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蝉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1章 宣德炉、鸡缸杯、十美图,伪装成隐士高人,清蝉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培风根本不知道水下墓室的正棺椁的左侧,竟还有一层隐秘的壁龛。</p>
先前他下来时很匆忙,根本没有仔细搜寻。</p>
不过正好,借考古研究所的手来挖掘宝藏,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就行了。</p>
壁龛只有小小的一条缝隙,灯光照进去能反射出光彩,依稀能看到铜绣、亮瓷以及书画卷轴的模样。</p>
这绝对要比先前外面散落的书画要宝贵的多。只看张立旺教授的表情就能看出他的惊喜。</p>
张立旺教授这样专心考古研究的人一般心里都藏不住事!</p>
“准备好考古工具,小心发掘壁龛,我们可能在见证一段消逝的明朝历史。”张立旺教心中已有一个猜测年代,他现在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恨不得抱着培风转圈圈。</p>
“我的老天,教授,教授,这……这好像是宣德炉吧,轻微铜绣,遍布黄铜,炉身形制规整,还带有底座,精纯美质,太美了!”</p>
“这应该不是吧,颜色黝黯,这数十个炉子呢,色泽都不一样,要都是宣德炉,那不可能。总共现今博物馆存世都没有这么多,应该不全是正品,后世仿造的也有不少。”</p>
“咦,铜质精良,入手沉甸。底书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史书记载,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精品的铜炉,明朝宣德皇帝曾亲自督促,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教授,你快来辨真伪啊……”</p>
考古队员争论不休,张立旺教授见壁龛的空心砖一点点移开,让考古人员架好高科技设备跟踪拍摄,这些都是要备案存档的。</p>
他带上专用手套,给培风也发了一双,双手摩挲着铜炉,室内湖光反射的丝丝光线有些昏暗,在一定强度考古灯光的照耀下,第一批铜炉出土。</p>
“宣德炉,这应该是真正的宣德炉啊,极品铜香炉,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如此多的宣德炉面世,人生无憾。大家来看,宣德炉真品有自然均匀的磨损,特别是在足底。因为明炉重韵味,不管是整体或者细部的设计,都耐人寻味。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不变。”</p>
张立旺教授揉着眼镜,认真查看款式和篆刻,像得了什么好宝贝一样,摩挲着一尊略带茄皮紫色的铜香炉激动不已。</p>
“旧说宣德炉有五色,分别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但经过史书考证,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约有四十多种色泽,像这个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这个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比朱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p>
张立旺教授如数家珍,培风是心花怒放,连真品宣德炉都在这出土了,这对于东篱下真是个天大的宝藏啊!</p>
“宣德三年,三千座极品铜香炉出窑,如今历经近六百年风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世所罕见,每一尊都是国宝。董小宛丈夫文人骚客的冒襄曾言‘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称颂描述宣德炉,简直太美了……”</p>
张立旺教授似乎回到了教室内,为众学生上课。</p>
此时,壁龛里边的瓷器显露出真容,再次让教授激动起来,他考古几十年,就属今天收获的惊喜最多。</p>
“这……这是明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啊,是汉族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鸡缸杯因其杯形状如缸,主纹饰为鸡石,故名。你们看,它们的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底以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楷款……”</p>
培风听得倒是津津有味,他自然知道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价值连城,新世纪有富豪以2.8亿港元在拍卖会场一掷千万金,这完全是国宝中的国宝。</p>
假如说先前的宣德炉真品一尊上百万,这个就比宣德炉多数百倍的金钱价值,而且有价无市,因为真品太少了,要知道这可属于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价值连城,千金难买!</p>
“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尤其是这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被誉为‘神品’。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咱们这次可是大发现啊!”</p>
张立旺现在完全已经陷入对考古学的醉心热爱之中,涉及到专业考古知识,滔滔不绝,哪还有先前的稳重。</p>
不过,怪只能怪东篱下这批水下宝藏价值太大了,培风感觉心在滴血,不过相比于金钱对他的急迫性来说,还是人气和名声来的更实在一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