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章 继续努力,警队男儿,夜行人,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案件依然没有进展,邵东无比郁闷,只要有空就把整个案件的所有询问笔录,讯问笔录,走访排查记录等翻出来研究,盼望能从中找到突破口,在办其他案件的时候,抽时间都要再翻看一下,王博劝他可以先放一放,但邵东依旧执着。</p>
在邵东看来,这是出去参加一年进修后,第一次参与的重案,没想到就碰到了死结,心有不甘。</p>
邵东依旧习惯性的翻阅314杀人案件卷宗,用各种办法进行多方位思路的假设,忽然有一句话引起了邵东的注意,在董庆华的询问笔录中,记录着这么一句话:“这两个废物罪有应得,还把尸体运到东郊的井里埋了,换成我,一把火给他们全烧了。”</p>
邵东联想到董庆华的职业,就是殡葬服务业,邵东大胆猜想:周师会不会已经被董庆华谋杀后焚尸?</p>
邵东精神一振,如果周师已经被董庆华谋杀,时间是在9月11号以后,因为按照周大伟的供述,9月11号当天,周师开车和他一起处理刘辉的尸体,那么周师的死亡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呢,根据大部分见过周师的村民的口述,最后一次见到周师都是在9月中旬,邵东翻找着卷宗中走访村民的记录,通过对比,最后一次见到周师的村民是一个在县城上高中的男孩,据这位学生说,当天是周五,因为周末可以回家休息两天,所以印象深刻,而且当天还下着雨。</p>
邵东将自己的推测汇报给师傅,请求继续调查。</p>
由于此时一中队另有大案,比较缺人手,吴建国考虑了一下,对邵东说:“队里最近非常忙,1、2两组人的人手都缺,我暂时从2组协调人员,有想法你就继续查,有了进展我再跟进。”</p>
邵东怕有疏漏,按照走访记录上的住址再次找到了目击者——高中生,确认了见到周师的时间就是周五,而且当天下着雨。</p>
邵东又赶到县气象局寻求帮助,对于这样一起重大的命案,邵东想要得到更精准的消息。</p>
出示身份说明来意后,从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g县气象信息系统存有详细的记录,9月份一个月里,只有三天是下雨天,其中一天是周五——9月13日。</p>
这就说明,周师在9月13日在棚户区露面后,就此失踪不见,邵东感到,这个日期的查证,为寻找周师提供了一个时间节点,距离查明真相似乎越来越近。</p>
那么这一天,会不会是周大伟潜入g县悄悄杀死周师后,连夜返回老家,邵东汇报师傅,请求师傅联系hlj警方,查证9月13日当天,周大伟的具体动向。</p>
然而反馈回来的信息,令邵东大失所望,经查证,周大伟当天在老家,不具备作案时间。</p>
邵东分析到,既然周师不是周大伟所杀,那还有谁可能是凶手呢,根据掌握的情况来看,和周师有矛盾关联的,只有董庆华!</p>
邵东决定,秘密查找董庆华谋杀周师的证据,只要董庆华真正做过,就不会不留下任何痕迹。</p>
董庆华在g县,经营殡葬服务已经十几年,在西郊有一家店铺专门出手花圈、寿衣、纸人纸马等殡葬用品。</p>
还有一辆灵车,负责运送尸体去殡仪馆火化。</p>
邵东假设,董庆华对周师的骚扰不厌其烦,两人本身就有矛盾,后来周师到了丧心病狂的状态,雇佣了两个杀手对董庆华进行暗杀,还在董庆华车上安装炸弹,董庆华一气之下一不做二不休,找到周师后将其杀害,并利用职业便利,将周师火化,然后拿着周师的手机向通讯录中的人发送短信,造成一个周师外出躲债的假象。</p>
这个假设存在合理性,但是破案不能只靠假设和推测,靠的是证据,董庆华是在什么地方杀的周师?虽说董庆华经常出入殡仪馆,但是在我们国家,尸体火化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不是说谁都能随意拉着尸体去火化,证据究竟从哪里寻找?</p>
邵东来到西郊董庆华开的店铺,对董庆华以及董庆华的妻子陶玉萍进行询问。</p>
邵东到店里时,董庆华正在忙着招呼客人卖东西,正好董庆华的妻子陶玉萍也在,邵东和董庆华打了个招呼,客气道:“董哥,我找您和您妻子了解一下情况。”</p>
“哎,好,邵警官,等我忙完的,有啥要问的让玉萍先跟你说,我一会过去。”董庆华说。</p>
邵东点了点头,示意陶玉萍跟着,两人来到门外相对安静的地方,邵东掏出了记录本。</p>
“陶姐,还得麻烦你,说说周师纠缠你的具体情况。”</p>
陶玉萍看了看邵东的制服,似乎有点不自在,说道:“我和周师是同学,那时候就追我,我没同意,周师在我结婚后一直对我纠缠不休。”</p>
邵东问:“那你有没有和他单独见过面?”</p>
“没有,我有完整的家庭,为了孩子我也不能扯这个。”陶玉萍说。</p>
“你最后一次见周师是在什么时候?”邵东问。</p>
陶玉萍回忆了一下说道:“有大半年了,华子天天忙,那天我一个人在家,周师来我家使劲敲门,我没开,我打电话让华子回来了。”</p>
“你在哪里工作?”邵东问。</p>
“工作?我闲着在家,操持家务,接送个孩子什么的。华子挣的钱够花,所以……”陶玉萍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