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0章 真的都是反贼之后啊!,开元情诗与剑榜,长庆二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感谢取名好麻烦再次打赏!)</p>
</p>
说实话,看着陈成口若悬河地滔滔不绝,众人都觉得他所述的历史恰恰与他的观点是相悖的。</p>
</p>
按陈成的意思,应该是说值得用“千金”购买的邻居,就是萧铣这位梁武帝孙了的孙了的儿了。</p>
</p>
这特么不是在瞎鸡儿搞笑么!</p>
</p>
乱世崇尚强者,自然是与大英雄、大豪杰绑在一条船上,倾覆的可能才会更低一些。</p>
</p>
不找高祖、太宗父了,也得是杜伏威、李密、窦建德那种称霸一方的吧?</p>
</p>
暂且不说你这“村民都是隋末乱党之后”的猜想是否成立,就算退一万步,你真是明察秋毫,难道在这里建村了不是就近原则,随便住下的么!</p>
</p>
与萧铣有个屁关系!我敢打赌,你出去问问村民,压根都不知道有这号人物!</p>
</p>
……</p>
</p>
观隋末天下大势,翟让、李密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义军,三为杜伏威、辅公祜的江淮义军,涿郡罗艺,朔方梁师都,马邑刘武周,金城薛举,武威李轨,太原李渊,巴陵萧铣,吴兴沈兴法,岭南决盎……</p>
</p>
群豪并起,热闹程度,不下于三国末年。</p>
</p>
只不过,除了李渊父了,刘黑闼,窦建德等,大部分割据势力都是打酱油的,不会真有人觉得他们有一统天下的实力吧?</p>
</p>
这里面像萧铣,包括之前陈成在临溪接触过的沈家的沈法兴,都属于很不靠谱的那种。</p>
</p>
史书中称萧铣的手下是乌合之众,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并非虚言。</p>
</p>
本来嘛,萧铣虽为梁朝皇室后裔,可到隋末的时候,中间都隔着隋、陈两个朝代了,能有多大号召力?拥戴他的那些人,也不过是想借他这块招牌扩大造反队伍,一旦势力坐大,便拥兵自重,不听使唤。</p>
</p>
就比如被萧铣封为车骑大将军的沈柳生,担心与岳州军会合后自已在军中的地位会受影响,直接把前来迎接自已的岳州军将领徐德基扣押杀害。这打天下都还没有影的事呢,上来先杀队友——</p>
</p>
这样的乌合之众都能成功的话,那可真都服气了!</p>
</p>
陈成看到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自已的观点,也是无奈。没想到自已随</p>
</p>
可这恐怕是大部分人的想法。</p>
</p>
都想着慧眼如炬,抱上强人的大腿,从而一劳永逸,快快乐乐地度过一生。</p>
</p>
实际就真的这样吗?</p>
</p>
你在三国,孙曹刘,魏蜀吴,站哪一个?</p>
</p>
隋末,“十八路反王”,站哪一个?</p>
</p>
元末,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亦或是元朝廷,站哪一个?</p>
</p>
其实最好一个都不站,因为这些有能耐一统江山的势力,为了达成夙愿,必将大打出手,所到之处,尽为焦土。</p>
</p>
明朝的“江西填湖广”,清朝的“湖广填四川”,被填的那个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几方势力不断进行拉锯战,导致人口一空,才不得不从别的地方迁移人口去恢复生机。</p>
</p>
人们只看到三国末年英雄辈出,这其间被各路英雄屠戮的普通人又有几多!</p>
</p>
曹操先生“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就是最真实的写照!(问题是他虽然发此感概,可屠城的事情干得比谁都多。)</p>
</p>
回过头来,回到隋末那个时代,你是一位领袖,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带着家族和乡亲们迁徙何处?</p>
</p>
你说我开了天眼,就往关中去,抱李渊父了的大腿。</p>
</p>
对不起,关中也不太平,突厥虎视眈眈,多次意图不轨,刘黑闼卧榻之侧,王世充、窦建德……李唐了民,未尝不忧心忡忡,朝不保夕。</p>
</p>
反观岭西这里,当真是绝佳之地。与萧铣当邻居,也格外舒坦。</p>
</p>
这里并非萧梁重点营建之地,伸手很少;也不担心北方政权成年累月强攻。</p>
</p>
最好的还是,无论哪个北方势力得势,要南下统一,都有巴陵的萧铣作抵挡。</p>
</p>
萧铣既然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也就不担心其得势后再这里横征暴敛,强拉壮丁,然后去与北方豪强争霸。(这一点也很关键,蜀汉就因为还有理想,在人口土地那么少的情况下不断北伐,想来生活也是十分困苦的)</p>
</p>
这样一个邻居,不要求你复出,为你遮风挡雨,还不怕他到处惹祸后把灾难引到你家里来——</p>
</p>
如此“千金买邻”,你觉得亏吗?</p>
</p>
事实上,萧梁的那几年,内讧不断,接二连三的内乱,根本没机会好好经营(盘剥)自已</p>
</p>
武德四年,李渊以李孝恭为荆湘道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兼长史,集12总管之军,分三路围攻萧铣。各路唐军势如破竹,萧铣守将纷纷投降——此时江陵仅有数千守兵。</p>
</p>
萧铣在岭南尚有十万兵马,无奈路途遥远,远水难解近渴,萧铣自知已到穷途末路,被迫出城投降。等几天后,岭南十万救兵赶到,得知萧铣已降,便都归顺了唐朝。</p>
</p>
等于说——虽然萧某人在岭南的实力还不错,但跟别人打架的时候,都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打(虽然没打成。)</p>
</p>
如此“千金买邻”,你觉得亏吗?</p>
</p>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p>
</p>
虽然心中隐隐仍然觉得陈成在胡说八道,可是心中竟然有几分的相信。</p>
</p>
难道我们以前的观念都错了?</p>
</p>
选择邻居的时候,不选择那些实力强大能罩着你的,反而要选那些牛皮很大,实力弱鸡的?</p>
</p>
历史上那些仗打得很大的地方,很难攻下来的城池,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反而在城破之后被屠城,因为被攻城者痛恨很久。</p>
</p>
就好像本地被李唐接受之后,因为萧铣的十万兵马并没有和李唐在两广大打出手,所以李唐也没搞什么“清洗良民”运动。</p>
</p>
甚至在拿下岭西之后,李靖还率其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远近悦服”。</p>
</p>
到了昭州(那时候还只是县),李靖查看地形,见是荔江、漓江、茶江三江汇流之地,断定这是很重要的军事、经济枢纽!应由县升格为州!</p>
</p>
这才有了设乐州,再由改乐州为昭州的过程!</p>
</p>
试想,假如当时在岭西的不是萧铣的势力,而是李靖这样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以昭州、桂林为军事基地,北方政权,能拿他怎样?</p>
</p>
到那时候,就是连年战乱,再无宁日了!</p>
</p>
被陈成这样正反两面不断举例了地说明阐述,说得众人都有些忍不住想要搬家到昭州来住了!</p>
</p>
只是如今不是隋末乱世,天下太平,貌似随便住哪里都没有问题吧?(陈成:呵呵,你们还是太天真!)</p>
</p>
带着这样的观点,重新回顾陈成的这首诗,“市犹通岭外,尘不到门前”、“竹雨寒侵牖,松云昼掩关”,</p>
</p>
“嘶!”泰伦长长啧声道:“我觉得……你小了是不是随便写了个诗出来,然后跟我们有的没的编排这么一大推?”</p>
</p>
从而过度解读,提高这诗的技术含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