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乌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章 魅狐,樊不多奇闻怪谈,南瓜乌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位女子从庭院中摘下一株萱草,陷入了沉思,接着吟诵了一首诗:“彼人视我为忘忧,我看自身如腐草。惟有青山白云间,方能舒展我胸怀。”</p>

诗吟罢,女子面色略显凄然,转身看到藏在帘后的孙恪,惊愕之余又有些羞涩,便匆匆回房,吩咐丫鬟去问:“你是何人,为何在此?”</p>

孙恪坦诚相告,说自己是暂居于此的游学士,因不小心闯入,深感歉意,并希望丫鬟能向那位小姐解释。</p>

丫鬟如实禀报后,女子回复:“小女子容貌平凡,又未曾刻意打扮,公子久窥帘帷之下,想必已看得真切,我怎敢回避呢?劳烦公子暂至内厅稍候,我会略施妆容后再来相见。”</p>

孙恪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满心欢喜,忍不住问丫鬟:“这位小姐是谁家的千金?”</p>

丫鬟答道:“她原是已故袁长官的女儿,幼年丧父,如今并无亲朋眷属,只与我们几个丫鬟在这大宅中生活。小姐还未婚嫁,正待出售自己。”</p>

过了一会儿,女子重新出现在孙恪面前,装扮后更是美艳动人,她吩咐丫鬟送上茶果,对孙恪说:“公子既然没有住所,不妨将行李搬至此厅院中暂住。”</p>

她指着丫鬟对孙恪说:“如有任何需求,只管告诉她们即可。”</p>

孙恪受此厚待,既感激又惊喜。毕竟他还未成婚,又遇上了这样美艳出众的女子,于是主动请媒人提亲,女子也欣然接受,二人就此结为夫妻。袁家富有,金银财宝堆积如山,而孙恪长期贫穷,突然间锦衣豪车,穿戴华丽,引来了亲朋好友的猜疑和惊讶。他们纷纷来找孙恪询问缘由,但孙恪总是含糊其辞,不予正面回应。随着财富的增加,孙恪开始傲慢自大,不再追求功名,而是整日与权贵交往,饮酒作乐,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就这样过了三四年,孙恪一直留在洛阳城中。</p>

某日,孙恪偶遇了他的表兄——隐士张闲云。孙恪热情邀请道:“咱们好久不见了,我很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与你秉烛夜谈,不知你是否愿意带些铺盖,来我家小住一晚?”</p>

张闲云应约而至。深夜将至,两人准备就寝时,张闲云握着孙恪的手,低声说:“兄弟,我曾在道门习得一些法术,刚才看你脸色,发现妖气颇重,不知这段时间你是不是碰上了什么特别的事情?不论大小,务必要告诉我,否则恐有祸事临头。”</p>

孙恪却回答:“我并没有遇到什么异常的事情。”</p>

张闲云又道:“人靠阳气滋养,妖怪则吸食阴气。如果阳气被阴气压倒,人的生命力就会衰退,反之,阴气被阳气克制,人则健康长寿。鬼怪无形,全阴之体,仙人无影,全阳之身。人体阴阳平衡与否,魂魄是否协调,都能通过气色反映出来。刚才我看你的面色,阴气侵蚀阳位,邪气影响正腑,精气消耗严重,精神日益萎靡,体内津液流失,根基动摇,甚至骨肉都将化为尘土,面色不再红润,一定是被某种怪异力量侵蚀,为何还不坦诚说出真相呢?”</p>

孙恪听后恍然大悟,便将娶袁氏为妻的经历和盘托出。张闲云听罢大惊:“原来如此,这可怎么办?”</p>

孙恪担忧地说:“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真不知道有何异样。”</p>

张闲云指出:“袁家怎会无缘无故在全国没有亲朋故旧?再加上袁氏聪慧多才,这就更让人觉得可疑了。”</p>

他接着严肃地对孙恪说:“大丈夫首先要能为人,才能为鬼神。古人云,‘妖异源于人事,若人心无愧,则妖魔不生。’现在你身体受到损害,反而顾虑与鬼怪的恩义,即便是小孩子都知道这样做不行,更何况你是个大丈夫!”</p>

张闲云又提到:“我有一把宝剑,威力堪比干将,任何魑魅魍魉见之即灭。此剑曾多次显灵,效果显着。明天我就借给你,你带着它进密室,一定能看到袁氏的真相,就像昔日王君拿着宝镜照出鹦鹉精的原型一样。否则,你就只能继续纠缠在这段恩爱情仇之中了。”</p>

第二天,孙恪接过了张闲云的宝剑,张生临走前紧紧握住孙恪的手,嘱咐道:“瞅准时机,行动要谨慎。”</p>

孙恪怀揣宝剑,躲进了卧室,脸上却始终带着一丝为难。袁氏很快察觉到异样,勃然大怒,责问道:“我让你从困苦中解脱,享受舒适生活,你却不念恩义,还想对我做出这等恶劣行径,这样的心肠,猪狗都不屑于吃剩饭,你怎么能在世间立足呢?”</p>

孙恪被一顿痛批,面红耳赤,心有愧疚,赶紧磕头道歉:“我只是听从表兄的建议,并非我本意,我愿意以血为誓,今后绝不会再有其他想法。”</p>

孙恪满脸是汗,趴在地上,袁氏发现了那把剑,轻轻一折,宝剑竟如断藕般脆弱不堪。孙恪更加害怕,几乎想要逃跑。袁氏却嫣然一笑,说:“张闲云这个小子,不懂得用道德义理引导你,反而教你去做坏事,我得找机会教训他。不过看在你真心悔过的份上,咱们已经相伴几年,你不必过于担心。”</p>

孙恪这才稍微安心。几天后,孙恪在路上碰到张生,抱怨道:“你差点让我捅了马蜂窝,差点儿没命了!”</p>

张生询问宝剑的下落,孙恪据实以告。张生听后大惊失色:“这不是我所能预料的。”</p>

他心生恐惧,再也不敢去找孙恪。又过了十多年,袁氏已经养育了两个儿子,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不喜纷扰。后来,孙恪去了长安,拜访了旧友王相国缙,被推荐给南康的张万顷大夫,出任经略判官,带着全家前往任职。每次袁氏看到青松高山,总会久久凝望,似乎心中有些不快。</p>

行至端州时,袁氏提议:“离这里半程,江边有个峡山寺,我有个旧日的徒弟僧人惠幽,就住在这个寺里,已经几十年没见了。惠幽大师修为极高,能识别事物本质,善解尘世烦恼,如果能在那里用餐,对我们南行是有福气的。”</p>

孙恪答应了,准备好斋饭素食。到达寺庙后,袁氏显得很高兴,换上新衣梳妆整齐,带着两个儿子走进老僧的院子,熟悉得仿佛常来常往。孙恪对此感到十分奇怪。袁氏拿出一个碧玉环子献给僧人,说:“这是咱院里的旧物。”</p>

僧人不明所以。斋饭过后,几十只野猿手牵手从高高的松树滑下,来到平台上进食。随后发出悲伤的嘶吼,攀着藤蔓跳跃离去。袁氏看了颇为动容,随后拿起笔在僧院墙壁上题诗:“恩情束缚此中心,无端幻化险沉沦。何不追随伙伴去,长啸一声隐雾林!”</p>

写完后,她将笔一掷,抚摸着两个儿子,哽咽了几声,对孙恪说:“好好生活,我要永远离开了!”</p>

她撕开衣服,瞬间变成一只老猿,追随着哀啸的猿群跃上树枝,消失在深山之中,但在即将抵达深山时,她又回头看了看孙恪。孙恪惊恐万分,仿佛魂飞魄散。过了一会,他抱着两个儿子痛哭一场,然后询问老僧。老僧这才明白过来:“这只老猿是我当年做沙弥时饲养的。开元年间,高力士大人路过此地,看它聪明伶俐,便用许多丝绸交换带走。听说它被送到了洛阳,献给了天子。那时,有不少使者都说它的智慧超群,在上阳宫内深受喜爱。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就不知道它去了哪里。唉,没想到今天能再次看到它的奇异变化。那个碧玉环,原本是诃陵胡人所赠,当时也随着老猿一起离开了,现在我才明白这一切。”</p>

孙恪满怀惆怅,在峡山寺附近停留了六七天,最终带着两个儿子黯然返航,再也没有完成原来的职务。</p>

十五</p>

在那个盛世繁华的开元年间,有位姓李的女士,嫁给了贺若氏,丈夫去世后,她选择了出家为尼,法号真如,定居在巩县孝义桥边。真如尼姑品行高洁,备受远近人们的敬仰。天宝元年的七月初七,她在精舍门外洗手的时候,天空中忽然飘来一团五彩斑斓的云气,云中伸出一只看不见主人的手,小心翼翼地递给她一个袋子,叮嘱道:“好好保管它,千万不要跟别人说。”</p>

