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一三六 大西军收复川中 永历帝仓惶奔逃,大明孤忠李定国,了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二人拿定主意,马吉翔当晚就在府上摆下酒宴,与庞天寿一道做东,将曹延生和胡正国二人邀至府中做客。

且说曹延生和胡正国二人虽是孙可望亲信,但内心深处却始终倾向朝廷,当酒过三巡,马吉翔借着微醺提出四人结拜时,他们不知其中别有用心,自是欣然表示了同意。

马吉翔大喜,连忙吩咐下人撤去酒菜,换上香炉及三牲祭品。一切准备就绪,四人旋即起身离案,跪于大厅中央,焚香祷告,共同对天起誓,相约结为异姓兄弟。

盟誓完毕,四人相继起身互相道贺,马吉翔于是趁热打铁地说道:“大明气数将尽,惟有秦王承天运命,吾等欲劝秦王早进大位,奈何无法上达天听,烦请二位代为转达,他日若得富贵,不敢相忘!”

曹延生和胡正国听罢脸色骤变,愕然言道:“此事关系重大,万万不敢乱说!且我二人不过区区提塘罢了,只可传递军报,国家大事,又岂是我哥俩敢想的?不可!不可!”

被二人拒绝后,马吉翔和庞天寿却并不死心,遂直接派人前往贵阳,面见孙可望,与其暗中通款,劝说废帝自立。然而孙可望担心天下人心不服,并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好酒好菜盛情款待了使者一番,便将使者给打发了回去。

回头再说曹延生和胡正国二人,他们素与内阁首辅吴贞毓交好,从马吉翔府中出来,便立刻赶往吴贞毓府上,将此事如实相告。

吴贞毓听罢气愤不已道:“这两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可恶至极!”

在骂过马吉翔和庞天寿后,吴贞毓当即连夜进宫面圣。不过吴贞毓也知道马、庞二人深得永历帝器重,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如果贸然弹劾,永历帝是断然不会相信的。

因此,在永历帝面前,吴贞毓并没有提及马吉翔和庞天寿之事,只是从侧面旁敲侧击地劝说道:“皇上,孙可望素来跋扈无礼,一旦圣驾入黔,上下俱为其所制,国事危矣!”

“那依卿之见,当去往何处?”永历帝不是傻瓜,当然不想跑去孙可望的地盘当个傀儡,可如今偌大的天下,却又有哪里是容身之地?

吴贞毓思忖了许久方才提议道:“皇上不如御驾暂时停驻于滇桂交界处,如此即可以凝聚广西军民人心,号召远近。事态危急时,又可以直接退入滇黔!”

永历帝犹豫再三,仍无法决断,吴贞毓见天色已晚,只得悻悻而去。

不想此事很快传到马吉翔和庞天寿耳中,二人邀功心切,立即派人将此事密奏于孙可望,请他尽快派兵前来,迟恐生变。孙可望接到密报,遂决定再次出兵前往南宁迎驾。

十二月初十日,清军线国安部攻陷南宁,永历君臣仓惶雇舟西避,经新宁州溯左江一路逃至濑湍。由于上游水浅无法行船,为避免被清军追上,永历帝只得让马吉翔尽焚舟船及全部金银重器,自己则由禁军抬辇,轻装而行,走陆路继续向西逃亡。

当夜,正在人困马乏之际,一支清军骑兵骤然出现在附近,永历帝大惊失色,慌忙在禁军的保护下藏身于树林中躲避。

这支清军骑兵并没有发现林中异样,又见天色已晚,于是在此点起篝火,露宿歇息。

眼见清军近在咫尺,众人躲在暗处,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也不敢睡觉,就这么在冰冷湿寒的树林中苦苦挨了一宿,直到日出之后,这支清军方才拔营离去。

永历帝大难不死,不敢再在此地多做逗留,于是途经龙英、归顺、镇安等地,直奔桂滇交界处逃去。

不想突然天降大雨,狭窄的道路本就崎岖难行,被雨水一泡更是泥泞不堪。一时人马停滞,行进缓慢。跟随永历帝逃难的这些朝臣大多养尊处优,哪里受过这等罪,在大雨中被冻得是瑟瑟发抖,不禁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首辅吴贞毓见此情景连忙向永历帝进言道:“皇上,诸臣皆已腹空如鼓,沿途多有昏厥者,不如暂且在此避雨,并派人前往附近村落借粮,以解燃眉之急。”

永历帝瞥了一眼四周众人的狼狈模样,心中不忍,终于还是点头答应了。

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待至乌云散去,阳光重新遍洒大地,众人一面就地起灶做饭,一面纷纷脱下湿衣拧干晾晒。

就在这时,忽然从前方传来一阵纷乱的马蹄声,永历君臣早已是惊弓之鸟,顿时吓得是手足无措,想要躲藏,可环顾左右,两侧皆是荆棘密布,就只有往后一条路可走,然而两条腿又如何能跑得过四条腿。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永历帝不禁喟然长叹一声,旋即坐于大石之上,双目禁闭,听天由命道:“也罢,此乃天不助明也!”

正当永历帝闭目等死的时候,司礼太监庞天寿忽然喜极而泣地高声大喊道:“皇上快看!是援军!是秦王的援军到了!”

永历帝闻声猛然睁眼一看,只见前方出现的军队果然打的是明军旗号,原来是狄三品、高文贵、陈国能、黑邦俊四人奉孙可望之命,带着前来迎驾的一千骑兵及时赶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巨龙日常相处指南

寒樱怒放之冬

从涂山开始的诸天之旅

那只小奶猫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重别楼

宫中有猫

闲散老人

男友是幕后歌王

千树梨

[综英美]别催,天使兽在进化了

越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