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流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章 举荐,赵公子,半城流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校场比斗,赵嘉出尽风头,燕国使团却颜面尽失,败兴而返。</p>
邯郸城内,赵嘉再次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赵人也都喜笑颜开。</p>
与之相反,王宫内气氛却极为凝重。</p>
“王上,燕国使团来者不善,真要放任他们从容返回燕国,必成祸患!”</p>
有激进的将领出言,脸上满是杀气。</p>
“将军此言差矣。”</p>
“嘉公子于校场挫其锐气,扬我国威,已让燕国使团知晓我赵国不可欺。”</p>
“若再派人截杀,倒显得我赵国色厉内荏,反而不美。”</p>
有文臣出班反驳。</p>
大殿之内,嘈杂无比。</p>
有些人要求截杀燕国使团,有些人则极力反对,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p>
“够了。”</p>
赵王脸上不耐之色越来越浓,最后终于忍不住,拍案而起。</p>
群臣闻言,全都不敢多语。</p>
赵王起身,环顾众人,喝道:“寡人过寿,燕国遣其相国赠百金为寡人贺。”</p>
“对方以礼相待,又是燕国使臣,寡人岂能因猜测就让人截杀对方?”</p>
“真要如此,以后哪国敢派使团入我赵国?”</p>
“截杀之事休要再议,若有人胆敢背着寡人行事,定斩不饶!”</p>
听到赵王之言,始终沉默不语的廉颇终于说话了,上前道:“王上之命,我等岂敢不从!”</p>
赵嘉站在旁侧,见尘埃落定,心中微叹,最终也没有多说什么。</p>
才开始,赵嘉也曾想过截杀燕国使团。</p>
经过深思熟虑以后,赵嘉却是打消了那个念头。</p>
燕国使臣为赵王贺寿而来,纵然心怀不轨,在没有对赵国产生实质性伤害前,都不能对其下手。</p>
毕竟,燕国使臣代表燕国。</p>
哪怕赵国截杀燕国使臣,会处理的天衣无缝,燕国照样可以将罪名扣在赵国身上。</p>
更何况,燕国究竟会不会出兵攻打赵国,乃是整个国家的大事件,不会因为区区几个使者的意愿,而有太大变化。</p>
假如燕国本来不准备攻打赵国,赵国反而截杀燕国使团。</p>
事情传到燕王耳中,必然也会爆发国战。</p>
那个时候,燕国也是师出有名,赵国反而在道义上受人诟病,得不偿失。</p>
赵王或许也考虑到了这些,这才不准备截杀燕国使臣。</p>
“寡人累了,尔等都退下吧,赵嘉留下。”</p>
赵王显得有些疲惫,对着群臣摆了摆手,众人行礼完毕后也纷纷退去。</p>
赵王起身,在宦官的搀扶下,示意赵嘉跟上。</p>
没过多久,赵嘉就在赵王带领下,进入了书房内。</p>
赵王让宦官退下,而后示意赵嘉落座,自己却是来到了书案前面。</p>
“今日校场之内,你表现不错。”</p>
赵嘉垂首道:“多赖王父治理国家有方,民心归附,赵人不屈,非孙儿一人之功也。”</p>
赵王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p>
赵国能从长平之败中逐渐走出来,国力越来越强盛,赵王的确花了很多心思。</p>
被赵嘉这么奉承,赵王心中也十分愉悦。</p>
犹豫半晌,赵王终究还是拿出了一大堆竹简,示意赵嘉过来观看。</p>
赵嘉逐一打开,发现竹简里面内容,全是几十年匈奴寇边烧杀抢掠的记载,其中还列举了赵国多年与匈奴交战的消耗。</p>
赵嘉虽然早就知道,赵国这些年为了应付匈奴之患,消耗了太多国力。</p>
看到这些资料以后,赵嘉才深切明白,匈奴究竟让赵国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p>
长平之战,可谓是赵国倾国之战,几乎将赵国消耗一空。</p>
然而几十年来,赵国应付匈奴的消耗,却足够赵国打两场长平之战。</p>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假如没有匈奴连年为祸边疆,长平之战赵国未必会败。</p>
半个时辰缓缓流逝。</p>
赵嘉放下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资料,脸色无比沉重。</p>
赵王揉了揉眉心,幽幽叹道:“长平之战以前,尚有余力应对匈奴之患,只是现在却力有未逮。”</p>
“我本以为李牧乃良将,能够平定匈奴之患,为此甚至把北疆军政大权全部交由对方管辖。”</p>
“却不想,数年以来李牧毫无建树,北疆养了那么多军队却无用武之处。”</p>
“故此,我才撤掉李牧兵权,准备另选一人在北疆抵抗匈奴。”</p>
赵嘉闻言心中微动,道:“孙儿知晓一人,此人有经天纬地、逆转乾坤之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