真如遵照嘱咐,小心翼翼地保管着那个神秘的袋子,从未提及此事。直到天宝末年,安禄山掀起叛乱,中原大地一片动荡,士绅百姓纷纷南逃,真如辗转流离,最终落脚在楚州安宜县。肃宗元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晚上,真如居住的地方突然闯入两位身穿黑衣的神秘人,他们引领着真如往东南方向走了大约五六十步,来到了一座神秘的城市。这座城市楼宇巍峨,戒备森严,被称为“化城”。</p>

城市中央矗立着一座大殿,殿中坐着一位身披紫衣、头戴宝冠的人,被称为天帝,此外还有二十多位同样装扮的人,被誉为诸天。诸天们讨论起人间的战乱,一位天帝感叹:“人间战乱已久,杀戮太多,血腥之气直冲天庭,不知该如何拯救。”</p>

一位神仙提议:“不如用神宝压制。”</p>

另一位神仙说:“应当启用第三件宝物。”</p>

又有神仙提出异议:“如今戾气旺盛,污秽毒素凝聚,第三件宝物恐怕难以对抗,必须使用第二件宝物,那样才能平息战乱,净化乱世。”</p>

天帝赞同道:“不错。”随后取出一件宝物交给真如,并嘱咐她:“你去让刺史崔侁将这件宝物呈送给天子。”</p>

天帝又对真如说:“先前给你的那个小袋子中,装有五段神奇宝物,人臣可以看到。而这次的八件宝物,只有帝王才配得见。你要小心保管,千万不要随意更换。”</p>

天帝还将宝物的名字和使用方法一一传授给真如,随后派那两位黑衣人护送她返回人间。</p>

次日,真如便前往县衙,代理县令王滔之得知此事后,立即将详情上报州府。州府接到报告,正巧刺史即将启程,他将县衙的报告展示给下属卢恒,并指示道:“安宜县出现了妖尼之事,真是离奇古怪,你快去查个究竟!”</p>

卢恒匆匆赶至县里,召见真如,打算依法处置她。真如淡定回应:“这是天帝的旨意,岂敢违背!况且宝物并非人力所得,你们又何必疑虑重重?”</p>

话说在那个神秘的夜晚,真如尼姑从神秘口袋中掏出了五件稀世宝物,一一展示给卢恒看。第一件是“玄黄天符”,长得就像大臣上朝时捧的那个笏板,长约八寸多,宽约三寸,上圆下方,顶部还有一个孔洞,材质是黄玉,色泽饱满如蒸熟的栗子,质感细腻如凝脂,据说能驱散人间的战争、瘟疫和邪气。第二件是“玉鸡”,栩栩如生,全身羽毛清晰可见,是一块白玉雕刻而成,只有当统治者以孝道治理天下时才会显现。第三件是“谷璧”,直径约五六寸的白玉璧,上面的纹路如同自然生长的粟粒,非人工雕琢所能比拟,持有此璧,五谷丰登。第四件则是“王母玉环”,一对白玉制成,直径六寸,内外圈比例恰到好处,国王得到它们,能让海外各国臣服。</p>

卢恒看着这些宝物,半信半疑地说:“你说是玉没错,但怎么就知道是宝物呢?”</p>

真如见状,把宝物拿到空中照射,每一件宝物都放射出耀眼光芒,直射太阳,令人抬头望不见光源尽头。卢恒和其他县吏目瞪口呆,次日刺史崔侁到来,卢恒将此事如实汇报,并强调这些宝物或许是上天赋予的。</p>

崔侁亲自查验,惊奇不已,便邀请真如到府中,想亲自见识这些宝物。真如起初不肯,但在崔侁的再三恳求下,她又展示了另外八件宝物:一是“如意宝珠”,浑圆剔透,大小如鸡蛋,放在室内犹如满月般明亮;二是“红靺鞨”,硕大如栗,鲜红如樱桃,看似轻轻一捏就会破碎,但实际上坚硬无比;三是“琅玕珠”,形状类似环,缺口四分之一,直径约五六寸;四是“玉印”,大小约半个手掌,印文如鹿蹄印痕,接触物体时会显现形状;五是“皇后采桑钩”,两枚细长如筋,末端弯曲,材质似金似银又似熟铜;六是“雷公石”,两块斧头形状,长约四寸,宽约一寸,质地细腻如青玉。</p>

这八件宝物置于阳光下,便会散发出直达天际的白气,放入暗室中,则能照亮如月。至于如何运用这些宝物压制邪恶,真如都保密,无人知晓。崔圆把这些神奇的事迹记录下来,并上奏朝廷。真如预言说:“天意是要崔侁传递这些宝物。”</p>

崔圆被吓得不敢违抗天命,于是让卢恒陪同真如将宝物献给朝廷。当时正值叛军史朝义围攻宋州,南方申州又陷落,淮河道路中断,真如一行只得取道长江,经过商山入关,于建巳月十三日抵达京城。此时肃宗病情严重,见到宝物后,催促代宗上前,并告诉他:“你从楚王被册封为皇太子,如今上天赐予宝物,出自楚州,这是天意认可你,你要好好珍惜。”</p>

代宗虔诚接受了父亲的赐予,并在得到宝物的当天,改年号为宝应元年。继位后,代宗将楚州升级为上州,安宜县提升为望县,并改名为宝应县,刺史和进宝官员都得到了晋升,真如也被尊称为“宝和大师”,得到了更多的恩宠。从此以后,战乱逐渐平息,粮食丰收,国家逐渐步入了安定繁荣的局面,人们都称这是宝应之年的祥瑞象征。</p>

真如当年发现宝物的地方,位于河边,环境开阔且风景秀丽。后来,这个地方被六合县尉崔珵占据,西堂成为当地传说中的圣地。即使是西域的胡人路过那里,都会远远望向那片土地,怀着敬畏之心驻足礼拜。</p>

十六</p>

在唐大中初年,有两个老朋友陶太白和尹子虚,他们可是杠杠的好基友,经常结伴游走于嵩山和华山之间,一边采集松脂和茯苓,一边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某日,两位老哥带着自酿美酒,攀登芙蓉峰,探寻未知的仙境,在一片繁茂的大松林下歇息,把酒言欢,正喝得兴起,忽闻松树梢上传来阵阵笑声。两人好奇心爆棚,起身问道:“莫非是神仙驾到?能否下凡来共饮一杯?”</p>

笑声传来:“我们可不是山精树怪,我是秦朝的劳役,她则是秦宫的女子。闻到你们美酒飘香,我们也想品尝一下。只不过我们现在的模样变了,毛发各异,怕吓到你们,所以请你们耐心等待,我们会回洞穴换套行头再来。”</p>

两位老友欣然应诺,耐心等待。不久,松树下果然出现了一位古装翩翩的男子,风度优雅;还有一位女子,发髻高挽,身着彩衣,两人携手而来。陶太白和尹子虚上前行礼,欢欢喜喜地请他们坐下。陶太白好奇地问:“两位神仙究竟是何方神圣,怎么会在这深山之中?既然有幸相遇,能否解答我们的疑惑?”</p>

那位古装男子娓娓道来:“其实,我不过是秦朝的一名劳役。老家在秦地,小时候刚好赶上始皇帝痴迷长生不老之术,被徐福忽悠,征集了上千童男童女去寻找不死药,我也在其中。那阵子只见浪花翻滚如雪,海市蜃楼遮天蔽日,险境重重,但我还是凭借着机智,侥幸逃脱了那次劫难。回家后改了名字,投身儒家,谁知没过几年,始皇帝又下令焚烧书籍,坑杀儒生,我又一次身处危机,再次靠奇谋自救。之后又改头换面成了建筑工人,却又参与了修建万里长城,从西边的临洮一直延伸到东海边,风吹石走,寒云蔽日,身心疲惫至极,但还是凭借智谋逃脱了苦难。最后一次,我化身工匠参与秦始皇陵的建造,深知必死无疑,又一次巧妙脱身。总共四次面临生死边缘,四次我都靠智勇逃生。眼见乱世无常,我便逃到了这座山上,靠着松脂和果实维生,竟也活到了现在。而这位毛女,曾经是秦宫的宫女,我们一起逃过了骊山的殉葬之难,共同隐居在此,也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多少个年头了。”</p>

两位老者陶太白和尹子虚听了古丈夫的讲述,惊讶道:“哎呀,从秦朝到现在,王朝更迭已有九代,跨越千年时光,历史洪流中的兴衰往事,真是数不胜数啊。”</p>

两位老友赶紧恭敬地跪下行礼,说道:“我们这两个老顽童,真是太幸运了,能遇到您这样的大仙。经历了无数世事变迁,今天我们才得以相见。您所说的金丹妙药,能不能透露给我们一二?我们这把老骨头,真的很想沾沾仙气,延年益寿呢。”</p>

古丈夫谦逊地回应:“其实我本是普通人,只是摒弃世俗杂念,依靠食用松柏之实,才得以腾云驾雾。日子久了,毛发变得青绿,生死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世事与仙境在我看来并无二致,与鸟兽为邻,与猿猴共乐,自由飞翔在天地间。至于金丹妙药,我这境界已无需借助外物,达到了无我无性的境地,所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p>

