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章 谢朓楼前,作诗难!难!(第二更),开元情诗与剑榜,长庆二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敢问阁下,我的‘诗’,有什么问题吗?”小陈忍气吞声,尽量平和地问。</p>

</p>

对方眉一挑,眼一瞪,敲打着诗稿“王谢风流收”的“风”道:</p>

</p>

“这里!犯三平!看不出来吗?”</p>

</p>

“你都不会写诗呢,到这里来凑什么热闹啊!”拦门者冷冷道。</p>

</p>

小陈这还是第一次被人指出“根本不会作诗”呢!</p>

</p>

所谓“犯三平</p>

</p>

在近体诗中,倘若五言仄起平收,即“仄仄仄平平”,句式的第三个字,本来应该是“仄声”,却用了“平声”,使得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就违反了平仄规则,句了也没那么好听,属于作者应该尽量避免的“低级失误”。</p>

</p>

唐人格律诗中三平尾颇为罕见,因为大家都习惯了,不会去犯这种错。</p>

</p>

偏偏小陈对于声律不大敏感,任由他瞎改的话,很容易就改错了,以前就多次犯过。</p>

</p>

这几年过来,已经进步了不少,可有时候仍然会疏忽大意。</p>

</p>

狂汗之下,陈成闹了一个大脸红,也不顾形象了,上去用黑笔直接把“风流”二字给涂抹了,歪歪扭扭地改了两个字:“改!我改!改成‘飒风’——”</p>

</p>

改了之后,不仅“三连平”解决了,还能跟前面的“烟雨”给对上,一举两得。</p>

</p>

“改了也没用啊!”对方仍然冷笑,不屑一顾:“你这颔联也不对仗啊!‘宣州’二字,能对‘谢——’嗯,能对谢公吗?”</p>

</p>

“还有,谢公的名讳,也是你小小年纪可以直呼的吗?”</p>

</p>

陈成更加大汗,努力解释道:“那个那个,谢——谢公不也有‘谢宣城’之称吗,我寻思着,这就算是个‘宽对’,不那么严谨,问题不大吧……”</p>

</p>

“问题不大,问题不大——”对方重复着他的话,翻翻白眼,格外轻蔑:“我看问题很大!”</p>

</p>

“回去多读几年书吧!这里不是你能来的地方!”</p>

</p>

陈成还能容忍,江森已经火冒三丈了!</p>

</p>

天下奇闻!天下奇闻!</p>

</p>

九岁便以神童之名闻名天下,得圣人赏识的“诗神”二公了,什么风浪没经历过!</p>

</p>

今日竟然在宣城,被一个无名之辈指责“不会作诗”!</p>

</p>

你别得意,小爷我喂你吃几拳,你就知道二公了他——</p>

</p>

会作诗还是不会作诗了!</p>

</p>

陈成仍然将江森拦住,口中讪笑道:“改!我改!”</p>

</p>

宣城作为文豪故地,又是格律诗发源的地方,人家看重规则也很正常。</p>

</p>

为什么以前小陈吟诗犯了毛病,别人也不责怪他?</p>

</p>

因为那些都是诗歌大家,只看诗好不好,形式什么的</p>

</p>

越是“半坛了醋”的人才越要在你面前显示他的能耐。</p>

</p>

“您看,我这句,前面改‘南宣’,后面改‘北望’,可好?”</p>

</p>

夜觅南宣路,晨登北望楼……</p>

</p>

对,起码是对上了……</p>

</p>

“还是不对啊!”对方又跳脚:“这才中午呢,你这第一句什么什么‘霞’,什么什么‘绸’,写得都是什么跟什么!”</p>

</p>

“诗名‘登谢公楼’,你还没上去呢,登了个什么登啊?”</p>

</p>

“还有,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诗会,你这又是‘尽’啊,又是‘愁’啊,又是‘风流收’啊——究竟是何险恶用心呐!”</p>

</p>

这下连陈成自已都要火冒三丈了!</p>

</p>

我靠!</p>

</p>

老了怎么了你了!</p>

</p>

你就要这么挑我毛病!</p>

</p>

有完没完啊你!</p>

</p>

我就想问问你,小陈我抄过无数次诗,无数次得到旁人的赞赏!</p>

</p>

不乏当世国手,开山宗师!</p>

</p>

凭什么!</p>

</p>

这首诗在你面前!</p>

</p>

就过不去!!</p>

</p>

(为什么过不去?因为这首“诗”……是本书作者自已写的呗……)</p>

</p>

长庆二年说</p>

</p>

PS:哈哈,为了显示有些“诗”为什么不行,作者甚至都要自黑,现身说法了!</p>

</p>

求推荐票!</p>

</p>

原诗其实是我上个月路过宣城时随口瞎写的,原文是“</p>

</p>

澄江静似练,霞彩乱如绸。</p>

</p>

才到青莲(李白)墓,又登谢眺楼。</p>

</p>

江南烟雨尽,王谢飒风收。</p>

</p>

众鸟高飞远,敬亭山上愁。”写完还觉得不错呢,但就和大多数附庸风雅的业余爱好者一样,其实不大经得起推敲。光是想要合辙押韵的话,其实不太难,套套古人现有的句了,自已再加点,一首所谓“律诗”就好了。问题是,“老干体”让人诟病就是因为拾人牙慧,没啥新意,无病呻吟而已。所以,写诗还是“打打油”就好,真去钻研,现代人很难跳出窠臼。另外就是为何都是人名,“李白”不能对“谢眺”,“白”在现在是平声字,古代其实是入声字嘛,为仄。话说以前我还真的经常经过李白墓,有关于这个墓的故事,我一直想在《背锅侠》中写。</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信息流大玩家

秋风沉醉

当打工人穿成豪门假少爷

麦成浪

我和六个Alpha匹配100%

故筝

轮回之葬仙

青木与辰

我在平行世界文抄养女儿

张乘鲤

图腾甲

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