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妙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6章 大理国与大理高氏,打搅南宋,冯妙指,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杜子如回了鄂州以来,每日都在记录窦默医书中的内容。
赵诵则遣了医官对医书中的内容进行查验与校正,发现医书里面的方子对一些疑难杂症来说都特别有用,再有窦默对于针灸的施针方式也与其他医学大家的不一样,于是赵诵便让其他士子多抄录了几份,再将完整的医书送去临安胡太医、谢方那儿。
希望窦默的医术对胡太医、谢方他们有所帮助。
不过赵诵那边也有窦默的一些医书,不知道窦默现在的医书与他在基地得到的那几本是否内容一致。
杜子如写完医书发现赵诵对他并没有任何斥责,反而留他为己用。
杜子如虽年纪只有十三岁,但还是察觉到了这点,经过这几日的相处之后他发现太子殿下身边的每个人都很和善,比如吴潜、文天祥、陆秀夫、陆传义、李怀恩等,但杜子如心里头还是对杀鞑子耿耿于怀,毕竟父母长辈死于鞑子手中。
后来他又知道忽必烈没有死的消息,反而恨自己当时为何不用厉害一点的毒药呢?
否则的话,现在可以改变宋军的颓势。
但杜子如毕竟是孩子,他不清楚赵诵的用意。
......
那边黄陂的战事已处于胶着之态,忽必烈一直都在后方休养生息,刘秉忠等人并没有出战,也没有班师回朝。
在这段胶着的日子里,吕文德也趁机休整大军,每天加固黄陂的城防,另外则进行操练。
罗大虎的水军也每日在武湖与长江水面上摇曳,一面加强水面上的防御,一面加强操练,顺便探查黄陂鞑子营地的情况,不过罗大虎发现鞑子那边安静的很,但后来罗大虎发现对方派人去北方调兵遣将去了。
罗大虎警惕起来,一面继续练兵探查消息,一面将消息告诉给鄂州的赵诵他们。
至于向士壁以及其他各军将领,则一直都在努力消灭南方残余的蒙古军队,偶尔会有斩杀鞑子首级的捷报传来,南方的几个州县沦陷的国土也开始陆续被收复,只是目前而言暂时没有兀良合台的消息,这个霍乱大宋南方的一代将领的消息似乎就这样石沉大海了,也不知道他们具体的定位在哪里。
只是南方经过这场战争后,田地荒芜,百姓死伤不少,十室九空。若不是当初赵诵迁移了那么多的百姓去泉州以及台湾府,现在恐怕情况更加糟糕,赵诵在得知军报的时候,心里头很是沉重,所以他发誓等鄂州之战结束之后,尽快回迁百姓,发布养民的政策,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至于黄州那边,刘整依旧驻扎黄州城,贾似道每日都写了军防民情报告,赵诵这边每天都能收到一大摞。
吴潜也是看的头疼,贾似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奏章邸报也都写的太过详细,连街头百姓斗殴以及百姓的吃喝拉撒都写了上去,不知道的还以为贾大官人心细如尘,治国很上到,实际上这也是贾似道自保的手段。
吴潜一想到临安官家的龙案上是否也会和鄂州府衙的案台一样,官家看了后会不会也会头疼地厉害,吴潜这样一想,不禁有些摇头,但是边上的赵诵却不这样想。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求生**,特别是当把柄被人握着的时候,他的求生**就特别大,别以为赵诵身处鄂州,但大宋国内发生的事情他基本上都可以通过飞雀那边了解一些,边防的情况也大致能了解一二。
赵诵这时候拿着贾似道写的一份改革心得,他知道未来贾似道就打算这么做,当然一方面是捞取政治资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自己名传后世:“这贾似道还说他要改革,行打算法与公田法,将田地从私人手中慢慢收归朝廷,还要将无主之地进行复耕,不知道左相公对此事是如何看的?我朝如今田地大多数都集中在那些豪绅手中啊!”
“好是好,但会引起那些士大夫豪绅之辈的仇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自古以来土地乃国之大事,切不可随意操刀,否则死的就是自己了,这贾似道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久了,还是脑子瓦特了,当年谢方叔也曾向那位上谏过,说要从豪强权势家族手中收归田地,并限制私人所占田地,但后来还是失效了。这些好的膏腴之地,可都是产粮的大地,每年光是收租就有好几百万石粮食,而这些粮食可以养活好些人啊!再加上打仗,很多百姓逃荒之后,田地都荒废了,实在可惜。等战争结束后,我提议将这些无主之地全分给百姓,这样增加我大宋国库税收,使得国库不空虚!”
“不过贾师臣这一套法子不合适。”吴潜提出了他的看法,毕竟他这些年也经历了朝廷中不少,虽然很多士大夫想要改革,大部分改革者还存有私心,但他们都看出了大宋国内的问题所在。
大宋若要强大,就必须改革,但改革又不能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否则会让国内局势动荡,所以还不如不改革呢。
但赵诵知道眼下赵竑正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改革,而且用的就是金钱腐蚀政策,也就是用利益换利益。
比如鼓励经商,但是这税收要比一般人要高不少,且官府每年还要抽解一部分,为的就是限制这些人坐大。
当年的商号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五百多家,遍布海内外,这些都是赵竑的努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