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第213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酷酷的橙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15.第213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酷酷的橙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13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次日,各朝古人对于今天上午的时光格外期待。
原因无他,只因为再过不久就可以见识到珍妮纺纱机的绝妙。
主播如此吹捧珍妮纺纱机,足可见珍妮纺纱机的厉害之处。
自古以来,各朝古人最关心的就是有饭吃和有衣穿,这也是各朝的统治者致力追求的。
现在大家已经不担心有饭吃的问题,再过不久各朝每一个老百姓都可以吃饱饭。
毕竟之前抢到那么多的高产粮种,随便种植一点都可以让一家老小吃撑肚子。
估计要不了几年,家家户户都能种上高产的粮种。
吃饭的问题已经无须担心,接下来就要考虑穿衣的问题。
随着大家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生活越来越好,布匹的需求必然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由于技术落后,生产的布匹将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这个时候,主播信誓旦旦夸赞的珍妮纺纱机就派上了大用场。
按照主播所说,珍妮纺纱机可以极大的提高纺纱的效率,比原先的提高几十倍。
纺纱多了,相对应的,织布自然也会大增,解决大家的穿衣需求。
而且更关键的是,高产的棉花种子也有,要不了几年就能种遍大江南北。
到了那个时候,原材料棉花多了,珍妮纺纱机生产的纱线多了,织的布也就多了,人人都能有衣服穿。
相比于其他人,各朝的商人则对珍妮纺纱机更为期待。
他们深深的明白,珍妮纺纱机一旦面世,必然有极大的需求,会引得无数老百姓哄抢。
他们已经找好了技艺高超的工匠,等珍妮纺纱机的视频播放完,就立马组织人手开始生产。
这么好的赚钱时机,各朝没有一个商人愿意错过这次暴富的机会。
没多久功夫,在大家万众瞩目的期待下,珍妮纺纱机的介绍开始了。
【起初,祖先发现用草或者细小的树枝可以捻成绳子。
可以用来做渔网,捆扎物品,盖茅草屋,做独木舟,系住草裙或是兽衣,文字诞生以前可以用来记事。
人们选取鸟兽皮毛以及葛麻这些植物,把绳子捻的越来越细。
他们将绳子绕来绕过去,终于编成一片,而不是揉成一团。
人们的勤劳探索获得了回报,终于可以摆脱树叶兽皮,有简陋的衣服穿了,编织时代就此开启。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
人们逐渐学会了种植麻,养羊取毛,养蚕取丝,出现骨针,纺轮等原始织具,这是纺织的原始阶段。
纺织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是手工机械化,以缫丝、纺纱、纺织等手工机器为特点,中国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完成,领先势头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
把一团蓬松松的羊毛团、麻团或者棉花团碾成线,这个过程叫纺纱。
如果是蚕丝,这个过程叫缫丝。
蚕丝柔软而有弹性,光洁雅致,物理性能优秀。
断裂强度甚至接近于钢丝,耐磨性也好,容易染色,就是耐久性差一些,害怕暴晒。
蚕宝宝吐丝时候很实在,头摇来摇去不停歇,所以蚕丝很长,能有一千多米,直到把自己包裹成橄榄球形状的蚕茧。
蚕茧晶莹剔透,用开水煮了后就散开了。
蚕丝的端头泡开可以直接拉出来,几个蚕丝竖成一股,可以直接引到转轮上做成丝线,这个机械叫做缫车。】
雍正:照这么说,中华纺织一直领先世界,直到朕的大清才被西方超越。
缫丝、纺纱、纺织等手工机器领先势头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也就是正好到他的时代才被超越。
这让他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好像被西方超越的责任在他身上一样。
尽管视频中没有明说,但他也多多少少猜得到一些。
他对西方的情况有一些了解,知道西方现在正在经历大变局。
西方此刻发生的动荡,他始终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只要不影响大清,不影响他的统治,他并不想理会西方。
但是现在恐怕不行了,要真让西方的纺织业超过了大清,这对大清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通过之前的一些视频透露出来的信息,他也大致知道西方正是这个时期慢慢超越大清,以至于最后西方不远万里跑来侵略大清。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新上演,他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应对才行。
而现在就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可以直接把珍妮纺纱机拿来使用就行。
这样一来,就可以时刻领先西方,以免将来西方的纺织业对大清造成冲击。
想到此处,他看了看下方早已准备好笔墨纸砚的官员,这才放心许多。
珍妮纺纱机可以极大的提高纺纱效率,他特意让官员做好记录准备,以便到时候可以大规模推广到全国。
【更有意义的是棉花,它起源于南亚、东非和美洲中部,印度人最早从棉花纤维中织成棉线。
棉花种植逐渐传到全世界,也传到中国。
