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五章 归途路上,汉当更强,吴老狼,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项康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称王问题,而是少帅军控制地里堆积如山的内部问题。</p>
托了刘老三的福,武力逼迫秦廷投降后,才仅仅过去八天时间,少帅军就面临和关外的诸侯联军全面火并的危险,不得不把所有人力和物力优先用于军事战备,项康本人也被迫离开指挥中枢咸阳城,带着少帅军主力赶到函谷关应对诸侯联军的威胁,根本就来不及收拢秦地民心,建立新的关中政权,更别说是恢复经济民生,清理前朝积弊,发展科技教育,把项康的后世知识运用到这个时代的生产建设之中。</p>
如此导致的后果当然是各种内政事务被严重耽搁,离开咸阳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项康楞是没能处理一件具体的内政事务,经济、人事、刑法、水利、农耕、粮草调配和物资供给等等一切后方事务,全都只能是委托给当初被项康强行绑上反秦战车的周曾,征召新兵、组建新军、管理地方和防范叛乱等等治安战备的工作,也只能是交给曾经的秦军县尉晁直,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后方起火的危险。</p>
也还好,周曾和晁直都没让项康失望,留守咸阳期间,擅长民政的周曾虽然没有什么耀眼政绩,但起码把内政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始终没有出什么大的纰漏。晁直也努力做好了自己本职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就紧急为项康征召了两万新兵,开赴黄河前线,帮着周叔挡住了来势汹汹的赵军偏师申阳所部,没给申阳乘虚杀入关中腹地的机会,期间一些仍然忠于秦廷的咸阳降官试图乘乱起事,也被晁直在第一时间武力镇压,把危险扼杀在了萌芽中,和周曾一起为项康立下了稳住后方的大功。</p>
但项康并没有因此就觉得满意,才刚确认了诸侯联军自行解散,离开函谷关返回咸阳的途中,项康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筹备起了少帅军控制地的发展改革计划,把本来就富庶繁华的关中平原当做自己的后方建设,为再下一步一统天下奠定经济、物资和人力基础。</p>
时间仓促,堂哥项羽搞的天下分封也明摆着是想包围消耗少帅军,封地被少帅军控制的关外诸侯已经在摩拳擦掌的向少帅军地盘杀来,项康当然不可能大规模改革政治制度,只能是暂时继续延续秦廷留下来的三公九卿制度,等时机成熟了再改革为更加先进的三省六部制度,所以项康也没在政治制度上过于费心,把主要精力用于最为重要的发展农耕科技和军事科技这两个方面。</p>
如何发展农耕和军事科技,早在淮泗的时候,项康其实就已经有过不少筹划,也不止一次的深入生产建设的第一线,了解这个时代的农耕情况,研究如何以最快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物力改良目前还很落后的耕种技术,只不过当时项康差不多天天都在忙碌军事,项梁随时可能伸手夺权,无险可守的淮泗一带也并不适合成为可靠的稳定后方,项康才始终没有付诸实施,仅仅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藏在心里,准备着用于将来。</p>
现在项康也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带着少帅军主力才刚回师到了宁秦,项康就已经决定好了如何发展农耕扩大粮食生产,一是准备把铁锄头给搞出来,二是实施代田法,减少土地的搁荒时间,三是改良耕犁,替代这个时代还十分落后的原始犁具,还有更加原始的耒耜耕种技术。</p>
搞铁锄头最简单,这个时代本来就有石锄头,只不过因为青铜性脆,无法铸造成锄头,冶铁技术又十分落后,所以直到现在都还没有铁锄头出现,以前在淮泗的时候,项康本来就已经搞出地条钢的冶炼技术,只要把地条钢拿来打造锄头就行,根本就不用项康动手,随便找一些熟练的铁匠就能办到。但是用铁锄头替代了源自石器时代的石锄头后,农耕生产和土木工程的效率肯定可以上一个大台阶。</p>
代田法是项康在电视科普节目中学到的农耕技术,也是农耕技术的一个简单而又巨大的进步,在这个时代,因为农耕技术太过落后,农民是直接把土地翻起就播种,粮食产量少,消耗地力又大,为了恢复土地肥力,耕种一次后通常要休耕一年才能恢复耕种,一些比较贫瘠的土地甚至要休耕两年。</p>
