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七章 乾兴实录,红楼翰墨,翡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六月十八日,陆璟正自整理前朝史书,忽闻掌院学士张元传召。</p>
陆璟到后,看到赵贤也在,向张元行礼后,站到赵贤身旁。</p>
未几,翰林院侍讲学士彭初,庶吉士鲁洐和段子彦三人,依次到来。</p>
待人到齐后,张元指着满是灰尘的一堆书册道:“这些书册就是你们接下来的工作,想必你们都听说过《乾兴实录》,本官亦不复赘言。”</p>
彭初、赵贤等人听到这四个字,顿时色变,陆璟神情亦颇为凝重,没想到刚进翰林院就碰到这样一个要命的差事。</p>
《乾兴实录》是延康十五年时,延康帝命当时的翰林院大学士崔博,总领编撰的一部史书。</p>
当时延康帝留下‘务实从录’的指导思想,要求崔博对本朝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公正合理的评判。</p>
崔博深感责任重大,亦未辜负延康帝看重,谨遵圣谕,秉持史家公正客观的态度,秉笔直书,最终花费尽十年,披肝沥胆,憔神悴力,玉汝于成。</p>
只是《乾兴实录》成稿不足一个月,崔博便因耗尽心力,而溘然长逝,但也因此,身后留名,使得此书备受赞誉,翰林院众人集体上折子,请求为此书刻石立碑。</p>
当时上皇南巡未归,主持政务的皇太子,为了笼络翰林院众人之心,便批准了此事。</p>
立碑后,来往人群,络绎不绝,纷纷驻足观看,《乾兴实录》亦因此影响力大增,不少士林名士,官场清流亦得闻此书,求阅后,对其多有赞扬。</p>
延康帝南巡归来,看过此书后,便寻了一个借口,将石碑撤去,并命人重新修订此书。</p>
虽然延康帝并未明说,但不少人都猜到,恐怕是《乾兴实录》第一册中的有些部分过于写实,将太祖皇帝创业初期,筚路蓝缕,艰难困苦的那段经历,如实的记录了进去。</p>
如果不是延康帝顾忌影响,而崔博又因操劳此事而逝,恐怕他少不了要被延康帝寻个借口下狱问斩。</p>
延康帝下令重新修订后,翰林院中几乎没人愿意接这个差事。</p>
一来崔博在士林中,本就名声卓著,又因耗尽生机,留下此遗世佳作,使其声名更上一层。</p>
二来翰林院众人对此书,都极为推崇,其内容亦广受好评,得到诸多赞誉,若是重新修订,不仅会留下谄媚奉上,没有节操风骨的骂名,还将自绝于士林。</p>
当时凡是被延康帝点名修订的翰林学士,大都以各种理由拒绝,有不少人因态度激烈而遭受贬谪。</p>
而愿意接这个差事的,都是些声名狼藉之辈,没什么公信力,即便修订,亦不会被认可。</p>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延康帝命人将此书暂时封存。</p>
如今离崔博逝去,还不到二十年,风波犹在,没想到张元竟然旧事重提,还将这个差事派了给他们,几人看向张元的目光,顿时变得不太友善。</p>
张元看到陆璟几人的神情,对他们的想法一清二楚,无奈解释道:“这是礼部尚书许大人上本,上皇亲命,本官亦曾据理力争,奈何被上皇驳回。”</p>
“此事已成定局,皇上的态度也和上皇一致,上皇给了你们十年期限完成此事。”张元目带怜悯的看着几人,叹息道。</p>
陆璟、赵贤等人闻言,脸色更加难看,要耗在这本书上十年,那他们的仕途前程,基本上就废了,上皇这是在逼迫他们做选择。</p>
陆璟心中想法更多,尤其得知是许承敬促成此事,感觉此事是冲着他来的。</p>
“伯修,此事由你任总纂官!”张元叹息一声后,对彭初道,心中却觉得此事非常蹊跷,上皇若是真想修订,找谁也不该找彭伯修。</p>
陆璟几人回到待诏厅后,便聚在一起商议。</p>
彭初扫视几人一眼,率先道:“老夫素来敬重崔大学士为人,当年亦有幸拜读过一次,《乾兴实录》堪称史书佳作。”</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