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小乖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4章 第四章,然后下面没有了,渔小乖乖,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沈家的老夫人, 也就是大少爷的祖母,那是个和蔼人,不喜欢一大早折腾着小辈们去给她请安。所以大少爷就算起晚了也不打紧。不过, 老夫人虽免了众人的请安, 二夫人却日日会去她那里走动。</p>
在这个府里,谁都知道老夫人最疼二夫人了,她对二夫人比对自己儿子还好, 只因二夫人是她的亲侄女。老夫人姓杨, 是继室。二夫人和她出自同一家,被称为小杨氏。小杨氏是杨氏哥哥的女儿。</p>
大将军当年先娶妻阮氏。这才是大少爷的亲奶奶——如果大少爷真的是沈家人的话——可惜阮氏红颜薄命, 她在生下长子后没两年就病逝了。正巧西北那几年一直有战事,大将军就一直没有续娶。</p>
四年后,杨副将为大将军挡刀而死。杨副将父母双亡, 家中只有一妻一女一妹。妻子得到他的死讯后迅改了嫁。女儿就是小杨氏,当时还不到一岁。妹妹就是杨氏。忠心的杨副将在临死前撑着最后一口气把家人托付给了大将军, 话没有说得太直白,但确实露出了让妹妹给大将军做继室的意思。</p>
这是救命之恩,大将军自然应了。</p>
又因为杨家已经没人了, 杨氏出嫁时就把小杨氏带到了沈家。大将军当时放话说,一定会将小杨氏视为亲女。事实上,大将军确实做到了,小杨氏在沈家的吃穿用度一直是按照嫡小姐的份例来的。</p>
在大将军的设想中, 等小杨氏到了婚嫁的年纪, 将军府肯定会给她寻一门好亲事, 让小杨氏风风光光出嫁。但杨氏的心里却渐渐有了些别的念头。她嫁给大将军之后一年多就生了个儿子出来。杨氏是个老实的,不想和原配争什么,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原配嫡子争什么。她只是忽然意识到,她可以把侄女嫁给自己的儿子啊!侄女比她亲儿子大了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再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p>
小杨氏是在沈家长大的,和沈二爷青梅竹马,这在杨氏看来就是天作之合。</p>
如今沈家有两房,老夫人杨氏对不是自己亲儿子的长房从未有过坏心,但她肯定要更疼是自己亲儿子的二房,这都是人之常情。按照府上的规矩,家主住在庆春堂,继承人住在定安堂。这是沈家最好的两个院子。现在沈家的家主还是大将军,但因为大将军常年驻守西北,所以庆春堂里常年住着老夫人一人。继承人是长房,但长房也常年驻守西北,于是定安堂常年空着,老夫人时常叫人打扫着,却从未想过让二房窃居长房的院子。但老夫人又实在疼二房,所以她会在别的地方给二房描补回来。</p>
二房现在住的院子叫慎思堂。这院子不大,但它位置好啊,就在庆春堂旁边,占了府中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慎思堂本来是大将军的小书房。老夫人叫人改建了下,然后就让二房紧挨着她住下了。</p>
哦,当初小杨氏还没有和沈二爷成亲时,小杨氏虽有单独的院子,但大部分时间都随老夫人住在庆春堂里。她们姑侄俩一直相依为命。小杨氏年纪小时,老夫人要给她作伴,恨不得晚上能抱着小杨氏一块儿睡。等小杨氏年纪渐渐大了,老夫人要教她理家,自然也是整日整日地把小杨氏带在身边。</p>
即便这都是大少爷出生前的事了,但他回京城前特意向家中老人打探过老夫人和二房众人的脾性喜好,免得自己一不小心冲撞了长辈,因他当时问得详细,他对这些往事也略有所知了。大少爷本来对二夫人小杨氏没什么恶感,但自从知道那张纸条很可能是她弄出的以后,他就控制不住要去怀疑小杨氏。当初他母亲在庆春堂里跌了一跤以至于早产,那真的只是因为他母亲不小心吗?不会是小杨氏做的吧?毕竟小杨氏当时还没有嫁给沈二爷,她就在庆春堂里住着呢,想要做点什么真是容易得很。</p>
压下心里诸多杂乱的念头,大少爷抬脚踏进了习武场。</p>
沈将军正把一杆长-枪耍得虎虎生威。在某一瞬间,大少爷的心里忽然又升起了一丝自我厌弃。他爷爷和他父亲只要不是在外行军,每天都要抽空去习武场上练一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身好武艺从来没有落下过。但他作为沈家的下一任继承人,竟然毫无习武的天赋。难道他真的不是沈家人吗?</p>
沈将军耍完一套完整的沈家枪法,这才停了动作,看向大少爷,叫了声儿子的小名。</p>
大少爷的小名叫见雪,因为他出生那日下了一场雪。若在讲究一些的人家,“见雪”这样的小名必然是不好的,因为听上去像“见血”,这多不吉利啊。但沈家是武将世家,沈大将军和沈将军都觉得这样的谐音非常不错,男人就当有些血性,上了战场后就要刀刀见血。而且这小名还和大名相呼应了。</p>
大少爷的大名有些一言难尽。</p>
按照族谱排下来,他这一辈是“长”字辈。在他周岁时,身为取名废的大将军喝了点酒,给大少爷取了个充满长辈厚望的大名,叫长-枪,希望大少爷能完美继承沈家枪法。然而,长-枪这名字吧,在后世某个小说网站上会被口口,累得后人上网写同人文时,还要特意在大少爷的名字中加上分隔符。</p>
沈长-枪,长-枪见血,然而大少爷毫无武学天赋呢。</p>
再说一说沈家枪法,这其实是太-祖皇帝赐给沈家老祖宗的,要不然那一个杀猪匠能有什么家学传承呢?就因为太-祖皇帝这一份知遇之恩、栽培之情,沈家世代为赵家镇守西北,从未起过什么二心。</p>
习武场上非常空旷,其实比内室更适合谈话。大少爷挥退了伺候的人,亲自递了一块帕巾给沈将军擦汗,犹豫着说:“爹,我前两日在街上遇到一个人,竟长得和我有七八分相像,这太奇怪了……”</p>
“咦?那人莫不是个读书人?”沈将军不以为意地说。</p>
大少爷的脑海中又迅转过了诸多想法,吃惊地问:“爹认识那人吗?难道是家里的亲戚?”</p>
沈将军摇着头说:“不认得……你娘怀着你时,有一日跟着府里的女眷去上香,等她从寺里回来,她一个劲地说,她在寺里碰到了一人,是陪着妻子来寺里还愿的,长得极像你外祖父,她都惊住了。”</p>
停顿了一下,沈将军又说:“哦,你娘前两天又忍不住说起了这事。我估摸着你娘那时见到的人和你前两天见到的应该是同一人,依稀记得应该是个秀才。”方氏从南方嫁到京城,没在京城待多久就去了西北。她脑海中关于京城的记忆不多,所以仅有的那么一两件趣事就会被她拿出来翻来覆去地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