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肥宅快乐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三章 经典展品(6),没人玩的游戏,喝肥宅快乐水,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演示的人抖开长袍,袍上镶嵌的各种暗器同时激射而出,石子、银针、钢珠、琉璃渣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暗器大小不一,形状不同,有的无色透明,有的后发先至,任何人处于这个范围内都绝难闪避,只能躲在盾牌或者其他掩体后权作抵挡。</p>
宋怡:“卧槽,这技能看上去很猛啊。”</p>
郑铭川:“不知道具体伤害如何。”</p>
刘传浩:“我觉得一般般吧,就算伤害给力,但这个技能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连招的动作太多,实战的时候面对高手很难连出来。二是技能在连招完成,实际释放之前会跳到半空中,有一个明显的停顿。会玩的人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虽然这招攻击范围很大,对方未必逃得出去,但对方可以羽化后接想办法在空中接一个连招较短的打断技能。比如‘盾击’。”</p>
确实,技能释放前的这一段短时的停滞,对高手来说却是致命的,简直如同别人的活靶子。</p>
刘传浩:“不过你们说得好像这个技能我能用似的,我到城门口找个木桩试试。”</p>
果然,用木桩试过之后,飞刀的动作虽然和暗器一样,都是亮、射、投、扫、跳、踢六个,但不同的武器果然还是无法触发。</p>
谢流萤:“唉,是我心存侥幸了,咱们进副本吧。”</p>
我们五人进了副本,却见一处宅院中,一个样貌斯文的年轻人正等待着什么。忽然门口童子快步跑到年轻人跟前,小声道:“两位考官来了。”</p>
年轻人赶紧提起衣襟,套上鞋子,跑到门口迎客。</p>
门口是两位年长者,三人客套寒暄一番,年轻人便将二人请进屋内。</p>
其中一个年长者道:“我就开门见山了,你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确实写得不错,不过里面那个皋陶杀人的典故是从何而来。老夫自问看过的书不算少,这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梅都官,你呢?”</p>
另一个年长者道:“欧阳翰林没听过,老夫自然更没听过。方今盛世,才子辈出,老夫特来见上一见。”</p>
晴天有雨:“这些人在说什么呀?”</p>
我:“我也不清楚,估计是某段历史典故,对我来说超纲了,谢流萤你呢?”</p>
师姐:“我也不知道。”</p>
邓广源:“这年轻人是苏轼,两个老头一个梅尧臣,一个是欧阳修。”</p>
我:“文科生果然厉害。”</p>
三寸阳光:“那这段典故有什么说法吗?”</p>
邓广源:“苏轼年轻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写了篇《刑赏忠厚之至论》,里面有一句‘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p>
李探花:“啥意思?”</p>
邓广源:“意思是皋陶和尧,一个用刑严苛,一个用刑宽厚,前者受人畏惧,后者受人赞美。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改卷子的梅尧臣和欧阳修都觉得苏轼文章写得不错,但没听过这么个典故。所以特地登门拜访,来请教他这个问题。”</p>
师姐:“这倒有趣了,考官请教考生问题,然后呢。”</p>
邓广源:“然后苏轼就说,这个典故是我瞎编的,压根没这回事。只是联系上下需要用个典故佐证,承上启下罢了”</p>
我:“呵,这招我写作文也用过。我懂,我懂,鲁迅先生曾经说……”</p>
就在这时,剧情里的苏轼也说道:“想当然耳。”</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