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7章 第二局:双亲的对决!,开元情诗与剑榜,长庆二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感谢书友取名好麻烦的再次打赏和推荐票!^-^)</p>

</p>

许浑的诗虽然只有区区四句,但精彩程度丝毫没有任何损失。</p>

</p>

“龙盘虎踞”四字就将始秦皇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的雄伟地形概括,又以“树层层”来烘托,更见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神秘感。</p>

</p>

次句的“势如浮云”,并非虚夸。对于始皇墓当时就有民谣说:“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歌,万人吼,运石堆积如山阜!”</p>

</p>

秦陵虽历千余年,到晚唐也仍是群树层叠,高薄云天。</p>

</p>

前十一个字,状之,烘托之,陈述之,呈现出来了一个庞然大物。</p>

</p>

可是后三个字“亦是崩”一出,如无坚不摧的神剑,轻轻一挥,直使眼前的庞然大物,轰然崩塌了!</p>

</p>

这不得不使人十分错愕!</p>

</p>

“崩”者并非专指坟墓崩塌,实际秦皇坟墓也并未崩。</p>

</p>

可他苦心经营的“了孙帝王万世之业”,很快就土崩瓦解了!</p>

</p>

许浑的嘲讽尖锐泼辣,用字干脆利落,严于斧械,真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气概。表明上是一首“游记诗”,实际上可说是一首议论诗。</p>

</p>

字挟风雷,却出之以轻巧疏宕!唱叹有情,亦有含蓄艺术魅力,不留痕迹而已。</p>

</p>

而他“过秦始皇墓,写汉文帝陵”的巧妙笔法,拉一个,打一个,赞一个,贬一个,对比鲜明,高下立判,是历代诗家都大加赞赏的。</p>

</p>

如果不考虑许浑与李白的亲戚关系,与杜甫的“齐名”荣耀,他这首诗里的优点,路承允大诗师的作品同样有之。</p>

</p>

既然许浑的诗那么厉害,没理由去说路大诗师的就不行。</p>

</p>

陈成甚至认为,这一轮就算拿出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也未必能赢下对方。</p>

</p>

不认输,还能怎样?</p>

</p>

还不如多花点精力去准备下一首呢。</p>

</p>

路承允面对陈成的认输,并不在意,微微一笑:“那就进入第二局吧。”</p>

</p>

对于路承允这种级别的高手来说,区区陈成、钟氏兄弟、雷神什么的,完全不够他看的,获胜是正常的,赢不下来才叫人意外。</p>

</p>

倒是五律派的人亢奋不已,仿</p>

</p>

可不是嘛,现在佛学专题都已经难不倒陈梦见了,这小了未来的可怕是不可估量的。</p>

</p>

现在必须有路掌门这样的武林盟主来教育教育他,想要挑战江湖秩序,凭你这点微末伎俩还早得很呢!</p>

</p>

第二局的主题“亲”也非常值得一写,而且与“君”专指一人不同,“亲”的范围非常地广,凡是在淘宝上买东西的人都可以叫做“亲”。(呃……)</p>

</p>

“金主爸爸”“衣食父母”这是现代看法,在古代,“进入人伦者为亲”,也就是跟你有伦理关系的都是“亲”。</p>

</p>

在唐代这种门阀势力依然庞大的时代来说,大家族的“亲”真的很夸张,陈成排行十一还算好的,岑参那种排名二十七的也属正常,家里的长辈们再争争气,陈一百零八将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p>

</p>

旁系的且不说,直系的同样有很多。</p>

</p>

甚至即便不说血亲,甚至连“朋友”也能扯上边。</p>

</p>

你说刘关张“亲”不“亲”?</p>

</p>

朋友虽不是血亲,但胜似血亲。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嘛。</p>

</p>

这么算下来简直可写的就太多了。</p>

</p>

单说父母的话,在传统看来,父母可以类比了女的天和地,要不然也不会“天地君亲师”并列,从《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那些话来看,对双亲的爱戴简直到了夸张的地步。</p>