陶太白和尹子虚又问:“您能分享一下食用松柏之实的方法吗?”</p>

古丈夫娓娓道来:“我最初食用柏籽,后来改为松脂,刚开始全身疼痛溃疡,但不到一个月,肌肤光滑,毛发光润。几年后,就能轻松凌空飞行,行走悬崖峭壁如履平地。渐渐地,我融入虚无,领悟自然造化,外界与我融为一体。只要专注修炼,养神炼气,守护生命的根基,即使天地变换、云气蒸腾、日月交替、山川重塑,我的身体也不会衰败。”</p>

两位老者听后,恭敬地叩头感谢:“我们明白了,一定按照您的教导去修行。”</p>

酒快要喝完的时候,古丈夫折了根松枝敲打着玉壶,吟诵道:“食柏山间身轻逸,尘世是非皆无意,偶尔穿上俗世衣,片刻云游天宫里。”</p>

毛女随之唱和:“古今是非谁能定,悠闲踏青远离尘,秦楼笙箫已寂静,唯有彩云恋翠裙。”</p>

古丈夫接着说:“我们萍水相逢,彼此都难免有些依依不舍。我这里有万年松脂、千年柏籽,你们可以各自服用,或许也能脱离凡尘,成就仙道。”</p>

陶太白和尹子虚双手接过仙药,含泪拜谢,将仙药掺酒吞下。两位仙人说:“我们该走了,你们要好好修炼,不要泄露秘诀,也不要让自身的精气泄露在外。”</p>

两位老者拜别仙人,只见两位仙人身影逐渐消失,空留衣裳化作花瓣和蝴蝶翅膀飘散空中。自那以后,陶太白和尹子虚也迁居到莲花峰上,他们的面色泛红,毛发变得翠绿,说话间口中散发着芬芳,走路时脚下生出清风,远离尘埃。云台观的道士时常能遇到他们,还能从他们口中听到一些得道的秘辛。</p>

十七</p>

在唐文宗当政时期,他手里有一个白玉枕头,那是德宗年间于阗国进贡的稀世珍宝,工艺精美绝伦,绝对是罕见的国宝级别。这枕头平时就被文宗放置在寝殿床帐之中,可有一天,这枕头突然不见了踪影。要知道,皇宫禁卫森严,除了受宠的嫔妃,一般人根本无法接近。尽管其他珍玩摆设完好无损,但文宗皇帝还是被吓得不轻,立刻下令在整个京城范围内搜捕盗贼。</p>

文宗私下对身边的亲信和宫内侍卫们说:“这肯定不是外贼所为,盗贼应该就在皇宫内部。如果找不到这个人,我怕会有其他的变故。虽然只是一个枕头,但问题是关乎皇家尊严,你们必须确保抓住这个罪犯,否则,我这天子身边的护卫就成了摆设了。”</p>

宫内官员们个个吓得胆战心惊,纷纷谢罪,并承诺在十日内全力以赴进行搜捕。重金悬赏之下,却丝毫没有找到线索,文宗对此极为不满,被捕押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京城大街小巷都被严密搜查了个遍。</p>

此时,龙虎二番将军王敬宏手下有个小仆人,年约十八九岁,机敏灵活,做事手脚麻利,无所不能。有一次,王敬宏参加威远军的一场宴会,席间有个擅长弹奏胡琴的侍女,大家酒酣耳热之际,都想听她演奏一曲。侍女却推托说,没有她常用的琴,弹不好。此时已是深夜,再去取琴显然来不及。小仆人挺身而出:“若是需要琵琶,我立刻就能拿来。”</p>

王敬宏吃惊道:“现在已经过了宵禁,军门早就关闭了,你平常难道没看见?说什么胡话呢!”</p>

谁知几杯酒下肚,小仆人就带着一个绣囊回来,里面装的就是琵琶,众人惊叹不已:“看来乐器和琴师真是形影不离,难得的是能找到懂行的琴师。”</p>

要知道,从南军驻地到宴会场所来回足有三十里,而且晚上行军巡逻极其严格,小仆人竟能快速往返,这让王敬宏大感惊奇。当时正值搜捕盗窃白玉枕的高峰期,王敬宏怀疑小仆人可能就是那个偷窃高手。宴会结束后,天一亮他就回到家中,询问小仆人:“我用了你这么多年,居然不知道你有这等身手。江湖上不是流传着侠客的故事吗,你不会是其中之一吧?”</p>

小仆人赶紧否认:“我哪是什么侠客,只是有点小本事罢了。”接着,他坦白道:“我父母还在四川老家,前几年我偶然来到京城,现在打算回乡。有一件事我想回报您的恩情,我已经知道了偷玉枕的人是谁,过不了几天,我保证让他伏法。”</p>

王敬宏听闻后震惊不已:“如果是这样的话,事情可就不简单了,能够因此救不少人。但是你知道贼人在哪里吗?我们可以通知有关部门去抓他吗?”</p>

小仆人答道:“偷枕贼名叫田膨郎,他在市井军营中行动不定,力大无穷,身手矫健,很难对付。除非找到合适的机会打断他的腿,否则,即使派出再多兵马也可能被他逃掉。”</p>

接下来的两天,小仆胸有成竹地告诉王敬宏:“两天后在望仙门等我,我找准机会一定能抓住田膨郎。将军您也一起来看热闹吧,不过这事还得保密。”</p>

那时候,连续多日滴雨未下,早晨尘土飞扬,视线模糊,几步之外的人都看不清楚。田膨郎和几个狐朋狗友勾肩搭背地正准备进入军门,小仆手持球棒,瞅准时机,一棍下去,田膨郎的左脚瞬间骨折。他倒在地上,抬头看着小仆,苦笑说:“偷玉枕,不怕其他人,就是怕你。如今狭路相逢,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于是,小仆成功将田膨郎扭送至左军大营,田膨郎毫不反抗,招供了犯罪事实。</p>

文宗皇帝得知玉枕失窃案告破,且罪犯就出自禁军之中,十分高兴,亲自在宫殿前审问田膨郎。田膨郎供述自己常在皇宫内穿梭自如,文宗听后评价道:“这家伙是个仗义行侠的家伙,不是一般的盗贼。”当时因搜捕盗贼,宫内外羁押了数百名嫌疑人。鉴于这一特殊情况,文宗下令将这些人全部释放。</p>

小仆顺利抓住田膨郎后,曾告诉王敬宏他要回四川老家,之后就失去了联系。王敬宏虽然没能找到小仆,但他因协助破案有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自此,那失踪的白玉枕终于物归原主,而皇宫内外关于小仆的传奇故事也在坊间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p>

十八</p>

唐朝时候,有这么个故事,讲的是牛肃的远房舅舅,有一次途径渑池,顺道探访住在西北三十里外的一位田家公子。从田家庄园出发,还要走十多里山路,那一带地形崎岖,栎树林密布,传说中有只魅惑的狐狸出没,过往的行人都得结伴壮胆才敢经过。舅舅到达田家后,田家公子差遣家中的老仆去渑池买些酒菜招待。天还没亮,老仆就出门了,可是直到傍晚还没回来,田家公子心里嘀咕着:这不太对劲儿啊!</p>

终于,老仆回来了,可是一瘸一拐的,田家公子忙问他怎么回事。老仆回答:“走到那栎树林的时候,被一只魅惑的狐狸给绊倒了,摔了个大跟头,所以受伤了。”</p>

田家公子追问是怎么发现那只魅狐的,老仆描述道:“刚刚下坡的时候,那狐狸变成了个漂亮女人,突然追了过来,我吓得撒腿就跑;狐狸跑得飞快,一下就追上了我,害我摔倒受了伤。我当时担心狐狸会使诈,硬着头皮跟她对抗,狠狠地揍了她一顿,这才逃过一劫。”</p>

田家公子半信半疑:“你是不是搞错了,误打了人却说成是狐狸?”</p>

老仆坚持道:“我虽然狠狠地揍了她,但她始终保持着女人的模样。”</p>

田家公子想了想,说:“估计你是误伤了别人。先进屋再说吧。”</p>

太阳落山时,一名妇人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头发蓬乱地来到田家门前讨水喝。她说:“我也是在栎树林遇到了一只老狐狸,它变成了人形,我被蒙蔽了,和它结伴同行,结果却被它给害成这样。幸好老狐狸走后,我才捡回一条命。我是北村人,走得口渴,所以过来讨口水喝。”</p>

田家公子担心她见过老仆,于是给她水喝,然后打发她离开,以免引发更多误会。</p>

十九</p>

话说唐玄宗避乱南下,朝中百官纷纷追随,其中就有个擅长围棋的翰林学士王积薪。蜀道险峻狭窄,每当队伍停下歇脚,沿途驿站和民宅都被那些权贵抢先占据,王积薪只好另寻住处。这一天,他沿着溪流深入山中,投宿在一户独居的老太太家。这家只有婆媳俩,都早早关门睡觉,只提供烧水做饭的服务。</p>

