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陛下不如造反
御前悍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 陛下不如造反,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御前悍匪,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嗫嚅出声。</p>
朱元璋捂着后脑勺,感觉血都直往天灵盖涌。</p>
“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要是没削藩该多好……再他娘的来一个老四,把你的反给造了有多好!”</p>
之前由于朱允炆和朱棣的接力削藩,朱元璋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己制定下来的国策有多大问题。</p>
问题不在于藩王制本身,因为这个制度原本就是为了应对此类状况的,比如哪个藩地要是有起义叛乱,周围藩王可以直接带兵驰援,又或者是有蛮夷叩边,藩王坐镇之处就能够迅速出击。</p>
最初的藩王们也有这个能力,当年朱棣领兵作战的本事最开始也正是在凤阳几年给练出来的。</p>
真正的问题在于人性和人心。</p>
除了英年早逝的朱标,没有皇帝可以忍受自己的兄弟有那么大的权力和地盘,也管不住,更何况是年少、皇位并不那么稳固的朱允炆,以及本就是造反上位的朱棣。</p>
事到如今明末大厦将倾,藩王已经成了没用的吃干饭的东西,再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p>
“造他的反有啥用啊。”</p>
宋慎慢悠悠地说:</p>
“明史里写过,许多后人也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明实亡于万历’,你们知道这啥意思不?”</p>
“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到大明正经亡国,这中间虽然有泰昌、天启、崇祯三朝,却只隔了二十四年。虽然说后头三人都对大明亡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他们都不是啥好皇帝,可难道这事儿跟万历就没关系吗?”</p>
“后头这三个皇帝得脑残成啥样,才能接二连三奋发图强地把一个大好家业给全霍霍完啊。”</p>
“我看看生卒年……噢,崇祯皇帝出生于万历三十八年,朱翊钧是万历四十八年死的,看来爷孙俩还互动过呢。来,朱由检,你自己来评价下你爷爷是个什么样的皇帝?”</p>
朱由检:……</p>
被点名的朱由检脸色涨红。</p>
他闭了闭眼,艰难而羞耻地说:</p>
“皇祖父并不如何喜爱我,他在世时,我见他的次数屈指可数,时间最长的一次,是梃击案之后的……那一次。先生您应当知道。”</p>
宋慎了然地点了点头,又转身查了一下资料。</p>
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的梃击案,他自然是略有耳闻的,但朱由检在里头扮演了什么角色他还真的不清楚。</p>
一看才知道,原来在梃击案发生之后,当时朱翊钧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为了不让自己宠爱的三皇子陷入被群谏的易储风波之中,直接当众召见了太子朱常洛的三个儿子,其中除了后来的天启帝朱由校,还有年仅十岁的朱由检。</p>
这也是朱由检第一次在群臣间的公开亮相。</p>
万历皇帝不喜欢朱常洛,朱常洛也不喜欢朱由检,这他娘的还真是闭环了。</p>
“噢~”</p>
宋慎甚至噢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波浪号。</p>
看着愈发涨红了脸的朱由检,他摆摆手:</p>
“好了好了,不为难你了,让孙子评价爷爷,你也没法说得多难听。”</p>
“诸位,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连明史上都会说,明实亡于万历。”</p>
“嘉靖和万历这俩皇帝其实都一样几十年不上朝,都挨骂,前一个还传说天天在宫里炼丹修道,但是后人骂不上朝,说的都是万历。为什么?因为嘉靖帝即便没上朝,却始终没有真正偷懒,他上不上朝,对他掌控朝局没有一点影响。”</p>
“他只是懒得搞那么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事情还是在办,奏章还是在看。而万历就不一样了,他在位四十八年,作为大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他是纯恶意、自毁式地不理朝政!”</p>
“后人骂嘉靖,骂的是他格局太小,只知道玩权术,是个色厉内荏暴虐多疑的老x逼,他就只知道驾驭群臣天天搞人心态,正经的大事都一般般。还有很多黑点,这里我暂时不一一说明了。”</p>
“而骂万历,是因为他真他娘的不做事情!”</p>
“前期他还不那么离谱,到了他在位的中后期,或因身体不好、或因对于群臣百官的厌恶,再加上他极其旺盛的权欲,故意甚至是恶意将大量奏疏留中,不报不批,缺官不补,也长期不召见大臣面议政事。”</p>
“各衙门几乎瘫痪,原本还算正常的政务运转卡在他这里无法进行下去,使得朝中各种政事长期不决。”</p>
“他放纵党争加剧放纵官员们扯皮,对于大明糜烂的国事视而不见,能拖就拖,不能拖的就硬拖,同时也放纵太监在辽东肆意妄为,几乎葬送整个辽东,可以说,他是满清——也就是后金鞑子坐大的起始点。”</p>
“各位同学,你们觉得有这样一个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后头三个皇帝加起来在位二十四年,谁对大明灭亡的影响力更大?”</p>
所有皇帝都被干沉默了,就连朱祁镇这么菜的都觉得离谱。</p>
他们实在有点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皇帝是怎么做到不被人造反的,大明能拖到崇祯那会儿才亡国实在都是运气好了!</p>
宋慎总结性发言:</p>
“所以!如果要问我在明末如何破局,我的回答是不用想这个了,有这水平的弄不到这个地步,弄到这个地步的已经无法挽回,教再多东西,到了实操还是会麻爪。”</p>
“国运如此,你不如培养一批人造反,或许汉人还有条活路呢。”</p>
朱由检的脸已经涨成了猪肝色。</p>
他吭哧吭哧了好半天,才憋出来一句:</p>
“我……我虽然没见过爷爷多少次,但我也知道他是真的身体不好。他不是故意怠政的,只是他日日头痛欲裂,不良于行、行动不便……”</p>
听了好一阵子的朱棣也是实在忍不住了,怒喝道:</p>
“身子不好他不知道禅让吗?不想禅让又不想将权力交给文官们,那他就不能跟我和父皇一样,把政务交给太子吗?!”</p>
“自己没本事处理政务,还不肯放权给太子,难怪他日日头痛欲裂,脑子被驴踢了怎么能不头痛?”</p>
朱元璋也是早就已经知道了永乐年间朱棣在外面瞎嚯嚯军费使劲打仗,朱高炽在后方拼命给他收拾政务搞钱的事情,所以非常赞同这话。</p>
但此时,宋慎幽幽地又飘来了一句:</p>
“因为大明名臣前三之一的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啊,张居正的事情被他知道之后他心态炸了,谁都不肯信了,你们还指望他信太子啊?他心理可没你们爷仨那么强大。”</p>
伴随着勾起所有人好奇心的“大明前三名臣”的出现。</p>
下课铃声随之响起。</p>
宋慎拍了拍手,笑呵呵道:</p>
“八卦野史后面再说吧,我这会儿先去批改你们的卷子了,下课下课!下节课再跟你们聊张居正!”</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