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格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玉佩,雪域格桑,雪山格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次前来有些冒昧了,大人每日政务繁多,自不敢多加打搅,若看小女子还不算太笨,今日可否先行个拜师之礼。”说毕一招手,那侍女从口袋中掏出一缎面香囊交到王妃手中。王妃从香囊中取出一块掌面大小的白松石佩物,洁白、温润、细腻,萤萤发光。她将这玉佩双手递给桑结,说:“这上面有一佛像,是那年母亲去五台山拜佛,一位大喇嘛送的,他说佛像曾经某一世达赖喇嘛开过光,请母亲转赠有缘之人,还说30年后此物当再回五台。既与大人有师徒之缘,就作为见面礼吧。”</p>
“这这,这怎么好……王妃不要只顾站着说话,请坐下。”</p>
“大人请先坐。”</p>
桑结刚一落座,其其格竟扑通一声跪下了,双手捧着玉佩,大有不收她为徒就不起来之架势。</p>
“好,好,请起请起,不妨从长……好,好……”府中官员们头一次看见第巴大人如此语无伦次。玉佩是怎么接下的,自己后来说了些什么,王妃又是如何送出去的,自己竟不能清楚地回忆起来,事后,桑结觉得这位王妃总是出人意料,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很不满意。</p>
桑结所写的“藏区佛教发展历史”的书稿,正是西藏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黄琉璃》。开始,整理资料、写作这本书或许是为了度过终日惶惶的煎熬,待书稿完成,取名《黄琉璃》,他才意识到,感谢菩萨安排,让他在一个特殊时段为后人留下一部佛教巨着。</p>
在写作这部书的过程中,他始终在回味佛爷最后留下的那几句话——因而这部书中不仅仅是藏区佛教发展的历史,他更多的梳理和分析了满清、蒙古、黄教这三股力量之间的关系史。基于这些,桑结也更明白藏区当下的处境、格鲁的处境以及他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p>
元朝建立后,皇室宗族进入中原,但在广大的漠北地区仍留有一些部落,经过百年兼并组合,形成新的联盟。元朝覆灭后,皇室率部众北逃,在徐达、蓝玉、朱棣的反复追杀下,逃至贝加尔一带,这些部落统称漠北喀尔喀蒙古(也称外蒙古)。在对抗明军的打击追剿中,上述平民联盟壮大起来,自称“瓦剌”,尤其在也先当首领时,土木一战活捉了明英宗,更是对明朝造成很大的威胁。但瓦剌在长期战争中力量不断削弱,最终被其他部落联手逐出,几经辗转,流落天山脚下,称为漠西厄鲁特蒙古。此外,还有漠南的内蒙古。是为蒙古三大部。</p>
努尔哈赤在位时,明清战场集中在山海关一带,雄关险要,清军多年无力突破。皇太极继位后改变战略,首先经营蒙古地区,击败当时各旗盟主林丹汗,拿下了归化城,内蒙古各部落归顺。从此,明朝的长城防线暴露在满清兵锋之前,面对清兵左驰右突、飘忽无常的袭击,明军千里设卡,防不胜防,独石口、龙门口、古北口、喜峰口、张家口等几成清军自家过道。后来,康熙谈到蒙古附背中原的重要性时指出:“修筑长城,究属无益。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于朔方,较长城为尤坚固也。”</p>
但清代统治者明白,对于蒙古各部,归顺其身易,降服其心难。为了“收心”,除了封爵、联姻、赏赐等传统方法外,随着黄教影响的扩大和地位的确立,他们更是制定了“尊黄”的基本国策,利用黄教,从“降服其心”的角度控制蒙古。正所谓:“本朝之维持黄教,原因众蒙古素所皈依,用示尊崇,为从宜从俗之计。”这个安国大计,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入关后各代君主,都是一力坚持、贯彻始终的。</p>
而五世达赖初掌黄教时,正是黄教在藏区教派争斗中逐渐确立之时,也正是大清初进中原之时,正是战乱渐熄、百废待兴之时。每每想及刚刚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想起蒙藏关系,桑结嘉措总是不免长叹:当年若不是佛爷谋略远大、若不是清朝皇太极、顺治等几位皇帝雄才大略,这战乱连年、生灵涂炭的岁月不知道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