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钛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章 天锅烧,李佑的大唐,西关钛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代人的日常饮食中,酒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聚会、婚庆、会友,都离不开酒。
唐代生产的酒主要为米酒、果酒和配制酒这三种。其中米酒的产量最多,饮用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唐代人称米酒为“白酒”,此“白酒”非现在我们所饮的白酒。他们常以酿酒的原料为酒名,因用白米酿造米酒,故称“白酒”。
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并不是李白能喝,而是酒的度数不是很高,米酒而已,酒量大的,你不多喝一点是醉不了的。
一般也就二十多度左右。
李佑这次和崔家要合作的烧酒,这个度数李佑也不会弄太高,因为此时的大唐都习惯喝度数低的酒,你突然上来一款,60多度的,或者更高的那种,只会被嫌弃。
其实双倍,四十度左右就很好了。
而且度数低的话,出酒率也会高很多,有人一定会问三勒浆度数怎么样,很多人都认为三勒浆是一种度数很高的酒。
其实根据一些文献记载,这个三勒浆在唐朝是种果酒,或者说是药酒,来自波斯,跟葡萄酒一样,属于当时舶来品范畴。它是由三种外来的药用果实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合称三勒)经过加工而酿成。
唐国史补里说:“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说它“类酒”;四时纂要里描写它的制作过程跟酿酒相似,所以我猜测,这个三勒浆很有可能是不含酒精或者是只含有很低的酒精,不过,在唐代社交宴饮的场合里有一席之地。反正就是没有葡萄酒等级高的“洋酒”,在长安市场非常流行。
李佑在现代的时候,对于酿制白酒,曾经找到过一种古法酿酒,现代的酒业已经不用古法酿酒了,采用古法酿酒技术来酿造白酒或者米酒的师傅是越来越少了,如今很多酿酒企业或者酒厂都放弃了古法酿酒技术-这种十分传统的酿酒方法,采用全新的生熟料酿酒技术,利用现代化的酿酒设备,在产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古法酿酒技术,而口感上也不输于传统的酿酒方法。
虽说,古法酿酒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很多有名气的规模不大的酒坊依然没有放弃这种原始的酿酒方法,而让这种技术传承下来的因素除了酿酒师的坚持外,酒的口感和美味才是立足于市场的真正原因。
李佑曾经前往g州的时候,在那里遇到过一村村民,那里还处于很大的贫困中,这里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
他们有一种古法酿酒,就叫做天锅烧。
李佑去那个村子调研的时候,村子的老人一直陪着李佑,他们无私的将天锅烧的做法给了李佑。
老人们告诉李佑,如果想要酿出最好的酒,那就必须要制作做好的酒曲
天锅烧的酒曲是用嫩玉米浆,野菊花,麦麸,老玉米面,大曲酒,黄酒糟(糯米酒糟)制作而成的。
其中的主料嫩玉米,需要用手一颗一颗将玉米粒给剥下来,每年制作酒曲时,村子里的人都全部要出手,一起要剥几百斤,很是辛苦。
这些剥好的嫩玉米打成浆之后,只要放置一天,就自然发酵了,李佑还闻过,味道闻起来很酸,不过,这是酒曲的关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