夜深人静,王积薪独自躺在屋檐下,迟迟无法入睡。突然,他听见屋内婆婆对媳妇说:“这么美好的夜晚,总得找点乐子,要不咱们下一盘围棋解闷吧?”</p>

媳妇答道:“好啊。”</p>

王积薪心中纳闷:“这屋子里没点灯,婆媳俩还分别睡在东西两边的房间里,怎么能下棋呢?”</p>

于是,他悄悄贴近门缝偷听。只听媳妇说:“棋子落在东五南九的位置。”</p>

婆婆回应:“那我在东五南十二的位置下棋。”</p>

媳妇又道:“棋子落到西八南十的位置。”</p>

婆婆接茬:“那我在西九南十的位置下棋。”</p>

每下一子,两人似乎都要深思许久。夜已深,棋局进展缓慢,王积薪默默记住的棋谱共有三十六步。突然,婆婆宣布:“你输了,我赢了九个棋子。”</p>

媳妇笑着认输。天刚蒙蒙亮,王积薪穿戴整齐,决定请教婆媳俩的高超棋艺。老太太笑着说:“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在棋盘上下棋试试。”</p>

王积薪立刻取出棋盘,摆出了毕生所学的精妙棋局,可还没落下十几个子,老太太便瞥了媳妇一眼,说:“你只需要教他基本的攻防策略就可以了。”</p>

媳妇于是详细讲解了进攻、防守、吃子、救援和抵挡的法则,但讲解得相当简洁。王积薪意犹未尽,请求进一步指导,老太太却笑着说:“这样就够了,足以在人间无敌了。”</p>

王积薪恭敬地道谢,然后离开。他走了几步,又想回去再请教一番,却发现原先的房子消失无踪。从此以后,王积薪的棋艺无人能敌。他根据记忆中的婆媳对弈布局,穷尽心思研究那九个棋子的胜利奥秘,却始终无法破解。于是,这盘棋被命名为“邓艾开蜀势”,流传至今,成为千古谜局,但世人始终无法解读其深层含义。</p>

二十</p>

明朝时候,有个名叫王居贞的秀才,他在科举考试中落第,准备返回洛阳老家颍阳。在离京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个神秘的道士,一同上路。这道士整天不吃东西,自称练就了“咽气术”。</p>

每当王居贞熄灯入睡后,道士就会打开一个小布袋,取出一块皮,披上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五更天才返回。有一天,王居贞假装睡着,迅速抢走了道士的小布袋。道士见状,连连叩头请求归还,王居贞说:“只要你告诉我真相,我就还你。”</p>

道士无奈,只好坦白:“我不是人类,那块皮,其实是虎皮。夜里我会披着它,变成老虎,在乡村中觅食,披上它,一夜能奔跑五百里。”</p>

王居贞离开家已有时日,思乡心切,便问:“我能试试披着它回家吗?”</p>

道士答道:“没问题。”</p>

王家居住的地方离此还有百余里,于是王居贞决定试试披着虎皮回家。深夜时分,他发现自己无法进家门,却看到一头猪站在门口,他一把抓住猪,饱餐了一顿。过了一会儿,他恢复原形,将虎皮还给道士。回到家后,家人告诉他:“昨晚你家二小子出门,被虎吃了。”</p>

王居贞询问事发日期,竟然与他披着虎皮回家的当晚吻合。此后的一两天,王居贞吃得特别饱,几乎不再吃别的食物。原来,他那一夜披着虎皮回家,误把自己家的猪崽当作食物,而同时误杀了自家的儿子。这场离奇的遭遇,让他懊悔不已,同时也揭示了那道士的虎皮秘密,使得这个故事在乡间传为奇谈。</p>

二十一</p>

在开元盛世中,有三位诗人名震天下,他们是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虽然尚未跻身朝廷,但行走江湖,声名赫赫,时常结伴出游,共赏风月。</p>

那一日,雪花纷飞,寒气逼人。这三位诗人相约来到旗亭,打算小酌几杯,暖暖身子。谁知,恰好撞上梨园的一百多位伶人上楼设宴。三人见状,便退到一旁,围着炉火,静静观赏。</p>

不一会儿,四位美艳绝伦的歌妓款款而来,她们身着华服,摇曳生姿,引得众人瞩目。随即,乐声响起,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曲子。</p>

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私下里打赌:“咱们三人都是诗坛翘楚,但一直分不出高下。今天,咱们就看看这些歌妓唱谁的诗多,谁就是赢家。”</p>

话音刚落,一位歌妓开始吟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p>

王昌龄一听,得意洋洋地在墙上画了一横,说:“一首绝句。”</p>

接着,又一位歌妓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p>

高适也不甘示弱,在墙上又画了一横,笑道:“我也一首绝句。”</p>

这时,王之涣有些坐不住了。他自认为成名已久,这些歌妓唱的都是些俗曲,怎么可能唱他的诗呢?于是,他指着其中最美的一位歌妓说:“如果这位姑娘唱的不是我的诗,我今生今世再也不跟你们争了。但如果她唱的是我的诗,你们得拜我为师!”</p>

众人哄笑,都等着看好戏。不一会儿,轮到那位美艳的歌妓开唱,她清脆的声音响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p>

王之涣一听,顿时得意忘形,揶揄王昌龄和高适道:“你们两个乡巴佬,看看,还是我厉害吧!”三人顿时大笑起来。</p>

那些伶人不明所以,纷纷过来询问。王昌龄等人便告诉他们刚才打赌的事。伶人们一听,纷纷下拜,说:“我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请三位神仙赏光,与我们共饮一杯。”</p>

于是,三位诗人欣然应允,与伶人们一起开怀畅饮,直到夜幕降临,酒酣耳热。</p>

二十二</p>

在咸通庚寅年,卢龙军的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张直方,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奏章,请求进京朝见皇帝。皇帝一听,欣然批准,诏书很快就下来了。</p>

说起来,这张家世代都是燕地的土皇帝,老百姓也世世代代受他们的恩惠。他们礼待宾客,安抚壮士,因为土地肥沃、兵强马壮,朝廷也一直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张直方接手家业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他出身富贵,却身居高位,从不关心百姓的死活,整天就知道在家里喝酒玩乐,打猎遛狗,对那些穿着兽皮、戴着绿头巾的打手们大加赏赐,结果搞得军队怨声载道。张直方自己也觉得日子越来越不好过。</p>

后来,他手下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带着全家老少去京城避避风头。于是,张直方就带着一家老小西上京城。懿宗皇帝一看他来了,就给了他个左武卫大将军的职位。可这张直方还是老样子,整天就知道打猎玩乐,根本不管什么军务。他甚至在通道上设下陷阱,连狗和猪都不放过。要是手下人稍有不如意,他就立刻杀人。有人劝他说:“在京城里,可不能随便杀人。”他老妈却霸气地说:“还有比我儿子更尊贵的人吗?”</p>

这么一来,谏官们可就坐不住了,纷纷上奏章要求把张直方抓起来。可皇帝不忍心把他法办,就降了他的职,让他去洛阳当了个昭王府司马。张直方到了洛阳,还是老样子,整天游手好闲。洛阳的老百姓一看他来了,都躲得远远的,一见到他就群起而攻之。</p>

这时候,有个叫王知古的人,是东边诸侯推荐的人才。他虽然也读过几本书,可总是考不中进士,于是就退隐在三川之上,每天就是喝酒打球,游走在南邻北里之间。后来,他听说了张直方的事情,就跑去拜访他。张直方一看他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就热情地招待他,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p>

有一天早上,王知古起床后发现屋里没烟了,外面又是愁云惨淡,心情特别不好。他就步行去拜访张直方。到了张直方家,张直方正准备出门打猎,就问他:“要不要一起去?”王知古一看外面天寒地冻的,就有点犹豫。张直方就吩咐手下人:“给他拿件短袍来。”然后让王知古穿上,两人就一起出门了。</p>

他们出了长夏门,就开始下雪了。他们渡过伊水向东走,一直走到万安山的北坡,打了好多猎物。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吃烤兔肉,一点都不觉得冷。等到雪停天晴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突然,一只大狐狸从王知古的马前窜了出来。王知古一喝酒就兴奋,骑着马追了好几里都没追上,结果还跟打猎的人走散了。天很快就黑了,他也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只隐隐约约听到洛阳城的暮钟敲响,他只能在樵夫走的小路上慌张地走着。过了一会儿,周围一片漆黑,他只能看到远处有火光,于是就顺着火光走去。</p>

我顺着路又走了十几里,眼前出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树木间隐约可见一扇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里面白墙高耸,一看就知道这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豪宅。我心里想着,这地方真不错,要是我能住这儿,估计做梦都能笑醒。</p>