十八世纪,中国的棉产业仅次于印度,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棉花产业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黄道婆和朱元璋。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人,著名的棉纺技术改革者。
黄道婆在海南居住时,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技术。
返回故乡后,积极传授技艺,革新工具,推广棉花种植。
在棉纺产业的弹、纺、织的各个流程中都做了革命性的创新,对促进长江流域的棉纺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长三角地区成为棉花种植基地和纺织中心,逐渐形成城镇群,对明清两代江南的经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
明朝建立之初,从小挨过冻的朱元璋大力推广棉花。
朱元璋颁布法令,要求全国自耕农必须有一定量的棉花地,推出免税政策。
用种植棉花成绩考核地方官员,印刷推广农书,恨不得去手把手教。
在朱元璋在位期间,每年棉花都丰收,棉花开始突破地域限制,种到大江南北。
明初的这场棉花总动员影响深远,棉纺制品由奢华品变成老百姓的日常品。
开国之初那个民生凋敝的大明王朝,逐步实现了民富国强的辉煌。】
黄道婆:我不过就做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没想到还能被历史铭记。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中,黄道婆诧异之余,倍感激动。
能够出现在视频中,就意味着被历史记载,意味着青史留名。
她没想到自己普普通通一个老妇人,居然也有流芳百世的待遇,多少让她有些受宠若惊,不敢想象眼前的一切。
黄道婆身边的人纷纷向她表示祝贺,那羡慕的小眼神看得黄道婆满心欢喜。
这种被大家尊敬的待遇,她以前可从来没有过。
她之前向大家传授棉纺织技艺的时候,都没有像今天这般受人尊重。
这一刻,他感觉以前不计回报的传授技艺一切都值了。
她此刻暗下决心,要在接下来的岁月更加积极传授棉纺织技艺,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青史留名。
朱元璋:咱正因为知道棉花的重要性,才会如此费尽心力的推广棉花,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让大明百姓都不用挨冻。
只有亲身体会过寒冷天气挨冻的感觉,才知道棉花的重要性。
他不希望大明的老百姓也遭受那样的窘迫,所以才把棉花的推广工作列为大明政务的头等大事。
不过还好,在他不遗余力的推广下,大明老百姓总算是用得起棉花了。
【纺车绝对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千余年历史。
它只有木架、钉子、绳轮和手柄四部分,易于操作,一直被广泛利用,到现在也没有被淘汰。
纺工坐在旁边,一只手转动绳轮,带动纱锭旋转。
另一只手拿住棉纱条,拉出一定距离后,棉条旋转卷成纱线,力气不能大,距离不能远,这个动作叫加捻。
纺工一边捻着棉花,一边摇着纺车,摇到日落西山,摇到月影西斜,时光深处不紧不慢。
这种手摇纺车作为农业文明的象征,悠悠鸣唱,陪着人类走过漫长的岁月。
它在不断演变,首先是用连杆曲柄做成踏板纺车,用脚踏带动绳轮转动,完成加碾牵伸工作,约出现在东晋。
黄道婆改进的三锭脚踏纺车性能良好,操作简易,被广泛采用。
南宋后期出现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
水流冲击带动纺车运行,大纺车上锭子数多达几十枚。
更牛的是纱锭是可以一边旋转一边退后抽线,加捻和卷绕同时进行。
这个功能比西方的珍妮纺纱机还厉害,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比西方水利纺织机械早了四百多年。
在手工机器纺织阶段,东方到达了很高的水平,长期以来独孤求败。】
刘彻:快,把三锭脚踏纺车和水转大纺车的图纸记录下来。
视频中一边演示纺车,一边进行讲解。
刘彻生怕慢了一步,赶紧让等候多时的小吏记录下来。
这些纺车虽然不是珍妮纺纱机,但也是大汉之后朝代出现的新物件。
不管是南宋,还是元朝,距离他的大汉有上千年历史。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出现的纺车远比他大汉的要先进很多,可以借此机会提高他大汉的纺车工艺。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意外收获,珍妮纺纱机还没有出来,就已经收获了两种纺车的制作图纸。
他找来的小吏在记忆力方面很有天赋,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小吏画完之后,他仔细看了看,非常满意,可以说是分毫不差。
南宋之前朝代的商人,无不惊喜连连。
纺车的图纸出现那一刻,他们就让人记录下来了。
有了图纸在手,想要制造出纺车轻而易举。
尤其是那个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看得他们异常欣喜。
水流冲击带动纺车的运行,大纺车上锭子数多达几十枚,光是想一想那种场景就振奋人心。
这样的水力纺车制造出来,一定会受到很多人的疯抢,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要不是等会还有重头戏,珍妮纺纱机还没有亮相,他们恨不得现在就开始着手制造纺车。
【可惜,纺织技术的第二次飞跃却没有出现在东方,而是发端于英国。
它以动力机器为特点,引发了近代工业革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