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章 给你笔你来写!(第一更),开元情诗与剑榜,长庆二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小陈心想:过去让我说那些传世诗作哪里好,小陈我不大说得出来;</p>
</p>
可是,让我挑毛病,我可是一等一的小能手啊!</p>
</p>
你没毛病我也能找出毛病来!</p>
</p>
而且,“宣城四秀”似乎在后世并无什么名声,想来应该不是一流大家,挑他们的刺,也不算小陈我头铁。</p>
</p>
见对方一时答不上自已的话,小陈叹了口气,似乎很是感慨道:“</p>
</p>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p>
</p>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p>
</p>
明朝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p>
</p>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p>
</p>
这一阙辛弃疾的名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吟完,直把申诗树说得面红耳赤,“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格外刺耳!</p>
</p>
分明便是指责他为凑韵而凑韵,为说愁强说愁啊!</p>
</p>
围观者议论纷纷,不仅有对“四秀儿”新愁、旧愁的争论的,更是惊诧于小陈这阙“少年不识愁滋味”格外有滋味,十分不凡!</p>
</p>
这邋遢少年,难道确有高人指点?</p>
</p>
陈成也觉得自已一下就拿出辛稼轩的大作出来有点欺负人,搞不好要让今天的诗会办不下去,拱拱手道:“这是家师昔年随口所作,我念与在场诸君听听,对也不对。”</p>
</p>
……</p>
</p>
当然,在看了孟老师的许多诗,和他独家授予自已的“艺论”之后,小陈的审美眼光似乎是有那么一点提高。</p>
</p>
同样是山水诗,为何孟老师就那么高妙?</p>
</p>
不着痕迹,说起来简单,可千古之下,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p>
</p>
一旦可以,便是大家!</p>
</p>
且看孟老师的名篇:《晚泊浔阳望香炉峰》</p>
</p>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p>
</p>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p>
</p>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p>
</p>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p>
</p>
没有不认识的字吧?</p>
</p>
似乎也没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样一看就知道必然流传后世的名句吧?</p>
</p>
那么高明在哪里呢?</p>
</p>
如此平淡!</p>
</p>
没错,这诗一开始就是平平淡淡的,还带有一点失落——</p>
</p>
孟老师费劲千辛万苦,九江、宣城、扬州、镇江……</p>
</p>
一路的漫游,没能与名山相逢。</p>
</p>
岂能</p>
</p>
你可以“逢”到的,那都是你的朋友!</p>
</p>
像是友人之间的感情一般,山,不再仅仅是观赏的对象了,它还可以是交流的老友,有着炙热的情感。</p>
</p>
孟老师乘坐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似乎只是“不出意外”地“始见香炉峰”,可小陈依然可以想象得出孟老师当时看到庐山时内心的激动、热切!</p>
</p>
孟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他还不清楚吗?</p>
</p>
面冷心热!</p>
</p>
而且,是极热!</p>
</p>
孟老师看到这样令自已欣喜的景色,之后想起了晋代隐居在庐山的高僧晋庐山释慧远,阅读对方的传记时,认为自已有着和慧远一样的隐逸情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