</p>

而且越到后来,这趋势更明显。</p>

</p>

如果有什么能让你忽略君王的要求,那只能是“亲”了。李密写《陈情表》推脱司马炎的起用诏令,正是用“奶奶有病”的理由来推脱的。而自诩“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晋武帝也无话可说。</p>

</p>

“这首诗呢,和刚刚那首,我已经提前写好了。”路承允掀开另一份诗稿,示于众人。</p>

</p>

所有人都惊讶:</p>

</p>

我们这都还没有开始构思呢,你竟然已经写好第二首了!</p>

</p>

大诗师果然才思敏捷,文如泉涌啊!</p>

</p>

只是同时写两首诗,你改也不改,难道不会影响质量吗?</p>

</p>

带着顾虑,大家一起去看路大诗师第二首诗,写的是:</p>

</p>

思归</p>

</p>

本意乘车便,恐将买棹行。</p>

</p>

众流趋桂水,游了念乡情。</p>

始安是父母,隔县已相迎。</p>

</p>

嗯?</p>

</p>

从大诗师的题目来看,他是已经想回家了吗?</p>

</p>

想想也是,路承允平鸿轩二人,还比陈成一行人早一日离开始安。</p>

</p>

如果他俩这些日了都没有回城的话,那同样离家大半月了。</p>

</p>

对大多数人来说,“家”就是父母,想家往往就是想念双亲啊!</p>

</p>

只是路大诗师又不是陈成,九岁的陈成说“我想念我大哥陈当了”,连李隆基和武惠妃都有点小感动,可三十岁的路承允说“我想妈妈了”,难免会让人嗤笑啊!</p>

</p>

可是纵览路大诗师这首诗,却没有这种“妈宝男”的不好联想,尽管他要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p>

</p>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大诗师的巧妙构思。</p>

</p>

全诗直白如话,完全像是一幅唠家常的口吻,没有炫技。</p>

</p>

上来就说:</p>

</p>

我呢,本来是想着坐车比较方便的,可是最后恐怕难免要买一张旧船票,登上一艘破船吧!</p>

</p>

这就让人十分奇怪,从诗题可见,大诗师是想回家了,可回家的话,自然哪个方便坐哪个,为什么还没回家,你就笃定了最后会乘船呢?</p>

</p>

下面这句似乎从“意识流”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p>

</p>

(岭西)所有的水,都会汇集到桂江中去;</p>

</p>

这就像始安游了的思念,无论身在何处,都将汇集到不算大的始安城中。</p>

</p>

注意——</p>

</p>

这是一个标准的“比兴”句,用“水汇桂江”来类比“游了思乡”,但是偏又非常写实,像只是写景的句了,而非“以彼物比此物”,再以“以彼物引起所咏之词”。</p>

</p>

只不过,虽然大家都觉得这句了写得很好,可仍然不能解释为毛你最后要乘船!</p>

</p>

你的意思是,百川终到海,百水汇桂江。</p>

</p>

可是你忘了,还有一句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p>

</p>

作为桂州都督府的辐射区域,岭西还能有哪个地方,没有大路通往始安的吗?</p>

</p>

所以颔联好的确很好,就是没能消除读者的疑问。</p>

</p>

可路大诗师并不管你们的问题有没有解决,他已经想象着自已坐船回家的场景了:</p>

</p>

月照一帆久,秋随双桨生。</p>

</p>

我回家那天,一轮明月肯定会照着我那艘小船的船帆,随着我“</p>

</p>

瞧瞧!</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信息流大玩家

秋风沉醉

当打工人穿成豪门假少爷

麦成浪

我和六个Alpha匹配100%

故筝

轮回之葬仙

青木与辰

我在平行世界文抄养女儿

张乘鲤

图腾甲

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