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鸟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九章 形势大好(下)(求订阅!),大宋枭途,任鸟飞,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过两人的观点有些分歧。</p>
耶律大石通盘考虑过后,认为他们应该向西去,去夹山投靠耶律延禧——在耶律大石看来,耶律延禧手上还有数万大军,而且,不论西夏,还是几个还忠于大辽的达旦部族,都有可能借兵给耶律延禧,甚至就连蔡仍都有可能会借兵给耶律延禧,如此,双方合并,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另外,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可以使他们的战略纵深大大曾加。</p>
萧干则认为应该向北,去奚族居住的区域,他认为,那里有群众基础,便于扩军和生存——萧干对耶律延禧已经失望透顶,他一点都不看好耶律延禧能东山再起,因此,与其将希望寄托在耶律延禧身上,他更愿意自己单干。</p>
对此,萧普贤女其实也有她自己的打算——萧普贤女也知道坚守燕京不会太长久,但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撤出的,而一旦撤出燕京,她只有去夹山投奔耶律延禧,在萧普贤女想来,毕竟他们夫妻是将皇位传给了耶律延禧的儿子(即秦王耶律定),而且,萧普贤女知道耶律延禧对她垂涎三尺,因此,萧普贤女乐观的以为,耶律延禧应该不会怨恨她,没准还会纳她为皇后,她可以借着耶律延禧重获权力,更大的权力。</p>
当天,萧普贤女便派遣永昌宫使萧容、干文阁待制韩昉出使大宋,派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言、尚书都官员外郎张仅出使大金,派遣三司副使萧怀、参知政事李貌出使金吾军。</p>
后两路暂且不表,只说萧容和韩昉从白沟河入境,先到达白沟驿站。</p>
童贯闻讯,急忙与蔡攸、刘延庆、宇文虚中等人商议对策。</p>
蔡攸提议说:“可用军礼接见他们,这样可显示出我军之威风。”</p>
刘延庆和宇文虚中都赞成。</p>
于是,童贯让刘延庆将队伍集合在雄州城外,他叮嘱刘延庆:“要多找些个子高精神好的士兵。”</p>
不久,萧容和韩昉来到雄州城下,只见宋军列队迎接,军旗猎猎,阵营整齐,士兵们精神抖擞。</p>
萧容满脸惊讶,然后扭头对韩昉说:“这是以军礼相见啊。”</p>
韩昉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很明白,大宋这是在向他们展示军威。</p>
从大宋所展示的军容来看,军事实力的确不弱,装备先进,兵力充足,整齐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际。</p>
这使得萧容和韩昉更加坚定了向大宋投降的决心。</p>
童贯和蔡攸在宣抚司会客厅接见了萧容与韩昉。</p>
萧容和韩昉说明来意,然后将萧普贤女的奏表递交给童贯。</p>
童贯看了看,什么也没说,便将奏表递给身旁的蔡攸。</p>
蔡攸看后,说:“不纳土,只是称臣纳款?这不行,不纳土,我们不能接受。”</p>
韩昉解释说:“燕京一带,居住人员成分十分复杂,有契丹人、奚人、渤海人,不全是汉人,如果完全纳土,交给大宋来管理,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留下在此地治理了一百多年的辽国帮助大宋治理这块地方,是两全其美之事。”</p>
童贯沉默不语。</p>
韩昉又说:“我们辽国是个好邻居,历史已经证明。如果灭了我们辽国,大宋就要跟金国和金吾军那两个恶邻相处,可能就会永无宁日。”</p>
蔡攸听得有些不耐烦,他语气很强硬地说:“什么都不必说了,总之,不纳土,我们就不能接受。”</p>
童贯觉得,韩昉所说也有几分道理,因此说:“这样吧,我马上将萧太后的这份奏表用快马上报给朝廷请官家定夺,请两位使者在驿站等候几日。”</p>
萧容和韩昉来到驿官住下。</p>
萧容觉得求和很有希望,因此对韩昉说:“你是对的,大宋毕竟是文明大国,向他们称臣,并不是什么坏事。”</p>
韩昉则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预感此事恐怕不能成。</p>
因此,听了萧容所言,韩昉悠悠地说道:“但愿能促成和解,那样黎民将免遭涂炭之苦啊。”</p>
……</p>
(https://www.yqwxw.cc/html/135/135730/545329663.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