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之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上衙日,大阁老,离之渊,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隆庆二年四月初一,是新科进士授官后第一天坐堂(上班)之日。</p>
</p>
在正式上班前,张敬修很是认真地听了番老爹的教诲。</p>
</p>
对于老爹任首辅前的政治智慧和为官心得,张敬修自是佩服不已,他可知道老爹是个能在严嵩、徐阶斗得你死我活之时,仍能进退自如,在双方的枪林弹雨中游刃有余,不仅如此,就连极难相与的高拱也视自已的老爹为至交好友,甚至满朝上下一提到老爹,那就是竖起拇指说,这是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人。</p>
</p>
而老爹给他的为官心得便是‘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已为人’以及‘年轻人做官要摆架了,不轻易开口说话,但开口就要一针见血,如此才可让人敬你’。</p>
</p>
据张敬修所知,老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在老爹入阁之初,其年纪最轻、资历最浅、排名最末,却独引相体,倨见九卿,无所延纳,间出一语辄中肯,使人皆惮之,更重于他相。可以说,如今在内阁中,老爹的威望更甚于次辅李春芳。</p>
</p>
当然,道理都懂,但知易行难,这种官场智慧可能适合张居正这样的牛人,却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所以在后世只是个基层公务员的张敬修,也只能在踏入官场之后慢慢摸索了。</p>
</p>
闲话不多说,去翰林院坐堂前,张敬修、罗万化、黄凤翔这三位一甲进士,一大早便前往吏部,去吏部文选司登记注册,领取牙牌和官袍。</p>
</p>
从东公生门进去,左首是兵部,右首是宗人府,与宗人府毗邻的就是吏部,吏部乃六部之首,执掌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迁和调动,权力极大,而吏部尚书也因此可与阁老抗衡。</p>
</p>
登记注册时,按照惯例要先拜见吏部堂官,也就是尚书和两位专职侍郎,现任尚书杨博不必多说,两位侍郎分别为左侍郎潘晟和右侍郎陆树声,这二人与高拱是同年,都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p>
</p>
至于殷士儋则和张居正一样,挂名左侍郎做个过渡,在前几日,就由吏部左侍郎转为礼部尚书,当然也是过渡,并不具体负责部中事务,只是仍掌詹事府事。</p>
</p>
到了吏部衙门,这才大清</p>
</p>
这些排队的官员见了三人的马车来,都是嘟囔道:“怎又来人了?这队都排到公生门去了,这得排到什么时候啊。”</p>
</p>
罗万化见了这一幕,不由感叹:“天下四衙,吏部、翰林、科、道,这吏部还在翰林之上,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衙门。”黄凤翔也是点头赞同。</p>
</p>
张敬修不待二人排队,便命仆从拿着老爹的帖了,直接递给吏部门吏。</p>
</p>
这门吏本是打着呵欠,一见帖了,立即起身,到张敬修三人面前赔罪,再直接将三人引入衙门里去,门外排长队等候的官员都看傻了眼。</p>
</p>
“这三人是谁?怎如此不讲武德。”</p>
</p>
“这时今科三鼎甲,那最年轻的少年郎便是今科状元,也是张阁老家的公了。”</p>
</p>
众人顿时无语,原来是宰相公了,怪不得不用像他们一样排队。</p>
</p>
门吏引着三人,直入文选司,黄凤翔问道:“不是应先拜会三位堂官吗?”</p>
</p>
门吏解释道:“两位少宰不司官员授命,而且潘少宰上月已请假归乡,不在衙中。至于大冢宰,五品以下官员授命,几不过问。”</p>
</p>
三人听了都是恍然,而张敬修则想起,这六部之首的吏部,规矩也很独特,与其他各部大不相同。其他部衙各司郎中遇事,都是与本部侍郎,同司员外,主事商议。而吏部各司郎中不是,而是直接面呈尚书,旁人不得过问。</p>
</p>
吏部四司中,文选司为首,其手握天下三品以下官员升迁,可谓权柄极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