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之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三章 挂职,大阁老,离之渊,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穿越而来的张敬修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在这样一个高度集权的王朝中,若尽是些清谈之辈充斥朝堂,这是极为可怕的。</p>
</p>
张敬修一边看邸报,一边想着事情,不知不觉就到了午时。</p>
</p>
在院中膳房用过餐后,趁着午休,张敬修将他写好的《庶吉士储养培训疏》拿给陈于陛等人细看。</p>
</p>
张敬修这疏中主要写了两个措施:一是请六部堂官、各省巡抚升上来的高官为庶吉士们讲授政务及民生民情;二则是‘挂职’制度,庶吉士们在京城之中挂职三月至六月不等,挂职期间的表现亦纳入庶吉士的考核之中,作为散馆后是否能继续留在翰林院的重要评分标准。</p>
</p>
众人看过之后,</p>
</p>
王家屏皱着眉头道:“君平这奏疏写得极好,只是其中那‘挂职’之法有些不妥,这挂职任浊流官,莫说其他庶常,便是我也不太乐意。”</p>
</p>
陈于陛、于慎行也是附和:“不错,君平也知我等翰林清贵,去任浊流官岂不是自降身份吗?”</p>
</p>
张敬修见三人都是这个态度,心下一沉,连王家屏、陈于陛和于慎行这样有志事功的庶常都如此想,那其他庶常就可想而知了。</p>
</p>
他可是想借此机会,在翰林的同年中形成一个以‘实干兴邦’为宗旨的小圈了,再慢慢往外扩散,等着圈了壮大之时,或可扭转一番大明朝这毫无活力的官场风气。</p>
</p>
张敬修沉思片刻,解释道:“听六部堂官、各省巡抚讲授实际政务和民生民情,固然可多了解些实务,但难免会道听途说。这‘挂职’也只不过是将课堂理论与为官实践结合的一种方式,否则光听理论,却不亲身实践,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p>
</p>
故而这‘挂职’之法不仅仅用于庶常们,我还会请掌院学士让翰林们也轮流去京城州县之中挂职任官。如此翰林的身份仍在,也可多通实务。当然,若是诸位觉得此法不好,我便将其改为‘若有意愿外出挂职者,可自请挂职任官’。不瞒诸位,若是内阁同意这‘挂职’之法,小弟是打算自请挂职的。”</p>
</p>
陈于陛三人听了,都权衡起张敬修的话来,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见小事,而是关乎自身仕途的大事。</p>
</p>
良久,陈于陛先开口了:“我觉的君平这‘挂职’之法极好,我朝虽非‘宰相必起于州郡’,但若是长居庙堂,不明民间事,将来若是身居高位秉政的话,必免不了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而我等现在还未入翰林,这‘挂职’之法,实则也并不影响我等养望。因此,若是内阁同意试行君平此法,将‘挂职’表现纳入庶吉士留院考核,不失为养才之妙法。”</p>
</p>
“知我者,元忠兄也。”张敬修高兴道。</p>
</p>
王家屏和于慎行相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正色道:“元忠兄说得不错,君平那理论联系实践之言亦是有理,躬行实践才可学得事功之能。君平兄、元忠兄身为宰相公了,尚有此事功之心,我等岂能落于二位身后?”</p>
</p>
张敬修闻言大喜,自古志同道合者难求,有人响应,就不是他一个人单打独斗了,当下拱手道:“有三位支持,此事可成矣。”</p>
</p>
王家屏笑着道:“君平且将你那奏疏给我,我等拿去给其他庶常看看,看他们是何意见。”</p>
</p>
张敬修将奏疏递给王家屏,郑重道:“有劳三位了,若是庶常们觉得可行,今日便可将这奏疏交给掌院学士,请掌院学士签署。”</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