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书圣王羲之
酷酷的橙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8章 书圣王羲之,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酷酷的橙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要问中华历史上书法成就最高之人,那自然是书圣王羲之。</p>
一提起王羲之,自然想到的就是他那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p>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古今第一的书圣,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冠绝古今的水平。</p>
其实王羲之的书法不仅作用于书法上,在整个汉字史与文化史上也是关键的一步。</p>
在王羲之之前,中国书法与汉字书写一直是在摸索状态,一直在寻找汉字的最佳书写方式。</p>
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对于书写都有各自的缺点。</p>
这个时候,王羲之登台了。</p>
他的书法化繁为简,平易近人,内秀外美,正是中国人寻找的那种通用书写方式。</p>
从此以后,中国文字的书写找到了公认的审美理念。</p>
直到今天,王羲之式的书写依然是最符合大多数人审美,也最被文化艺术阶层认可的书写方式。</p>
可以说,自从王羲之后,这一流派延续下来的审美也成了中国书法的主流审美。</p>
“王羲之出生于著名的琅邪王氏,在当时属于顶级门阀士族。”</p>
“他是西汉名臣王吉的十世孙,曾祖父王览是西晋光禄大夫。”</p>
“祖父王正是西晋尚书郎,奶奶是晋元帝姨母。”</p>
“他的父亲王旷是东晋太守,伯父王导是东晋开国功臣。”</p>
“叔父王敦是东晋宰相,岳父郗鉴是东晋太尉。”</p>
“所以,王羲之的出身不是一般的名门,而是在东晋与司马一族共天下的顶级名门。”</p>
“王羲之的书法,启蒙期即获得父亲和叔父的亲自指导。”</p>
“更从伯父手里获得书法大家的真迹《宣示表》,从叔父手里获得名家的真迹《七月廿六日帖》,此外童年时又得名家的亲传。”</p>
“王羲之的书法是真正赢在起跑线的,他成为书圣的原因,本来就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优越条件。”</p>
“童年的王羲之本来天性活泼,只是随着后来的种种变故,他才变成了一个寡言少语的人。”</p>
“第一个变故,来源于南渡。”</p>
“琅邪王氏的南渡,是在后匪横行的国度里举家迁徒。”</p>
“在南渡路上,王羲之第一次因为匪祸受惊发了癫痫病。”</p>
“由于家族没有癫痫遗传,所以史书和资料一般认为王羲之是受了惊吓。”</p>
“第二個变故,来源于父亲王旷之死。”</p>
“公元310年,王旷率三万军与刘聪战于上党,全军覆没。”</p>
“奇怪的是,王旷从此下落不明。”</p>
“失去父亲的打击,才是王羲之说话迟钝的主要原因。”</p>
“因为,这一年他才七岁,幼年丧父这样的人生大不幸被他遇上了。”</p>
“第三个变故,来源于诣台待罪。”</p>
“公元322年,王羲之的叔父以清君侧的名义从武昌起兵造反,于是朝中有尽诛王氏之议。”</p>
“在朝的伯父王导为了表示忠君,也为了表示在京王氏一千多口人的清白。”</p>
“每日率领王家未成家的成年男子一起去皇室大门前跪伏请罪,等候发落。”</p>
“王羲之这年已经成年,也在请罪人群之中。”</p>
“寒风之中长跪,待罪的生死未卜,世人的鄙夷和冷眼,给了王羲之又一次人生打击。”</p>
“这次濒临死亡的变故,给王羲之带来最沉重的性格影响。”</p>
