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跑它就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五章 南昌会战(七),抗战烽火之护国系统,你跑它就追,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修水,古称建昌江,又名修江,乃赣北大地上一条长约300多公里的大河。整条河西起湘赣交界的修水县,东至永修县境内的吴城镇,然后汇同赣江一起流入鄱阳湖。</p>
修水水流很大,河面较宽,宽的地方有数百米,窄的地方也有近百米,在雨季,人在岸上临河望去,会感觉水波汹涌,给人一种压迫之感,乃是一条天然的防御阵地。</p>
武汉战役结束后,由于日军的步步紧逼,赣北守军不得不选择暂时后撤,放弃了修水以北的大部分地方,撤到了修水以南,并以修水为天堑,在修水沿线的广大地区,部署了近三十个师,其中包括:第32军的三个师,第49军两个师,第79军三个师,第70军两个师,第72军两个师,第78军两个师,卢汉的58、60军四个师,第74军三个师,第27军两个师,第73军两个师,另外还有一个游击纵队。</p>
这么多部队,虽然看起来好像兵强马壮的样子,不过由于修水沿线太长,分散开来,仍是杯水车薪。因此,罗卓英担任前敌指挥,全权负责南昌防御之后,便将部队做了集中处理,主要防控于武宁附近,以及武宁到修水一线。其中72、73两军主要放在武宁以北地区,为的是防止日军沿修水西进。70、78、79、49、27、32等军,则统一部署在武宁到吴城这一条线上。</p>
且说白飞趁着在火车上行军的空挡,将上车前南昌参谋部给他的军事情报仔细看了一遍,之后便对于修水一线的布防情况有了个大概了解。看完后,他揉了揉眼睛,把资料递给坐在对面的王卫国,道:“卫国兄,你也看看。”</p>
王卫国接过看了起来。</p>
看了一会儿,白飞问他:“你觉得怎么样?”</p>
王卫国合上资料说道:“从军力布置情况看,我方在西面武宁方向有几万人驻守,可以很好的防止日军迂回包抄,而东面又有鄱阳湖,不利于大量陆军行进。所以日军若要渡过修水南下,除了从武修一线强攻之外,我看别无它途。罗卓英将兵力全部集中于这一段区域,显然是想集合重兵与日军沿着修水决战。嗯,这样的安排倒也算是中规中矩,虽然看着过于死板,但暂时还挑不出什么毛病。”</p>
白飞叹了口气,道:“大毛病看似没有,但缺点却正是太过死板…”</p>
“震宇,你是不是不看好这次战役?”王卫国问道。</p>
白飞点点头道:“此次战役虽说我们的人数要比日军多好几倍,但是日军的士兵素质和武器装备都比我军要好的多,又有飞机军舰支援,对此我很担心啊。此外,我军现在以修水为天然阵地与敌对恃,修水虽然水流湍急河面宽阔,但是防线过长,即便如罗卓英现在这般安排,仍显得有些单薄。若是日军利用机动,分兵突袭,我们就不得不疲于奔命了。但若要全面防守,兵力上的优势就变得微乎其微,一旦日军集中重兵突破一处,其结果必然是全线崩溃的局面。再者,我们此次受命负责防守的鄱阳湖水面也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虽然任务我已经接下,但到目前为止,我仍没有好的应对之策。”</p>
说完,白飞又叹了口气。</p>
王卫国也叹道:“是啊,鄱阳湖实在太宽了…”顿了顿他又道:“不过你也不必太过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具体策略我看还是等我们到了吴镇,查看完地形再说吧。”</p>
白飞点了点头,表示同意。</p>
正在这时,一个传令兵手中拿了一封电报匆匆跑过来报告:“团座,第四战区急电。”</p>
白飞站起来接过电报,一目十行地看起来,看完后,眉头皱的更紧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