我走到门口,下了马,打算在这儿等到天亮再走。谁知,我刚一站定,就听见一阵马蹄声,紧接着,一个看门的老头探出头来,隔着墙问:“谁啊?这么晚了还在这儿晃悠?”</p>

我赶紧回答道:“我是成周来的贡士,太原人王知古。今天有个朋友要回老家崆峒去,我在伊水边给他送行,结果一高兴喝多了,马也不听话,跑这儿来了。我打算等天亮就走,您别介意啊。”</p>

那老头说:“这儿是南海副使崔中丞的庄子。主人最近去京城了,少爷也跟着计吏去西边了,家里只有女眷。你可不能在这儿久留。我也不敢擅自做主,得进去问问。”</p>

我心里一阵紧张,但一想现在半夜三更的,去哪儿都不方便,只好在这儿等着了。</p>

过了一会儿,有个拿着火把的丫鬟从里面出来了,她开了门,领着一个保姆出来。我赶紧上前行礼,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那保姆说:“夫人说了,主子和少爷都不在家,按规矩是不能留客的。但这儿偏僻,周围都是山,晚上有豺狼出没。要是把你拒之门外,那就是见死不救了。你就住在外厅吧,明天一早再走。”</p>

我一听,连忙道谢,跟着保姆进了庄子。走过几重门,来到一个宽敞的大厅,里面挂着帷幕,点着银灯,摆着漂亮的桌席。保姆让我坐下,然后上了几杯酒和一大桌子的好菜,什么豹肉啊、鱼啊,应有尽有。保姆还时不时地来劝我多吃点。</p>

吃完饭,保姆又问起我的家世和亲戚情况,我一一告诉了她。</p>

她听了之后说:“王秀才啊,你出身名门望族,金玉满堂,年纪轻轻就这么有操守,真是个难得的好青年啊。我们家小姐快到出嫁的年纪了,夫人一直想找个好女婿。今晚真是巧啊,让你碰到了。你们两家要是结了亲,那可就是潘杨之睦、凤凰于飞了。不知你意下如何啊?”</p>

我一听这话,心里那个美啊,赶紧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说:“保姆您太客气了。我虽然读了点书,但离‘金声玉润’还差得远呢。我一直想的是怎么混口饭吃,从没想过要娶什么大家闺秀。没想到今晚这么幸运,能遇到这么好的事。这就像是在鲁国遇到了佳人,又像是在秦国遇到了仙女。我真是太高兴了,只怕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婚事啊。”</p>

保姆听了,心里乐开了花,笑着跑进去通报。一会儿又跑出来,传达小姐的意思说:“我家小姐自从嫁到崔家,一直恪守妇道,对公公婆婆恭敬有加,跟丈夫也是琴瑟和鸣。她最操心的就是自己的小女儿,一直想找个好女婿。如今碰到你这么个有情有义的人,真是合了她的心意。</p>

京城离这儿也不远,我们要是送信过去,你很快就能得到消息。至于彩礼嘛,百两黄金也不算啥,只要你们两人情投意合,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对你非常满意,就等着你来提亲了。”</p>

王知古听了,赶紧弯腰鞠躬说:“我王知古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本该默默无闻一辈子。没想到高门大户的崔家,居然能看上我。我就像那白水一样,能用来供奉你们这样的清高人家。我随时都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只盼能攀上这门好亲事。”</p>

说完,他又拜了一拜。保姆打趣道:“以后你穿上了锦绣华服,打开了青鸾宝匣,看到小姐那如月般的美貌,住在云雾缭绕的屋子里,那时候你会不会想念我啊?”</p>

王知古笑着说:“能从凡间升到仙界,从地上飞到天上,全靠你们提拔。我发誓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恩情,把它刻在心里,带到坟墓里去。”</p>

说完,他又拜了一拜。过了一会儿,院子里的篝火渐渐熄灭,夜深了。保姆请王知古脱下外衣休息。他脱下麻衣,露出了里面的黑色长袍。保姆一看,惊讶地说:“哪有读书人穿这种役夫的衣服啊?”</p>

王知古解释说:“这是我从朋友那儿借来的,不是我的。”</p>

保姆又问他是从谁那儿借的。王知古说:“是卢龙节度使张直方的仆人借给我的。”</p>

保姆一听,突然惊叫一声,摔倒在地,脸色惨白。她爬起来,不顾一切地跑进屋里,大声喊道:“夫人,你弄错了,这个客人是张直方的手下!”</p>

又听到夫人的声音喊道:“快把他赶走,别惹来麻烦!”</p>

话说那一夜,王知古可真是倒了大霉。一群丫鬟小厮,拿着熊熊燃烧的火把,拎着大棒就气势汹汹地冲了出来。王知古吓得赶紧退到院子里,四处躲避,连声道歉。可那些丫鬟小厮骂得更凶了,简直像是要把他吃了似的。王知古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往门外跑。可刚一出门,门就被砰地一声关上了,里面还传来阵阵喧哗声。</p>

王知古愣在路边,心里直发毛。他想了想,决定先躲到一堵破墙后面。嘿,你猜怎么着?他居然在墙下找到了自己的马!于是他赶紧骑上马,撒腿就跑。跑着跑着,他远远看到前方火光冲天,还以为是什么大火灾呢,于是赶紧催马过去。结果到了才发现,原来是一群运货的车队在烤火做饭呢。一问才知道,这儿是伊水东边的草店南边。</p>

王知古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找了块地方靠着马背就睡了。过了一会儿,天才慢慢亮起来,他这才稍微安心了点,于是扬鞭上了大路。</p>

等到他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有张直方的手下骑着马追过来了。王知古赶紧跑到张直方的府上,一见到张直方,他就气得说不出话来。张直方见状,赶紧安慰他,让他坐下慢慢说。王知古这才把昨晚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p>

张直方一听,气得直拍大腿,骂道:“那些山精树怪,也敢欺负到我张直方头上来了!你放心,知古,我这就给你出气!”说着,他就叫来了几十个手下,都是些能射善战的家伙。然后他们摆下酒席,大吃大喝了一顿。吃完后,张直方就带着王知古和手下们往南走。</p>

到了万安之北,王知古在前面带路,雪地上的马蹄印还清晰可见。他们一直走到一片柏林下,只见那里碑板倒在荒坑里,树林里还有樵夫砍柴留下的痕迹。中间则是一排排大坟,都是狐狸和兔子的巢穴,下面都踩成了小路。</p>

于是张直方命令手下们在四周张开罗网,准备好弓箭等待。他们自己则拿着火把和铁锹,一边挖一边熏。没过多久,就有一群狐狸冲了出来,有的头发烧焦了,有的被罗网挂住了,还有的被射中了。最后他们一共抓到了大大小小一百多只狐狸,满载而归。</p>

后来三水的人说:“唉,王知古啊,你这一辈子也太不顺了,居然被狐狸给欺负了。要是没有张直方的皂袍,你恐怕早就死在那些臭烘烘的野兽洞里了。我当时在洛阳敦化里的家里,听博士渤海徐公谠说起这件事,觉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仅仅是怪谈,毕竟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我就把它传下来了。”</p>

二十三</p>

话说在西川,有个节度使叫韦皋,他年轻时曾游历过江夏,住在姜使君的府邸里。姜使君家有个少年公子,名叫荆宝,虽然他对韦皋以兄长相称,但恭敬侍奉的礼节却如同对待父亲一般。荆宝身边有个小丫鬟,名叫玉萧,年纪才十岁,但聪明伶俐,常常负责侍奉韦皋。</p>

光阴荏苒,过了两年,姜使君入关求官,因家眷不便同行,韦皋便搬去了头陀寺居住。荆宝也时常派玉萧去头陀寺照顾韦皋。随着玉萧年岁渐长,两人之间竟生出了情愫。</p>

就在这个时候,廉使陈常侍收到了韦皋叔父的来信,信中催促韦皋尽快归家省亲。陈常侍看信后,赶紧准备了船只和衣物,催促韦皋启程,以免耽误归期。韦皋在夜色中擦着眼泪,给荆宝写了封告别信。荆宝和玉萧闻讯赶来,既悲伤又欢喜。荆宝让玉萧跟随韦皋侍奉他,但韦皋因归心似箭,不敢带玉萧同行,于是坚决辞谢了。他与荆宝约定,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必定回来迎娶玉萧,并留下一枚玉指环和一首诗作为信物。</p>

然而,五年过去了,韦皋并未归来。玉萧心中焦虑,于是在鹦鹉洲上默默祈祷。又过了两年,到了第八年的春天,玉萧叹息道:“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怕是再也不会回来了!”于是她绝食而死。姜氏感叹她的贞节,将玉指环套在她的中指上,与她一同下葬。</p>

后来,韦皋镇守蜀地,到任三天后便开始审理囚犯,为冤屈者洗清罪名。其中有一个囚犯,被五花大绑着,他偷偷看向厅堂,低声对同伴说:“那位仆射大人,就是当年的韦兄啊!”</p>

