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草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1章 给你个差事,大明略,南宫草堂,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对对,就是此人,之前在蠡县时,你曾做过他的幕僚”,嘉靖帝笑道:“莫非?你是想请教于他?”。</p>
铁定无疑,铁定无疑:嘉靖帝定是派人调查过自己。</p>
仲逸心中一阵颤动,不过此时他已无心考虑自己的过去,另外一个问题,似乎更重要。</p>
自己一个小小的翰林院庶吉士,为何劳烦天子派人调查?</p>
因当年济南知府变换户册?因上凌云山后跟师父姓“仲”?</p>
显然,这两件事,还不是被调查的理由。</p>
至于捐纳之事,虽有袁炜曾关照过,但毕竟此举是朝廷所办,自己凭的真才实学,并无不妥之处。</p>
仲逸:表面静如水,心中暗流涌。</p>
还是那句话:与天子对话,若他不说,问了又如何?</p>
“回陛下,微臣确实与樊文予有些私交,只是平日里相聚相见之时,很少提及衙门差事。过去不曾想到向他讨教律法、情义之说,是微臣之过”,仲逸一如既往道:“微臣日后定夺向他讨教,以求长进”。</p>
“讨教?讨教什么?是樊文予向你讨教的多吧?”,嘉靖帝依旧面如平静:“说来说去,无非还是动动嘴皮子,顶多再摇摇笔杆子”。</p>
“如今你在翰林院,本就是一个多说少做的差事,腹中再多高论,无非也就是说说而已。若想真正了解民间之苦、律法之难,还是要到地方上走走,到时就不会夸夸其谈了。</p>
如若不然,三皇五帝、千秋万代,张张嘴就可评其一生,还能将其功与过,说的头头是道”。</p>
嘉靖帝感叹:“天下之事,谈说易、行之难。所谓: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动手做一做。功过是非,功难记,过难忘。可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p>
此言?说的还不够明确吗?</p>
“微臣谨记圣训”,仲逸本能一句。</p>
朝堂上,当无话可说时,这句话似乎是万能之句。</p>
“直隶保定府、博野县、鄱家庄、家血案,你可曾知晓?”,嘉靖帝终于说到重点。</p>
果真是此事。</p>
此时,仲逸心中暗暗舒口气:方才所想,终于可以确定了。</p>
“微臣倒是听说了些,鄱家庄有人闹到都察院……”,仲逸依旧谨言。</p>
“不要听说,眼见为实嘛”,嘉靖帝立刻一脸轻松。</p>
何意?</p>
“仲逸听旨,朕命你专门督办此案,务必查出一个既可‘立律法之威严’、‘扬世间真情’的结果来”。</p>
天子之言,振聋发聩。</p>
“启禀圣上,微臣初涉朝事,如此大案,恐经验不足,况且这翰林院……”,想到这个结果,仲逸却一时没了主意。</p>
“翰林院庶吉士本就是临时过渡之职,此次办案也是临时所派,至于翰林院不管刑狱,就让刑部那个樊文予一起去吧”,嘉靖帝似乎早有部署。</p>
“微臣遵旨”,仲逸再无理由推辞,这便应道:“微臣立刻去办”。</p>
“莫急,今日,朕只给你一个口谕。过几日,朝廷会有正式旨意下来”。</p>
嘉靖帝补充道:“在此之前,不得将此事告诉任何人”。</p>
“遵旨”,除了这两个字,仲逸再无多言。</p>
……</p>
回到翰林院,仲逸觉得自己那双飞檐走壁的双脚,此刻都有些沉重了。</p>
旨意有了,可到底是以何种身份督办?何时启程?从何查起?为何先告诉他一人,而后才有正式旨意?</p>
圣心难测啊……y7</p>
(https://www.yqwxw.cc/html/110/110191/23383631.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