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东坡先生!
宅小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6章 东坡先生!,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宅小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开始,人们以为这只是一篇普通的人物故事。</p>
后来,人们发现这竟是一部诗词集。</p>
再然后,人们发现这还是一部美食番。</p>
再后来,人们还发现,这更是一本旅游指南!</p>
苏轼的一生命运多舛,辗转流离,对他而言,这可能是人生的不幸,四海漂泊,无处安家。</p>
但对那些被苏轼“临幸”过的地方而言,这又是一种莫大的幸运。</p>
因为苏轼喜欢作诗,而他每去到一个地方,就有一部名篇流传。</p>
嘉佑四年秋,苏轼居家服丧期满,举家搬迁至京城。</p>
途经嘉州(今乐山)时,面对湍急的流水,苏轼感慨道:</p>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p>
后来行至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看见五年前留宿过的寺庙,当年的住持方丈早已离世,而他与弟弟苏辙在居室里的题诗,也没了踪影。</p>
于是写下了名篇《和子由渑池怀旧》——</p>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p>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p>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p>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p>
后来在去杭的路上,苏轼与弟弟苏辙分别于颍州,又有感而发,写下:</p>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p>
在密州赴任之时,为答谢山神赐雨,重修的山神庙落成,苏轼祭祀归来途中,和同僚们举行了一次会猎。</p>
在这次会猎后,他又写下了另一首名垂千古的《江城子》。</p>
《江城子·密州出猎》——</p>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p>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p>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p>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p>
后来苏轼在黄州之时,城西北有一座赤鼻山,也称“赤壁”。</p>
由于名字相同,人们常常把它和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牵连在一起。</p>
苏轼来此游玩,望着滔滔不绝,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不禁俯仰古今,写下了《赤壁怀古》。</p>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p>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p>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p>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p>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p>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p>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p>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苏轼被贬至儋州(海南)。</p>
此时的苏轼已经六十二岁了。</p>
当时的海南是最为偏僻之地,放眼望去,海水淼淼,四顾茫然。</p>
但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起起伏伏的苏轼,早已经在心境上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大圆满程度。</p>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p>
海岛的生活远比人们想象中更为艰辛,食无肉,病无医,居无室,出无友。</p>
但苏轼再次发挥出了在黄州种地时的乐观精神,在当地编写教材、设立学堂讲学。</p>
为儋州这片荒蛮之地,点燃了文化火种,撑起了文明的天空。</p>
虽是布衣草鞋,却依然是天下文坛的执牛耳者,这北宋天下,文坛的中心从未改变。</p>
即苏轼人在哪里,北宋文坛的中心就在那里!</p>
苏轼在儋州培养了当地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此人仅仅是随苏轼学习了半年。</p>
临行前,弟子请苏轼题诗,苏轼便在扇子上写道:</p>
【沧海何尝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p>
当时苏轼和弟子约定,等他有朝一日高中进士,他再帮弟子将残诗续足成篇。</p>
可惜的是,等弟子高中进士那年,苏轼已经辞世长别。</p>
后来只能由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弟弟苏辙将诗作完成,下篇是这么写的:</p>
【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p>
…………</p>
对大部分听众而言,今晚的节目,是一次很神奇的收听体验。</p>
一开始是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让人心情悲切,眼含热泪。</p>
后来故事的主人翁苏轼落魄了,被贬黄州,听众们的心情反而是好了起来。</p>
因为他们认识了吃货苏轼,感受到了对方在苦难人生之中,那一份长存心底的豁达和乐观精神。</p>
不由得也被感染到,心情变得愉悦起来。</p>
对不起,苏轼,你很惨,从文坛领袖,政坛精英快速跌落,沦为种地的农民。</p>
但我们真的很快乐!!</p>
再后来,当一首首描述各地风土人情的诗词,被顾知书在故事里说出来时,</p>
全网都因此陷入到沸腾。</p>
那些被提及到自己家乡的网友,不知有多么兴奋,在网上将诗词疯狂传播。</p>
就连一些地方的文旅部门都被惊动,在官博上做出了回应,还特意艾特了顾知书和《故事人生》栏目。</p>
一波联动直接让粉丝们兴奋不已,欢呼雀跃。</p>
而那些家乡地名没有被提及到的网友,则是长吁短叹,遗憾莫名。</p>
只恨苏轼一生被贬的次数还不够多,被流放的地方还不够广,以至于没能路过自己的家乡,留下一两篇诗词。</p>
这一届的网友真是很善良温柔了。</p>
不说是同情心泛滥吧,至少也是很不管别人的死活。</p>
是想要了苏轼的老命啊!</p>
按照这个节奏,本来古儋州地界的网友们,应该是最为高兴的。</p>
毕竟,问吾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嘛。</p>
作为苏轼自诩生平功绩的三大代表性地标,又是苏轼人生之中最后的落脚之地。</p>
本该在今夜的这波热度之中,占据一个有利优势地位才对。</p>
很多顾知书的老粉,籍贯是儋州的,早早就已经期待上了苏轼在儋州的人生结局。</p>
只是,</p>
当顾知书以平缓的语气,将视角缓缓代入到这名老人最后的人生阶段时。</p>
儋州的朋友们却发现自己的心情,远没有自以为的那般高兴和兴奋。</p>
相反,</p>
人们的情绪都变得有点低沉和悲伤,原本挂在脸上的笑意,也渐渐消失,眉宇间酝酿着愁苦和不舍。</p>
原来,不知不觉间,节目时长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p>
到了尾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