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法圣李悝
酷酷的橙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8章 法圣李悝,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酷酷的橙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中国历史上,实行过很多次的变法。</p>
从秦国的商鞅到后来的王安石,都通过变法实现了民富国强。</p>
但是,很多变法者都没有好下场。</p>
原因很简单,变法触及到了很多既得利益者。</p>
变法后的下场,通常要不就是变法者不得善终,要不就是变法的条文被最终废除。</p>
但是,李悝(kuī)变法却是个例外。</p>
不仅变法成功了,李悝本人也得到了善终。</p>
李悝变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战国变法的始祖。</p>
作为战国初期最早的变法,其后的商鞅变法,都是在其基础框架上进行的。</p>
李悝所主持的魏国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变法。</p>
魏国通过变法,成为了战国初期最先强大起来的诸侯国。</p>
李悝收集各国法规编撰而成的《法经》,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p>
“变法图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旋律。”</p>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哪个国家变法搞得好。”</p>
“哪个国家就可以快速富国强兵,跻身霸主行列。”</p>
“管仲,就是这样帮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p>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p>
“由三家分晋衍生而来的魏国,一开始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小国。”</p>
“但是新任君主魏文侯却通过重用一个人实施变法,让魏国迅速变身强国,称霸百年。”</p>
“而被魏文侯重用的这位变法先锋,就是被后世尊奉为法家鼻祖的变法家李悝。”</p>
“同结局凄惨的秦国变法代表人物商鞅不同,李悝不仅变法成功了,还得到了善终,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希奇的事情。”</p>
“李悝,公元前454年出生于魏氏都城安邑。”</p>
“当时魏国还没有成立,所以李悝此刻还是一名晋国人。”</p>
“李悝的少年时期过得怎么样,史书上鲜少记载。”</p>
“只知道李悝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学得了一身儒家学问,但思想观念上注入的实际上是法家的魂。”</p>
“李悝的才能,是在他担任上地守的时候显露出来的。”</p>
“上地属于河西地区,毗邻秦国的边境,百姓频繁遭受秦军袭扰之苦。”</p>
“对于李悝来说,他一无兵二无钱,想要把剽悍的秦军打退简直比登天还难。”</p>
“可是维持地方安稳,又是地方长官不可推卸的责任。”</p>
“经过深思熟虑后,李悝想出了这样的应对方法。”</p>
“把民变成兵,李悝从下达一道奇葩的政令开始执行。”</p>
“政令中规定,民间所有的诉讼。”</p>
“只要有案情不清,无法裁决的情况,统统要以比赛箭术来定胜负。”</p>
“老百姓一听蒙了,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百姓们再怎么吐槽也得面对现实。”</p>
李斯:李悝是当之无愧的变法始祖,助魏国称霸百年,结局比商鞅好得多。</p>
李悝在变法过程中搞这么大动静,得罪了很多贵族阶级。</p>
但是却能够避开其他变法先锋商鞅等人的厄运,最后善始善终。</p>
综合分析后,他认为原因不外乎几点。</p>
第一,李悝变法的支持者是以仁德著称的魏文侯。</p>
魏文侯从始至终都坚定不移地信任李悝,不断坚定李悝变法的决心。</p>
同时魏文侯还是少有的长寿之人,足足活了76岁,在位时间长达50多年。</p>
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李悝背后站着的魏文侯始终不倒。</p>
这不仅助力李悝顺利完成了变法使命,还让他顺利熬过了最容易被仇家清算的危险期。</p>
第二,魏文侯不仅治国有方,也很擅长培养子女。</p>
魏文侯死后,继承王位的是同样英明的魏武侯。</p>
帮助魏文侯很好地延续了霸业,实现了魏国政权的平稳过渡。</p>
魏武侯和魏文侯认知相似,对为魏国强盛立下汗马功劳,且已到了花甲之年的李悝,心中是感激还来不及,当然不会清算了。</p>
第三,魏国作为三家分晋的产物,属于新成立的国家。</p>
最大的特点就是贵族群体的积累十分有限,还没有形成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p>
所以李悝的变法,对这些人的伤害不算太高。</p>
同时这些贵族也惧怕《法经》中的惩治措施,不敢冒风险去挑战法律。</p>