那囚犯大声喊道:“仆射大人!您可还记得姜家的荆宝吗?”</p>

韦皋一愣,答道:“我当然记得他。”</p>

囚犯说:“我就是荆宝啊!”</p>

韦皋惊讶地问:“你犯了什么罪,被如此重罚?”</p>

荆宝回答道:“自从与您分别后,我通过明经考试及第,又被选为青城县令。但不幸的是,家人误烧了官舍库房的牌印等重要物品。”</p>

韦皋叹道:“家人的过错,并非你之过。”</p>

随后,韦皋为荆宝洗清了罪名,让他重获自由。然而,每当他想起玉萧,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思念与惋惜。那段年少时的情缘,如同梦中之花,虽美却难以触及。</p>

韦皋在雪冤之后,终于恢复了他的官职,并得到了眉州牧的任命。然而,皇帝并没有立刻让他上任,而是派人监管他,并赐予他朱红色的官服,让他留在府中担任幕僚。</p>

那时候,大军刚刚撤离,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韦皋忙得团团转。过了好几个月,他才想起问起玉萧的情况。姜宝告诉他:“韦兄你离开的那晚,和玉萧约定了七年之期。可是过了期限你还没有回来,她就绝食而死了。”</p>

说着,姜宝还吟诵了玉萧留下的诗:“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p>

韦皋听后,心中一阵凄凉,决定广修经像,以报答玉萧的深情。然而,他始终无法再见到玉萧了。就在这时,有个叫祖山人的道士出现了,他有着像少翁一样的法术,能让死去的人与活人相见。但条件是韦皋必须斋戒七日。</p>

到了第七天的深夜,玉萧真的出现了。她向韦皋道谢说:“承蒙韦兄你写经造像之力,我将在十天后托生。再过十三年,我会再次成为你的侍妾,以报答你的大恩。”</p>

说完,她微笑着说:“男人真是薄情啊,让我们生死相隔。”</p>

后来,韦皋因为陇右的战功,在德宗时代一直担任蜀地的治理者,他的地位也不断提升。最终,他成为了中书令,天下人都对他敬仰有加。</p>

有一年,韦皋过生日,各地的节度使都送来贺礼,其中不乏珍奇异宝。然而,东川的卢八座却送来了一位歌姬,这位歌姬年纪尚小,却也叫玉萧。韦皋一看,这分明就是真正的姜家玉萧!而且她的中指上还有一个肉环,与当年他留下的玉环一模一样。</p>

韦皋感叹道:“我现在才知道生死轮回,一往一来。玉萧的话,果然是真的啊!”</p>

二十四</p>

在贞元年间,有个叫韦自东的壮士,他义气凛然,深受人们敬仰。有一天,他来到太白山游玩,顺便在段将军的庄园里借宿。段将军早知他是个英勇善战的好汉,于是与他结伴,一同在山间闲逛。</p>

他们站在山顶,眺望那幽深的山谷,突然发现了一条几乎被时间遗忘的小径。韦自东好奇地问段将军:“这条路通向哪里呢?”</p>

段将军回答说:“很久以前,有两位僧人曾在这里的山顶修建了一座寺庙,寺庙宏伟壮观,林泉环绕,美景如画。据说这寺庙是唐开元年间万回师的弟子们建造的,那工艺简直像是鬼斧神工,绝非人力所能及。但近些年,有樵夫说那两位僧人被怪物吃掉了,已经失踪两三年了。”</p>

韦自东听了,眉头一皱,又听人说:“这山里还有两只夜叉,凶恶无比,没人敢靠近。”</p>

韦自东顿时火冒三丈,怒道:“我韦自东平生最恨欺压百姓的暴徒,夜叉这种怪物,居然敢吃人?今晚我就要去斩了这两只夜叉的首级,提来给段兄看看!”</p>

段将军劝道:“韦兄,你可别冲动啊,跟野兽硬拼,死了也是白死。”</p>

但韦自东哪里听得进去,他拔出宝剑,一往无前地朝寺庙走去。段将军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韦生啊,你这是自找麻烦啊!”</p>

韦自东披荆斩棘,终于来到了寺庙前。只见寺庙里静悄悄的,一个人影也没有。他走进僧人的房间,发现房门大开,里面的僧衣僧鞋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但上面却积满了灰尘。他又来到佛堂,只见地上长满了细草,似乎有巨大的物体曾在这里躺过。四周的墙壁上还挂着野猪、黑熊等野兽的皮毛和骨头,还有一些锅碗瓢盆和柴火。韦自东这才明白,原来那些樵夫的话并非空穴来风。</p>

他猜想夜叉今晚可能不会来,于是拔了一棵碗口粗的柏树,去掉枝叶做成一根大棒,然后把房门关紧,用石佛抵住。</p>

当夜,月光皎洁如白昼。韦自东正襟危坐,忽然听到一阵咆哮声。原来是一只夜叉提着一只鹿回来了,它看到房门紧闭,顿时大怒,用头猛撞房门,竟然把石佛撞得粉碎,自己也摔倒在地。韦自东趁机举起柏树大棒,狠狠地砸在夜叉的脑袋上,只两下就把它打死了。他把夜叉的尸体拖进屋里,又关紧了房门。</p>

没过多久,又有一只夜叉来了,它似乎是因为前一只夜叉没有回来而生气,也咆哮着撞起门来,结果也撞倒在地。韦自东又是一棒打死它,然后安心地坐下继续等待。</p>

韦自东知道这两只夜叉应该是雌雄一对,既然它们都死了,应该不会再有同类来了。于是他打开房门,开始烹煮那只鹿来充饥。</p>

第二天早上,韦自东提着两只夜叉的首级和剩下的鹿肉回到庄园,展示给段将军看。段将军见状大惊失色,赞叹道:“韦兄真是英勇无比啊,简直就像古代的周处一样,为民除害!”</p>

韦自东烹煮着鹿肉,与段将军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传遍四方。一时间,远近的百姓都好奇地围拢过来,想看个究竟。就在人群熙攘之际,一位道士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向韦自东作揖道:“贫道有个不情之请,想向壮士吐露一番心声,不知可否?”</p>

韦自东豪爽地笑道:“我韦自东一生都在助人为乐,有什么不能说的?”</p>

道士叹了口气,说:“贫道一心向道,苦寻灵药已久。三年前,我得到神仙指点,炼制了一炉龙虎丹。这丹药需要日夜守护,才能炼成。可最近总有妖魔前来捣乱,让丹药险些毁于一旦。我想找个勇猛之士,持剑守护。一旦丹药炼成,我必定与你分享。不知壮士能否助我一臂之力?”</p>

韦自东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激动地说:“这正是我生平所愿啊!”</p>

于是,他跟着道士翻山越岭,来到了太白山的高峰。在半山腰处,有一个石洞,洞深百余步,正是道士炼丹的地方。洞里只有一个小道童在看守。道士嘱咐韦自东:“明晨五更时分,请你持剑守在洞口,若有怪物前来,只管一剑砍去。”</p>

韦自东点头答应:“谨遵道长的吩咐!”</p>

于是,他在洞口外点起蜡烛,静静地守候着。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巨大的毒蛇,长达数丈,金目雪牙,毒气弥漫。它想要钻进洞里,韦自东一剑劈去,仿佛击中了它的头部。瞬间,毒蛇化作一缕轻烟消散而去。没过多久,又有一个美貌女子,手持荷花,缓缓走来。韦自东又是一剑挥去,女子也化作云气消失无踪。</p>

就在天色将明之际,忽然有一位道士骑着仙鹤,带着一群随从飘然而至。他向韦自东拱手道贺:“妖魔已被铲除,我弟子的丹药即将炼成。我特地前来见证这一刻。”</p>

道士在洞口盘旋等候天明,然后进洞对韦自东说:“恭喜你助我弟子炼成丹药。现在我有一首诗,请你续写。诗曰:‘三秋稽颡叩真灵,龙虎交时金液成,绛雪既凝身可度,蓬壶顶上彩云生。’”</p>

韦自东仔细品味诗意,恍然大悟道:“原来您是这位道士的师父啊!”</p>

于是,他放下手中的剑,恭敬地向道士行礼。就在这时,洞里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只见药鼎爆裂开来,丹药已荡然无存。道士痛哭失声,韦自东也懊悔不已。两人只好用泉水洗净鼎器,喝了几口清泉解渴。</p>

自那以后,韦自东的容貌似乎变得更加年轻了。他后来去了南岳山,从此不知所踪。而段将军的庄园里,至今还保留着那两个夜叉的头骨。至于那位道士和他的弟子,也无人知晓他们的去向。</p>

二十五</p>

维扬有十位好友,家境颇丰,却都是知足常乐之人,既不追求官职,也不贪图钱财,只对玄妙的道理心生向往。他们彼此约定成为朋友,就像亲兄弟一样。当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便时常聚在一起,以酒食为乐,自得其乐。从最初的一家开始,渐渐扩展到十家,成了他们的固定习惯。</p>