“后来,王羲之多次推辞在京任职的征召,大概都来源于这次变故带来的心理阴影。”</p>
苏轼:少年的王羲之沉默寡言,后面之所以能够打开心扉,离不开他人的鼓励重视。</p>
魏晋南北朝是美男辈出的时代,历史上第一美男子潘安就是那个时代的。</p>
那时的才子不只长得帅,同时在文学等诸多方面也有两把刷子,王羲之正是如此。</p>
王羲之的父亲早在西晋时期就看出中原地区的战乱苗头,一早带着王氏家族南渡,以避将来的五胡之乱。</p>
王父不仅为一家着想,也为整个晋王朝着想。</p>
早在西晋王朝在北方撑不住的时候,王父就提议司马皇室迁到江淮以南去,在南方安置晋政权。</p>
然而,这么优秀的人杰,到王羲之这里,似乎有中断的苗头。</p>
这是由于小时候的王羲之不善言辞,人们都不看好他。</p>
这在以清谈为风尚的东晋,想要进入上层贵族圈子,恐怕是不行的。</p>
对于这样言语笨拙的小孩,最好的教育办法是积极的心理暗示。</p>
王羲之十三岁那年,有一回去拜访东晋的一位名士。</p>
名士觉得王羲之还是有才华的,只是没有被发掘出来,决定试一试。</p>
当时东晋有一道很名贵的菜牛心炙,牛心做的,一般人吃不到。</p>
宴会上,名士当着各位宾客的面,要人将牛心炙割了一份端给王羲之。</p>
在场的人目瞪口呆,王羲之更是受宠若惊。</p>
这事在当时传开了,大家纷纷认为,能吃到名士的牛心炙,说明王羲之有前途。</p>
于是,王羲之就出名了,闻名于天下。</p>
成年之后的王羲之说话条理清楚,理由充足,以性格刚直著称于世。</p>
再加上王羲之又得到操持东晋权柄的叔父和伯父的器重,王羲之很快就名满天下了。</p>
一个人成才与否,与周边人对待他的态度有极大的关系。</p>
名士带动身边的人重视王羲之,等于给了王羲之一个积极开放的成长环境。</p>
所以说,在公开场合给孩子尊敬和荣耀,是极其重要的。</p>
对王羲之而言,这一份牛心炙,扫除了他心中的阴霾,让他从此看得起自己。</p>
王羲之后来东床坦腹的坦然,或许也跟这份牛心炙的影响分不开。</p>
“大约二十三岁时,王羲之出仕,为秘书郎。”</p>
“大约二十七岁时,伯父王导出于政治需要,需要结交郗鉴以对抗政敌庾亮。”</p>
“而郗鉴当然乐见其成,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于是选婿。”</p>
“选来选去,郗鉴偏偏选了以东床坦腹的随便态度来应付郗家郑重其事择婿的王羲之。”</p>
“别的子弟都拘谨,就王羲之不当回事。”</p>
“其实这正是王羲之雅量高致的地方,身出名门,却又不汲汲于名利。”</p>
“这个择婿过程,后世一直传为佳话,以致于东床快婿后来发展为成语。”</p>
“公元334年,庾亮地位攀升,移镇武昌。”</p>
“王羲之应庾亮征辟,入征西将军府任参军。”</p>
“公元338年,东晋王朝形成由王导、郗鉴、庾亮共同主政的局面。”</p>
“王导为太傅,主持中枢。”</p>
“郗鉴镇京口,挟持下游。”</p>
“庾亮镇武昌,控御上游。”</p>
“这样三权交攻,互相牵制,有利于实力虚弱的司马氏皇室。”</p>
“悲催的是,这样的情况下,王羲之处在了三权交攻的政治漩涡中。”</p>
“他是王导的侄子,又是郗鉴的女婿,又是庾亮的部下。”</p>
“直至340年三巨头相继去世,这种情况才得到缓解。”</p>
“之前,王羲之一直处在三权交攻的极限拉扯之中。”</p>
“这也对王羲之的人格形成有极深的影响,压抑和磨难对于他的艺术思维是有深切的影响的。”</p>
“因为书法艺术的节奏就像生活,没有浓墨重彩,就衬托不出云淡风轻。”</p>
“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有情绪需要表达,才会有书法艺术表达时的粗细和浓淡。”</p>
“也正是这个原因,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和以后的一段时期,王羲之才书法大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