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与麻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章 十六铺,孤岛风云,乌鸦与麻雀,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晨,码头附近,人流熙熙攘攘。</p>
批发果蔬的小贩、拎着扁担兜售力气的苦力,和刚摆渡到浦西赶着上班的工人混杂在一起聚成复杂的人流。</p>
而更多的是拖家带小蜷缩在路边,瘦骨嶙峋奄奄待毙的各地难民。</p>
彼时的上海虽然号称远东第一都市,却也不尽都是灯红酒绿。更多的是穷街陋巷和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底层劳苦人民。</p>
路边一阵喧闹,人群中一顶礼帽在半空中做着接力。一个刚到码头的外埠胖子被几个瘪三“飞了”帽子,正大声咒骂着,试图在人流里抢回他那顶价值不菲的呢绒礼帽……</p>
汽车里黄闻博专注地看着申报。这份民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这一期的副版刊着【川陕根据地创立】的醒目标题。</p>
驾驶着汽车,司机很快穿过拥挤的人流,把车停在十六铺太古轮船公司码头。</p>
码头上停靠着“TSINAN”号游轮。这班游轮将由上海出发,途经香港到新加坡。</p>
黄闻博曾就读日本,主攻法律。后因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被横滨警视厅以“紊乱国宪,变更国体,捣乱现代政府,破坏私有财产制度”等罪名逮捕。</p>
去年一二八事变爆发,黄闻博任沪卫戍司令部长官公署参议。他被派遣为“宣慰南洋华侨专员”,为十九路军赴海外宣传抗日,并引导华侨捐资(与蒋介石争夺华侨捐款),捐款直接汇至十九路军。</p>
今天他将乘坐这艘游轮奔赴海外。在华人集中的马来半岛、新加坡、吉隆坡、马六甲、槟榔屿、菲律宾等埠,发动抗日宣传,同时联络当地侨商开展募捐。</p>
下车后司机从车后取下一只藤条箱,黄闻博则夹着报纸拎着公事包,在登船口验过票证后上船找到了预定的一等舱舱室。</p>
“先生,到了南洋,码头那里华侨联合商团会去接您。”</p>
司机将行李放置妥当后站在舱口对黄闻博说道。</p>
“辛苦你了。老余,回去告诉太太,到了新加坡我会拍电报回来。”</p>
黄闻博放下公事包,在桌上摊开报纸,和气地告诉司机。</p>
“是,先生。祝您一路顺利。”</p>
“那我先回去了,回去还来得及送少爷去学校。”</p>
“嗯,告诉太太,就说我吩咐的。时局不稳,尽量不要抛头露面,在家安稳一些。”</p>
“我记住了,回去就转告。”</p>
老余关好舱门下了舷梯从登船口出来,回到车里刚要发动,却从后视镜里看到后座上先生的照相机忘了拿。</p>
于是他立刻取出照相机,一路小跑回到船上。敲了下门便推开门进去,嘴里说道:“先生,您的照相机……”</p>
座椅上先生抖开了报纸正在看报,恰好遮住了脸。</p>
身后舱门“嗒”的一声关上,椅子上的先生才将报纸移开,却是一个留着仁丹胡的陌生人。</p>
“咦,你是……”</p>
脑后好像有风刮过,司机老余的眼前一片漆黑。</p>
早上八点整,随着一声汽笛拉响,“TSINAN”号班轮缓缓离开码头。不同肤色和国籍的旅人在岸上和船舷里挥手做着最后的告别。</p>
污浊的黄浦江里,除了火轮还靠泊着各种粗陋的蓬船和摇橹摆渡小舢板。</p>
江面上两艘木壳双桅帆船,茶褐色的风帆上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正鼓胀着顶风穿过江心。</p>
一排由几艘驳船捆扎在一起的排船缝隙里,一具穿着司机制服的尸体面朝下漂浮在水上。</p>
几片枯黄的菜叶挂在尸体的头发上,随着江水浮浮沉沉。</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