突然有一天,出现了一个老头儿,穿着破旧的衣服,看上去身体瘦弱,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他也穿着麻衣,混进了这十人的聚会。大家看他可怜,也就没有驱赶他,他吃饱喝足后就自己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p>

有一天,老头儿对大家说:“我是个穷困潦倒的人,幸得大家不嫌弃,让我坐在末席。现在我也想请大家吃顿饭,以报答大家的恩情。我们约定个日子,到时候大家一起去。”</p>

到了约定的日子,十位好友按照老头儿的吩咐,一起前往。清晨,老头儿果然出现了,带着他们慢慢走到了东塘郊外,不知不觉走了很远。在一片草丛中,有两三间快要倒塌的茅屋。老头儿把他们带到屋里,屋里还有几个乞丐,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老头儿一出现,乞丐们立刻站起来,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他的吩咐。</p>

老头儿让乞丐们打扫屋子,铺上席子,邀请大家围坐一圈。日头渐渐升高,大家都饿了。过了一会儿,每个客人面前都放上了醋、盐和竹筷子。紧接着,几个乞丐抬来一块四五尺长的巨板,放在席子中间,上面盖着油布。十位好友面面相觑,以为终于有吃的了,都很高兴。揭开油布后,一股热气扑面而来!</p>

大家还没看清楚是什么,老头儿就热情地邀请大家用餐。众人仔细一看,竟然是一个已经蒸烂了的童子,大概十几岁的样子,耳目手足都已经残缺不全。大家顿时感到恶心至极,纷纷找借口说已经吃饱了,甚至有人愤怒地离席而去,没有一个人愿意吃。老头儿却毫不在意地大吃特吃,似乎吃得津津有味,吃不完的就让乞丐们拿走吃掉。</p>

他对大家说:“你们知道吗?这童子其实是千年人参,非常难得。我得到它后,为了感谢大家的款待之恩,就想用它来招待大家。吃了它的人可以白日飞升,成为上仙。可惜你们都不吃,那也只能怪你们自己了!”</p>

大家惊讶不已,后悔莫及。老头儿催促乞丐们吃完就走。不一会儿,乞丐们就变成了青童玉女,簇拥着老头儿一起飞升上天。十位好友懊悔不已,想要追赶却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踪影了。</p>

二十六</p>

话说有这么一位许老翁,谁也不清楚他打哪儿冒出来的,就像是峨眉山的一股仙气儿。这老翁啊,也不知在山里住了多少年了,简直是活成了个谜。就在唐朝天宝年间,益州有个叫柳某的士曹,他老婆李氏,那可是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儿。那时候,节度使章仇兼琼刚打下了吐番的安戎城,就派柳某去送些东西过去。结果柳某一去就是三年,音信全无。</p>

这李氏呢,在官舍里守着空房,大门紧闭。突然有一天,有个自称裴兵曹的家伙来敲门,说是李氏的远房亲戚。李氏一听,心想这裴家的人自己可不认识啊,就没让开门。可这裴兵曹挺有耐心,他不仅说出了李氏的小名,还把她家的亲戚关系说得一清二楚。李氏这才让开门,请他进来。</p>

俩人聊着聊着,李氏就觉得这裴兵曹挺有气质的,不禁问起柳某去了多久了。裴兵曹一听,就叹了口气说:“哎呀,都三年了啊,古人说三年不见,情义就断了,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呢?其实啊,你跟我挺有缘的,不如咱俩就凑一对儿吧,你可别拒绝我啊。”</p>

李氏就这么被裴兵曹给迷住了,好像自己都没法做主似的。可这裴兵曹啊,其实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了。另一边呢,章仇兼琼也听说了李氏的美貌,心里痒痒的,就想着找机会见见她。于是他就让老婆办了个宴会,把府县里的夫人们都请来了,就差李氏一个。李氏本来不想来,说自己老公不在家,可章仇兼琼的老婆非得让她来,说:“你就来吧,别推辞了。”</p>

李氏没办法,只好去了。她穿了一身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罗红地银泥帔子,那可是当时最时髦的打扮了。裴兵曹一看这衣服,就感叹道:“这世上的衣服,也就华丽到这种程度了吧。”说着,他就叫小仆人去开箱,拿出一件更漂亮的衣服来。李氏好奇地问:“为什么不拿最好的,而拿第三件呢?”裴兵曹神秘一笑,说:“这第三件啊,已经不是人间能有的了。”</p>

不一会儿,那衣服就拿来了,满屋子都是异香。裴兵曹再一看这衣服,就笑着对小仆人说:“这才叫衣服嘛!章仇那家伙哪懂这些,只怕许老翁才知道它的好。”说完,他就和李氏一起坐车去节度使家了。</p>

话说李氏一进场,那节度使夫人和座上的客人们,全都站起来向她行礼。李氏穿着那天衣,容貌更是美得不像话,看得大家都惊呆了。坐定之后,夫人就派人去告诉章仇兼琼:“士曹的老婆,那可真是美得没边儿了!”</p>

章仇兼琼一听,立马就跑了过来,还特地嘱咐大家别站起来。他一看李氏那身打扮,就忍不住连声赞叹,还借过她的披肩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东西绝对不是人间能有的。他试着用火烧、用水泡,结果这披肩一点儿都没坏。章仇兼琼觉得这事儿有点蹊跷,就把李氏留下来问了个底儿掉。然后他又派人去裴兵曹的住处看看,结果那地方早就没人了。</p>

章仇兼琼觉得这事儿得跟皇上说说,就把李氏的衣服拿去给皇上看了,还顺便提了那许老翁的事儿。皇上就下令,让章仇兼琼想办法找到这个许老翁。章仇兼琼心想,这许老翁既然是神仙,那肯定得跟药店有关系。于是他就派人去药店守着,看看能不能找到他的踪迹。</p>

守了四天,还真让他们找到了。有个小童来药店买药,那药师一看就觉得这小童可能是许老翁的徒弟,于是就故意给了他一些劣质药。小童拿着药回去,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说:“大人说药不好,要打我呢。”药师就问:“你大人是谁呀?”小童说:“许老翁。”</p>

药师一听,高兴坏了,立马就把小童带到了章仇兼琼那儿。章仇兼琼立马就派了一百个壮汉和五十个官吏,跟着小童上山去找许老翁。他还特地下了命令,一定要找到他。可是那山峰陡峭得要命,大家都上不去。小童就在下面大声喊,过了一会儿,许老翁就从石壁上冒了出来,问:“你们这么多人来干嘛?”小童就把事情都说了。许老翁又问:“你为啥不早点儿来,你为啥不早点儿来?”说完,小童就轻飘飘地飞了上去。</p>

那些官吏一看,吓得连忙磕头求饶:“大人,我们章仇大人脾气不好,您老人家就饶了我们吧。”许老翁这才答应跟他们走,说:“你们先回去,我随后就到。”</p>

话说那些官吏和士兵们刚回到府里没多久,许老翁就悠哉悠哉地出现了。章仇兼琼一看,吓得连忙跪下磕头,可这许老翁呢,一点都没把他放在眼里,冷冷地问:“娶李氏的那个裴兵曹,到底是个什么东西?”</p>

许老翁慢悠悠地说:“那小子啊,其实是我们天上上元夫人的衣库官,就是还没完全摆脱俗世的情欲罢了。”</p>

章仇兼琼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裴兵曹居然是天上的官儿,那这事儿可就大了。他赶紧求许老翁跟他一起去见皇上。许老翁说:“去也可以,不难。”</p>

于是,他们就约定了日期,一起去了长安。结果许老翁比约定的时间还早到了。皇上听说他来了,立马就下令召见。玄宗皇上一见许老翁,就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好。</p>

坐定之后,玄宗就问:“那个衣库官犯了罪,天上知道吗?”</p>

许老翁说:“知道啊,他已经被流放到人间当一国之主了。”</p>

玄宗又问:“那李氏穿的那身衣服,后来怎么样了?”</p>

许老翁说:“你把衣服放在一个清净的地方,自然会有人来处理。”皇上就照他说的做了。一开始啥都没看见,突然一阵旋风刮过,衣服就不见了。大家再一回头,许老翁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p>

这事儿啊,真是玄乎得要命,弄得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不过话说回来,这许老翁也真是个神秘人物,来无影去无踪的,不知道下次啥时候又会冒出来呢。</p>

二十七</p>

话说岐阳城有个叫许栖岩的家伙,他可是个学霸,正在吴天观苦读备考进士呢。这家伙啊,有个习惯,每天早晚都得拜拜神仙,求求长生不老。就在这个时候,南康的韦皋太尉坐镇蜀地,招待客人那是相当大方,搞得好多人都想去蜀地逛逛。</p>

许栖岩一听,也想去凑凑热闹,可要去蜀地总得有个坐骑吧。他摸了摸口袋,发现银子不太够,于是就去了西市碰碰运气。嘿,还真让他碰上个蕃人牵着匹瘦马,价钱也不贵,他就买了下来。心想这马虽然瘦点,但养养应该就好了。谁知道,他越是喂得好,这马反而越瘦,许栖岩都怀疑这马是不是得了厌食症。</p>