第四,李悝的变法是建立在惠民的基础之上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p>
比如遇到自然灾害时减免赋税和地租等措施,给百姓创造了安心生产的条件,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拥护。</p>
第五,李悝做人做事没有那么激进。</p>
从始至终,李悝都非常依赖于魏文侯的支持,更注重以人的力量去推进变法。</p>
而不是像商鞅那样,充分运用制度去深化改革,将改革措施落实为具体的可操作执行的法律条令。</p>
所以李悝拉仇恨的程度,和商鞅当然不可同日而语。</p>
总而言之,李悝这个人,不仅智商高,做事讲究实效。</p>
而且不好高骛远,也不盛气凌人,运气也非常地不错。</p>
这让李悝在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同时,还保得了自己和家人的平安落地。</p>
“为了不被箭术好的人欺负,大家纷纷做起了射箭狂人,天天在家里苦练技艺。”</p>
“不为欺压别人,只为出现问题时,自己能不做那个倒霉蛋儿。”</p>
“过了一段时间,百姓们个个成为了神箭手。”</p>
“依靠射箭水平来定胜负的律令,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p>
“但是当秦兵再来袭扰的时候,老百姓却可以大展身手。”</p>
“用箭逼得秦人们不得不狼狈不堪地撤走,边境的频繁被袭现象因此得到了圆满的解决。”</p>
“到这个时候,老百姓才明白了李悝的良苦用心。”</p>
“原来这个长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p>
“判案变练兵的事情虽然不大,却充分展现了李悝的聪明才智。”</p>
“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中,李悝像这样因时因地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具体问题的事例还有很多。”</p>
“也因此,他得到了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的看重。”</p>
“公元前403年,春秋超级大国晋国被晋国四卿之三的韩氏、赵氏、魏氏三家瓜分。”</p>
“从此变成了三个国家,史称三家分晋。”</p>
“从此刻起,在历史上颇有贤名的魏文侯登上了政治舞台。”</p>
“魏文侯不仅志向高远、锐意进取,还具有突破传统的无敌勇气。”</p>
“当上魏国国君后,魏文侯从魏国的内部发力。”</p>
“大量的启用贤能之才,而不是单凭国君个人的力量来治理国家。”</p>
“被魏文侯招募的人才团队里,有孔子的弟子子夏,后被魏文侯拜为国师。”</p>
“有助力魏国成为军事强国的吴起,被提拔为将。”</p>
“有管理能力非凡的李悝等人,被任命为相。”</p>
“不得不承认,人才的各尽其职,是魏国一步步发展成为战国第一强国的关键要素。”</p>
商鞅:李悝能成为法家的鼻祖,主要原因在于说服了说服魏文侯,得到了鼎力支持。</p>
战国初期,变法就像一个风口。</p>
哪个诸侯能率先站在风口之上,谁就能在乱局当中脱颖而出。</p>
变法说白了,就是对国家的法令和制度做重大的变革,最终使国家富强。</p>
魏国之所以第一个变法,只因为魏文侯的人才政策获得了一大批的人才,从而占据了变法的先发优势。</p>
这批人才里名气最大的当属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p>
魏文侯拜子夏为师学习儒家学说,子夏在魏文侯后面的变法里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p>
但子夏的另一位门生却成为变法的核心人物,也就是变法的开山鼻祖李悝。</p>
李悝虽然师从儒家,但是却玩起法家那一套。</p>
李悝在魏国毗邻秦国的西北边境上的担任过地方官,后来因为多次和秦军作战,得到了魏文侯的赏识。</p>
二来是由于子夏的关系,魏文侯了解到李悝法家的思想。</p>
据说李悝搞改革始于一段对话,魏文侯询问李悝怎么才能治理好国家。</p>
李悝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应该让付出劳动的人有所收获。</p>
让立下功劳的人得到封赏,任用有才能的人。</p>
该奖赏的就必须要兑现,该处罚的就必须处罚。</p>
魏文侯可以说是战国初期的一代贤主,不仅赏罚分明,而且任用能人。</p>
可是依然还在纳闷,为什么魏国的百姓对自己还是怨声载道。</p>
李悝回答的干脆利落,因为国内还有放纵享受富贵的人。</p>
贵族们什么事情都不干,只倚靠着祖辈的功勋。</p>
不仅身居高位,而且还肆意挥霍国家钱财。</p>
所以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应该取消贵族们的高额俸禄,用省下来的钱招募人才。</p>
李悝一句话刺破了魏国的毒瘤,魏文侯醍醐灌顶。</p>
两人一拍即合,李悝变法被提上日程。</p>
任何改革都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李悝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口号,明显得罪了魏国一众贵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