话,若是说给他听的,那么似乎还有一层用意……
亭外空地上,赵戎突然行了一礼,笑道:“在下赵子瑜。”
陶渊然也笑了,起身,与半年前的那日一样,朝眼前这个年轻儒生,行了一个稷下学宫的庄重古礼。
“在下陶渊然。”
只是下一秒,赵戎似笑非笑,“陶道友刚刚说‘礼’是祸乱之源,为何现在又一板一眼的行如此古朴之礼?岂不也是被束缚了?”
陶渊然表情洽淡。
“赵小道友当真不知?此礼,是在稷下学宫与认可的道友相见时,可有可无的古礼。”
“老夫执礼,是随性所欲,无人约束,顺乎自然也。而汝儒家是强制世人,不管何时何地,都要按规矩执礼,这是施加于天下人,老夫当然不同意。”
赵戎点头,“陶道友风采依旧,还是那般能说会道,言语犀利。”
陶渊然:“小道友也一样,还是这么锐气逼人。”
赵戎摆了摆手,转而道:
“不敢当,只是陶道友刚刚与我娘子说的那些话,其中有些不妥之处。”
“那场‘有为无为’之辩中,我因为是执无为的观点,所以道友刚刚复述的无为无不为的话语,我确实说过。”
他停顿了下,微微合眼道:
“可是后面所谓圣人与大盗关系的言论,赵某并未说过一字的,后来的都是陶道友的言论,嗯,这点还是讲清楚为好,勿要引发了误会。”
赵戎看了看周围空地上的府生们,强调了一番。
他现在是林麓书院的儒生,在关于“道争”一事上,不说具体看法如何,至少也得态度明确,屁股不歪。
赵戎不知道陶渊然是有心还是无心,但是他目前正得罪了某个更年期还未婚嫁的古板女子。
言行需要谨慎,防止流言,三人成虎。
陶渊然安之若素,颔首。
“陶道友,终南一别,没想到这么快就见面了。”
陶渊然点头道:“小道友现在在林麓书院读书?师从何人?”
赵戎随口答道:“还在墨池学馆读书,尚未入书院先生们的师门。”
陶渊然一笑,抚须不语。
赵戎也没多想,拱手,“阁下还在授业,在下冒昧打扰了,告辞。”
他转身朝青君和芊儿叮嘱一句,“你们先坐下,有什么问题等会儿私下再说。我去外面等你们。”
赵戎拍了拍袖子,对周围的府生们洒然一笑,欲走。
陶渊然见状,挑眉,抬手劝住。
“小道友请留步,这逍遥府的课,老夫不急,改日再上即可。你…你刚刚说‘朴难归矣’?可是有何高见。”
赵戎摆手,“哪里有什么高见,只是随口一说,阁下不要放在心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阁下继续,诸位府生们还在等待。”
陶渊然没有去看空地上的府生们。
老者手上的流珠停住,他摇了摇头:
“今日的课,该讲的已经都讲了,接下来,他们自己回去思索琢磨即可。”
“话说,赵小道友似乎对‘圣人和大盗’有些不一样的看法,不知可否赐教?要不咱们再来一次清谈,上次老夫心顾老祖之事,和小道友谈的并不尽兴。”
府生们:“…………”
柳空依银牙轻咬,看着被陶先生再三挽留的赵戎,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某一刻,似乎感受到了某个小丫头危险的目光。
她转头,朝向赵芊儿,嫣然一笑。
赵芊儿眯眼,突然瞥了眼旁边的小姐,只见赵灵妃并未去看柳空依,而是目光温柔的看着戎儿哥的背影。
小丫头表情忽收,眼神平静的移开,不再看柳空依。
后者轻笑点头,也若无其事的移开目光。
二女之间,瞬息的交锋,无人看见。
此刻,赵戎觉得,在娘子与清谈之间每多犹豫一秒,都是对智力缺陷的多一分证明。
他想都没想的说:
“圣人与大盗,是阁下这样的智者、大修士们思考的事情,在下才疏学浅,不敢置喙。”
赵戎旋即凝眉,又道:
“反而是陶道友,在下初见时本以为是超然世外,欲洁其身的道门隐者,践行着贵派的清净无为。”
“但是如今看来,阁下担任太清四府的道学先生,积极宣扬着贵派主张,难道不是也在做‘有为’之事?”
亭内老者沉默了会儿,目露追思。
“让小道友见笑了。其实曾经,老夫除了代表楼观道派,在稷下学宫争论以外,很少‘说话’,与人争论。”
“哪怕是年轻那会儿,成为君子的最风光时刻,老夫也是泰然自若,悠悠出世。”
“这些年来,面对这纷争世道,面对这风云变幻的山上大势,老夫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的,看见周遭有同门或道友入世,也嘲笑过他们把光阴错付。”
“但是,随着老夫岁数渐大,发须渐白,虽是一直做着方外之士,悠然自在,可是这肩头,却也不怎么的,觉得有些重了起来。”
“左想右想,扪心自问,老夫虽逍遥自在了大半辈子,可是……天下却还有太多人不自在,或困惑,或愚钝,或被误导,困在这片俗世泥潭里。”
“看来老夫道行还是不够,无法像本派先贤前辈们那样,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达到那种无己,无功,无名之境。”
这时,陶渊然转头环视四周。
老者的目光从空地上盘坐的府生们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赵戎专注倾听的脸庞上。
“沉默了大半辈子,想了想,有些话,还是要与这世道说一说,特别是说与你们这些年轻人听,因为就是你们这年轻人,决定玄黄修真界未来的走势,世道的好坏。”
“道派里的那些前辈们不在意,孤身避世,可是老夫在意起来了,不想再沉默了,有责任要与你们这些年轻后辈们指一指路。”
陶渊然低头,拍了拍袖子,声音平淡,“这就是肩头压着的担子,不能让你们被其他诸子们的错误学说误导了,特别是做多错多的儒家!”
老者缓缓抬头,目视众人:
“此番出来,老夫并不是要像儒生那样做个缝补匠,给世道缝缝补补,给你们定条条框框,不去做这些徒然无功之事。只是不想再沉默下去了,便接了这个太清府道学先生的职位,把这些年来,压在心里的话,和你们好好说一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