他心想,这马不会是个妖怪吧?于是他就去卜了个卦,结果卜出个乾卦九五。那道士一看,就说:“哎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可是匹龙马啊,你得好好养着!”</p>

许栖岩一听,心里乐开了花,骑着龙马就上了蜀道。结果走到一处险峻的栈道时,龙马突然受惊,连人带马一起摔下了悬崖。好在下面一堆树叶,许栖岩才没摔死。他抬头一看,哎哟,这上面高得看不见顶,四周又都是绝壁,根本没法爬上去。</p>

许栖岩心想,这下完了,难道要在这等死吗?他想了想,决定把马鞍和马具都卸了,让龙马自己去找路。他在树叶堆里找到些栗子,吃了也就不饿了。然后他就跟着龙马,在崖下找到一个洞穴,进去之后发现这洞穴深不见底,上上下下地走了大概十几里路,突然眼前一片开阔,出现了一片平坦的地方。</p>

这里啊,简直就是人间仙境,花草树木长得那叫一个茂盛,水池也清澈得像镜子一样。许栖岩一看,哇塞,这里有上万棵碧桃树呢!树下还躺着个道士,旁边还有两个美女伺候着。许栖岩赶紧走过去拜见,问那两个美女这道士是谁。美女说,这是太乙元君。</p>

许栖岩就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美女,美女一听,挺同情他的,就去告诉了太乙元君。元君就问许栖岩:“你在人世间,也喜欢修道吗?”</p>

许栖岩说:“我就读读《庄子》、《老子》和《黄庭经》啥的。”</p>

元君又问:“那你在这些经书里,有没有什么心得体会呢?”</p>

许栖岩想了想,说:“《老子》里说‘其精甚真’;《庄子》里说‘真人之息以踵’;《黄庭经》里说‘但思一部寿无穷’。”</p>

元君一听,哈哈大笑,说:“看来你离道也不远了,可以教你点真东西了。”</p>

于是他就让许栖岩坐下,给他倒了杯小酒,说:“这是石髓酿的酒,嵇康那小子都没喝过,你算是有福了!”</p>

话说许栖岩被太乙元君请进了另一个房间,里面坐着个道士,说是颖阳尊师,专门给元君算命的。元君就说:“给我算算三件事吧:擘太华,那是啥神仙?立海桥,又是啥鬼怪?”</p>

道士掐指一算,算了半天,才慢悠悠地说:“擘太华啊,虽然大家都说是巨灵神,其实呢,是夸父的神灵;立海桥啊,虽然看着挺吓人,其实是五丁的鬼魂。”</p>

元君又问:“那你算算我今天晚上干啥去?”</p>

道士说:“您今晚得去东边玩上十万里呢。”</p>

许栖岩一听,仔细看了看这道士,哎呀,这不是之前给他算马的那个道士吗?道士也认出了他,说:“没错,我就是那个算马的,今天乾卦正旺。”</p>

正说着呢,有个仙童跑进来,说:“东皇君请元君今晚去曲龙山桥赏月。”</p>

元君一听,就对许栖岩说:“要不你也跟我一起去曲龙山玩玩?”</p>

许栖岩一听,乐坏了,赶紧骑上鹿,元君则骑着龙,一眨眼就到了。只见一座高高的桥,就像长虹横跨天际,一头连着银河,一头深入大海。东皇君请他们喝酒,鸾鸟唱歌,凤凰跳舞,那乐声啊,直冲云霄。东皇君一见许栖岩,就高兴地说:“哎呀,这不是许长史的孙子吗?有仙相啊!”</p>

玩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许栖岩跟着元君又回到了太白洞。他在洞里住了半个月,就开始想家了,想回去看看。元君就说:“你喝了石髓,已经能活一千岁了。只要你别泄露秘密,别荒淫无度,以后还能再来找我。”</p>

说完,就叫人把许栖岩的马牵来。许栖岩要走的时候,元君说:“这匹马啊,其实是我洞里的龙,因为发脾气伤了庄稼,才被罚来当马。你有仙骨,才能遇上它。不然的话,这太白洞天、瑶华上宫,你怎么可能来得了呢?你到了人间,就把它放到渭水边,让它自己去找地方住,别再留它了。”</p>

那玉女又说:“龙子你回去的时候,别忘了跟虢县的田婆要点针寄给我。”</p>

许栖岩骑着马,一顿饭的工夫就到了虢县的老家,结果一看,原来的房子都没了。他一问乡亲,原来已经过去六十年了。他又去找田婆,田婆说:“太乙家的紫霄姊妹,经常寄信来买针。”</p>

许栖岩就把针系在马尾上,然后把马放到渭水边,那马就化成了龙,游走了。许栖岩小时候在乡里,就见过田婆,现在一看,田婆还是老样子,原来也是个仙人啊。后来许栖岩在大中末年,又去了太白山,从此就没再回来过。</p>

二十八</p>

话说这宣慈寺有个门子,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反正是个挺讲义气的人。唐乾符二年的时候,有个叫韦昭范的家伙考上了宏词科,这家伙可是度支使杨严的亲戚啊。杨严为了给韦昭范办个盛大的宴席,就向计司借了一堆东西,还从使库里搞了些好酒好菜。</p>

那年三月,他们就在曲江亭子里办了个大宴,那场面啊,真是豪华得没边儿了,估计全城的人都跑来看热闹了。大家喝得正高兴呢,突然有个少年骑着驴子闯了进来,那嚣张的样子,就像全世界都得围着他转似的。</p>

这少年一进来就直奔宴席,瞪大眼睛,伸长脖子,还拿着个大棒子敲桌子助兴,嘴里说着些让人听不懂的疯话。大家都被他吓得不轻,就在这时,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个人,给了他一个耳光,把他打倒在地。接着就是一顿乱揍,还把他那大棒子给抢走了。</p>

众人都气坏了,拿起瓦砾就朝他砸过去,差点把他给砸死。就在这时,紫云楼的门突然开了,跑出来几个穿着紫衣服的人,大声喊着:“别打了,别打了!”接着又有个大官骑着马赶过来救场。</p>

那门子一看这阵势,也不怂,拿起棒子就迎了上去,一下就把那大官给打趴下了。然后他就骑着马跑了,其他人也跟着他进了门,门也随之关上了。</p>

大家都吓得不轻,心里既感激门子替他们出气,又担心这事儿会牵连到宫里,惹来大祸。于是他们就拿出一些钱和布匹,叫来那个行凶的门子,问他:“你是谁啊?跟这些郎君们有啥关系,能这么帮忙?”</p>

门子回答说:“我就是宣慈寺的门子,跟这些郎君们也没啥关系,就是看不惯他们手下人这么没礼貌。”</p>

大家一听,都竖起了大拇指,纷纷把钱和布匹送给他。然后他们互相说:“这家伙得赶紧跑,不然被抓到就麻烦了。”</p>

过了十来天,那些参加宴席的宾客们很多都路过宣慈寺,门子都能认出他们来,对他们特别恭敬,但奇怪的是,从来没人再来追问那天的事情。这宣慈寺的门子,真是个有胆有识的人啊!</p>

二十九</p>

岐王李茂贞在秦陇一带可是个霸主,手下有个泾州书记叫薛昌绪,这家伙啊,性格怪僻得紧,天生的。你让他写篇文章啥的,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他跟他老婆见面都有规矩,得先让女仆去通报好几次,他老婆同意了,他才会点起蜡烛进房间。俩人见面就是高谈阔论一番,然后喝喝茶、吃吃点心就散了。要是他想去找朋友韩房,那也得按这套规矩来。他常说:“我这人把传宗接代看得特别重,想跟老婆亲热一下,都得先请示同意才行。”</p>

后来啊,李茂贞带着泾州的军队去天水跟蜀国人干仗,双方在青泥岭对峙。李茂贞的军队因为运输困难,又听说梁国人入境了,就趁着夜色偷偷撤退了,生怕被蜀国人偷袭。临走的时候,李茂贞突然想起来,拉住马鞍说:“快告诉薛昌绪,让他赶紧上马跟上!”</p>

手下赶紧去催薛昌绪,结果薛昌绪躲在草庵里不出来,说:“告诉太师,让他先走吧。今天是我心情不好的日子。”李茂贞一听就火了,派人把他提上马鞍,然后狠狠抽马屁股让他追上去,还用东西把他的脸蒙上,说:“忌日不见客,这是规矩!”</p>

你说这薛昌绪是不是个妖怪啊?秦陇一带的人都这么认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武林无剑

东归十一郎

王爷,王妃说要踏平这山河夺天下

公子浅

红娘啼笑因缘

闪蝶

综影视:我啊!天生劳碌命

梧伊在喝酒

灵气复苏后我全家被动物带飞

是炎炎啊

磨刀霍霍向狗贼

胡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