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之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殿试,大阁老,离之渊,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三月十五,是殿试之日。</p>
</p>
殿试只考一篇策文,由皇帝亲制策问,一般都是皇帝比较关心的国计民生问题,内政、外交、财赋、贸易都有可能。然而,随着科举的发展,殿试越发变得形式化,应试者只需依照固定套路写些假大空的内容,就能顺利通过殿试,殿试不会黜落应试者,只按策问排定三甲名次。</p>
</p>
贡士经殿试重新排名后,一甲三名称为三鼎甲,头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作传胪,一、二、三甲统称为进士,所谓三甲进士便是如此。</p>
</p>
张敬修自中解元之后,花在制艺上的功夫就相对减少了一些,而对大明朝的种种政策和现状加意留心,他又后世的一些远见卓识,这是这个时代的人难以相比的,这次殿试他没打算按着套路写一些恭维称颂的陈词滥调,而是要写些真知灼见出来,做老爹变法改革的帮手,改变张家命运,就从此开始。</p>
</p>
殿试前一日,司礼监传出隆庆皇帝钦点的读卷官和执事官,张居正和陈以勤两位阁老,因家中了弟应试,终究还是恳辞了隆庆的好意,未担任殿试读卷官。</p>
</p>
因两位阁老乞避,刑部右侍郎洪朝选、通政使李一元也以家中了侄应试为由,皆不预读卷。</p>
</p>
因此被划去名字的王廷和赵贞吉补上,充当读卷官。</p>
</p>
故隆庆二年的殿试读卷官,就由内阁首辅、次辅,六部尚书、督察院、大理寺的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官共十一人组成,监试官为监察御史两员,受卷官为两名翰林和两名六科给事中,弥封官为秘书监监丞、对读官为尚宝司司丞和翰林院编修两员,其余监门官、巡绰官以镇抚司千户担任。</p>
</p>
殿试这天,张敬修早早起床洗漱,穿戴上礼部统一发放的袍服冠靴,考箱中依旧备好考试所需一应用品。</p>
</p>
刚换好衣服不久,叩门声想起,门外响起老爹的声音:“大郎,准备得如何了,一起吃些东西,为父和你一同去皇城。”</p>
</p>
张敬修提着考箱,打开门,见老爹穿着</p>
</p>
张敬修道:“殿试无黜落之忧,可比会试要好得多了。”</p>
</p>
两人吃完早食,坐在轿了到大明门外,天才大亮。</p>
</p>
张敬修提着考箱下轿,先去礼部大堂集合,张居正则坐着他那‘八人抬’官轿进了大明门,直往皇极殿而去。</p>
</p>
到了礼部大堂,贡士们大多已是到了,并已自发开始排队。</p>
</p>
队伍已会试名次来排,张敬修会试第二,只排在会元田一儁后面,后边便是陈于陛、沈一贯、王鼎爵几位经魁。</p>
</p>
四百名贡士,在礼部右侍郎万士和和五经房官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走到大明门。</p>
</p>
守门的金吾卫见贡士们来了,把大明门大开,列道两旁。</p>
</p>
这时,一名鸿胪寺的官员,在门旁大声道:“诸位入城后,不需喧哗,不需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众贡士都是轰然应是。</p>
</p>
当下鸿胪寺的官员朝做了个请的手势,众贡士跟在万士和和各房官身后,走过千步廊和金水白玉桥,进入承天门。</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