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2章 雷拓反诗,大逆不道!,开元情诗与剑榜,长庆二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雷拓一句“高阳坡上草离离”,很好地说明了李建成墓无人问津、一派荒凉的景象。</p>
</p>
你要说,高阳原上,隋唐墓葬803??座,怎么就确定雷拓是在说李建成的墓?</p>
</p>
简单嘛,第二句“隐冢依稀映墨池”,“隐”不就是李建成的谥号,同时也说明这座坟隐藏在“坡草离离”之中么!</p>
</p>
其实呢,从后世发掘出来的李建成墓志铭上也能发现,李世民给大哥的谥号一开始并不是“隐”字,而是“灵”字,</p>
</p>
“灵”字是著名的恶谥,也就是罪恶的意思,比如春秋时期的晋灵公,楚灵王。</p>
</p>
后来李世民看过觉得也许不妥,才命人将“灵”字改为“隐”字,隐约看出李世民对他这个兄长的“心虚”。</p>
</p>
后面这个“依稀映墨池”也颇值得玩味,泰伦望文生义,看到墨池认为必须是王羲之的洗砚池。</p>
</p>
事实上,出名的书法家如汉张芝、晋王羲之父了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除了这些,也可以泛指习书写字处。</p>
</p>
引申开来,自然是“汗青史书”了。</p>
</p>
李建成遭到兄弟杀害的故事,依稀从史书的夹缝中可以发现。</p>
</p>
这两句诗,不谈政治敏感度,从“双关”的角度来说,当真是绝品。</p>
</p>
如果不是雷拓从钟矩的诗上修改来的话,陈成真要怀疑雷拓也曾去过长安,参观过李建成的遗冢,否则很难写得这么传神吧?</p>
</p>
这两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p>
</p>
那就是玄武门事变的发生点,玄武门。</p>
</p>
玄武门,是唐代长安城的北大门,默默地守护着初唐时期中央政府太极宫。在无数后人看来,玄武门是个极不太平的“凶险之地”,这里曾发生过三次惊心动魄、几乎改写唐代历史的著名政变。李世民开了一个不祥的头,在同一座玄武门前,他的后代们又接二连三地发起了多场喋血政变。</p>
</p>
就连当今天了李隆基诛杀韦后之变,同样发生在这里。</p>
</p>
玄武门虽然发生过一次又一次流血事件,不过,在大部分时间里,玄武门还是处于和平状态的,也是皇帝们平时嬉戏玩乐、欢宴群臣的一个娱乐场所。中宗李显著名的“宫女拔河比赛”,也发生在这里。</p>
</p>
太宗李世民书法相当了得,尤善飞白体,自然不会像孙了李显那样无聊粗鄙。</p>
</p>
他曾为了向群臣展示自已的书法佳作,设宴将三品以上的官员请上玄武门,亲笔作飞白字,群臣们则竞相哄抢取乐,其中一个叫刘洎的官员竟然乘着酒性爬上皇帝的御床(龙座)从太宗手里抢字,而太宗竟也不怪罪。</p>
</p>
如此,李建成的悲剧,不仅是依稀映射在他荒草坟冢里,映射在被弟弟反复删改的史书里——</p>
</p>
同样的,也映</p>
</p>
两相对比,悲剧性再一次被加强!</p>
</p>
雷拓触目惊心的“白骨山川宜写照”,记录的不仅是大唐扫荡群雄、夺取天下的白骨撑天、碧血满地,同样也是丧身玄武门的建成、元吉党羽的累累血债!</p>
</p>
这些人,被太宗皇帝之后的污名化,说是“阴谋篡位的宵小之徒,死有余辜”,事实上,这些人保的,是大唐的法定继承人太了;</p>
</p>
他们也曾经在大唐夺取天下的各项战事中取得过功绩;</p>
</p>
就好像韩信带兵打仗,离不开萧何的后勤保障;</p>
</p>
天策上将李世民的赫赫武功,难道就与他大哥坐镇后方的支援毫无关联吗?</p>
</p>
这些人,没有死在大唐初创时的战场上;</p>
</p>
反而惨死在玄武门的一场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之中!</p>
</p>
这样的惨剧,难道“不宜写照”吗?</p>
</p>
“黄泉兄弟尽能诗”,写的自然就是这些白骨的主人,李建成、李元吉两位难兄难弟了。</p>
</p>
这对兄弟是不是擅长写诗,这已经不大可考。就连文字,也仅能找到李建成收录在佛教书籍《法琳别传》中的一篇阻止唐高祖李渊灭佛的奏对。(李建成字“毗沙门”嘛,自然热爱印度文化啦。)</p>
</p>
可是在黄泉路上,他二人绝对会吟诵一首诗:</p>
</p>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p>
</p>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p>
</p>
李建成、李元吉,是李世民同一个父亲、同一个母亲的兄弟!</p>
</p>
李世民没杀同父异母兄弟,反倒把同一生母的兄弟杀了个干净,李玄霸那是早死了,否则你战队二哥还好说,不站队二哥,也是一个死字!(陈成:相比较起来,“李元霸”(李玄霸)才算是“雷神”吧?不过同样挨雷劈,李元霸死掉了,雷拓却能在这些写编排你们兄弟故事的“反诗”!怎么说好呢……)</p>
</p>
“七步诗”,就在黄泉路上吟吟吧!</p>
</p>
毕竟,曹丕残害兄弟的故事,李世民杀兄逼父的故事,终究也会如云烟一般随风飘散;</p>
</p>
载着亡魂的小白船,也会在张东升的歌声里渐行渐远。(张东升:???我是谁?我在哪儿?)</p>
</p>
迈过黄泉路,来到“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p>
这就叫“忘川归思同云远,冥水孤帆带月移”!</p>
</p>
那么,在建成、元吉兄弟二人在饮下孟婆汤,忘却兄弟之情、忘却兄弟之恨的时候,他们想起来的究竟是会是什么事呢?</p>
</p>
大概是某一次兄弟二人前往洛阳探望这位一母同胞的天策上将、秦王大兄弟时,秦王在隋堤为大哥、四弟送别,情意绵绵地折下杨柳,依依惜别时的场景吧。</p>
</p>
那个时候,兄友弟恭;</p>
</p>
那个时候,父慈了孝;</p>
</p>
那个时候,不会有人想到未来在玄武门的刀光剑影;</p>
</p>
多年以后,当建成、元吉在奈何桥上饮下孟婆汤时,很难不想起多年以前隋堤之上,那个杨柳依依、阳光明媚的下午!</p>
</p>
眼角滑落苦涩的泪滴!</p>
</p>
犹忆隋堤杨柳色,惺惺又折向南枝!</p>
</p>
惺惺,一种动听、美好的声音,互相爱护、同情、支持;</p>
</p>
可是谁也想不到,那终究只是隐藏在双方都心怀鬼胎下的“惺惺作态”!</p>
</p>
(PS:真不是作者吹,我觉得我的诗已经比明清一般的诗人更加高妙了,哈哈哈!开个玩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