代田法却不同,是把土地翻耕成垅和沟两种形状,垅沟并列,第一年把种子播种进沟中,获得足够的水分生长健壮,待夏天时把垅土削平,用垅土加固农作物根部,既可抗旱,又可抗风,减少农作物倒伏。收获后的第二年,犁垅为沟,垒沟为垅,继续将种子播种在沟中,如此反复,便可以让同一块土地得到轮流休息,既不耽搁农耕生产,又可以恢复土地肥力,操作得好的话,一亩地两年的粮食产出,能够相当于这个时代两亩地两年的粮食产出。</p>
耕犁也必须得改革,这个时代的耕牛太少,只有贵族富人的家里才有耕牛,耕具还十分笨重原始,耕地效率极其低下,绝大部分的普通人家更是只能用更加原始的耒耜翻地耕种,耕种效率更加低下,惟有把后世出现的犁具提前发明出来,关中八百里沃土才能更加源源不绝的为项康提供杀人放火用的军粮物资。</p>
原本来说,穿越前是城里人的项康即便知道应该改良犁具也无从下手,可事有凑巧,在穿越前,项康经常和狐朋狗友去鬼混的一家农家乐里,偏偏放了各种各样的农具做装饰招揽顾客,其中不但放着唐朝才发明的曲辕犁,还放着不需要耕牛的人力犁和脚踏犁,还用文字说明了用途和名称,给不学无术的项康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好解决了项康目前面临的难题。</p>
项康的记忆力不算差,努力回忆之下,在宁秦城外休息过夜的当天晚上,项康就硬是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力,在三块绢帛上分别画下了曲辕犁、人力犁和脚踏犁的具体形状,并标注了自己估摸的大概尺寸,剩下的只需要照着图画弄出实物,再通过不断实验改良变动,弄出这三种先进犁具肯定问题不大。</p>
人心不足蛇吞象,三张犁具的草图大功告成后,项康扔下了毛笔,揉着酸痛的手腕看到了撒满一地的画废绢帛时,突然又心中一动,暗道:“要不要纸也给弄出来?既给我省一大笔钱,以后也不用拿树叶擦屁股了啊?”</p>
这个念头让项康颇为犹豫,因为项康的历史再稀烂也知道实用纸张是什么人给发明出来的,抢了蔡公公的功劳,万一落得蔡公公那样的下场可就惨了?结果也就在项康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亲兵队长许季突然抬着一盘饭菜进到帐中,向项康说道:“右将军,吃早饭了。”</p>
“吃早饭?”项康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讶问道:“已经天亮了?”</p>
“天亮了。”许季苦笑着说道:“右将军,你也适当注意一下休息,怎么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p>
还是得许季提醒,项康才发现帐外天色已然明亮,自己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一夜未睡,便也苦笑道:“是得注意,以后我如果再这样,你们记得提醒我一下,千万别把我给累垮了。”</p>
许季被项康的话抖得一笑,也不说话,只是直接把早饭放在了项康的面前,结果还是凑巧,今天早上吃的恰好是蒸熟了的麦饭,项康也还没拿起筷子就又想起了一件大事,忍不住脱口说道:“还必须得把石磨发明出来,磨出面粉随军携带,既可以节约做饭时间,又方便消化吸收,还可以弄一些包子馒头烙饼饺子改善伙食,也不用只吃黄米饭团这一种干粮。”</p>
其实这个时代也已经有石磨的雏形了,只不过和这时代的农耕工具一样原始落后,笨重巨大,根本无法搬运,还只是用来磨浆水喝,从来没有用于磨面,此前在淮泗时项康主要吃的是米饭,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还是在杀进了关中和秦军一样吃麦饭时,项康才发现自己有必要把石磨和面粉给发明出来,这会又重新想起,再加上面粉制品容易携带保存和消化吸收。</p>
也正因为如此,匆匆吃完了简陋的早饭后,带着军队继续回师咸阳的路上,项康就迫不及待的在马车里就画起了石磨的模样——托秦始皇的福,把平原上的驰道修得既宽敞又平坦,坐在马车上虽不能画什么精密的图画,可是画简陋的草图却问题不大。</p>
石磨当然比犁更简单,项康穿越前同样在农家乐里见过多次,还知道磨齿要呈辐射形才能磨出均匀的面粉,乘着马车又才刚刚华舒,项康就画出了一幅差不多的石磨草图,还捧着草图笑得合不拢嘴,迫不及待的回味起了久违的包子馒头,花卷油条,饺子馄饨,以及拉面切面刀削面,馅饼烙饼芝麻饼。</p>
见项康笑的模样既傻又贱,骑马走在旁边的张良不由万分好奇,忍不住向项康问起傻笑原因,项康也不隐瞒,马上就把石磨草图对张良做了详细介绍,也顺便说了主要用途。张良听了却无比奇怪,说道:“右将军,好生生的,你怎么会突然想用这种石磨把麦子磨成粉?直接吃麦饭麦粥不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p>
“子房先生,等你吃过用麦面做成的好东西,你就再不会回头去吃麦饭麦粥了。”项康笑着说道:“等第一批麦面磨出来,我亲手给你做一顿肉包子,保管你吃得连舌头都想咽下去。”</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